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ylnova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耳穴功用耳穴望診

ylnova
·
·
“十止六對利五官,四抗一退調整三,兩補三健腦肝脾,催理解降利眠收。
耳穴望診

紅色,顯示有炎症

白色,反應有慢性病變,

條狀軟骨增生,表示有神經衰弱,

結節圓型隆起,常見於各種頭痛,

片狀凹陷,可能有胃、十二指腸潰瘍,

牙掉了,可能出現缺齒溝,

心肌梗塞,會出現血管條段狀中斷,

做過手術的,可見到半月形或線條狀疤痕,

得了腫瘤的,則反應出暗灰色結節。

耳穴功用

“十止六對利五官,四抗一退調整三,兩補三健腦肝脾,催理解降利眠收。 

耳穴望診

紅色,顯示有炎症

白色,反應有慢性病變,

條狀軟骨增生,表示有神經衰弱,

結節圓型隆起,常見於各種頭痛,

片狀凹陷,可能有胃、十二指腸潰瘍,

牙掉了,可能出現缺齒溝,

心肌梗塞,會出現血管條段狀中斷,

做過手術的,可見到半月形或線條狀疤痕,

得了腫瘤的,則反應出暗灰色結節。

以下文章來源https://www.sotcm.com/xinglinforum/jiaoliupingtai_/xiyibijizhailuerxue.html

習醫筆記摘錄:耳穴

美國洛杉磯   陳明賢中醫師

(2018年6月5日)  杏林論壇第278期

學習中醫,有各種方式,如讀書、誦經、背句、抄方、寫文、記錄等等。

記筆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茲特選部分習醫筆記刊出,冀與同道分享,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指正。

人的耳朵最多不過10厘米長短,但這一個小器官在耳針大夫眼裡卻是一個奧妙無窮的大世界,

它不但能反應出一個人現在全身的健康狀況,還能追溯出過去曾經得過什麼病。

有“耳針王”稱呼的全國耳穴研究組組長,北京301醫院針灸科大夫黃麗春教授敘述她的經驗說到,她有一次精心地觀察了一個女病人後說:“妳心慌夢多,月經錯後不暢,左側有一顆齲齒,窟隆挺大,右下腹疼,還得過慢性闌尾炎……。

”有人奇怪為什麼能從耳朵診療疾病呢?

多少年來這一直是科研人員試圖解開的疑團。

他們從耳穴與經絡臟腑、神經的關係等方面尋求答案,並且提出種種學說:如生物電學說、生物全息律學說、閘門控制學說、免疫學說等等,目前被廣為接受的是生物全息律學說。

 1950年法國學者提出耳穴分佈恰似一個“例置的胎兒”蜷縮在子宮中。

一旦機體的某一部位出現病變與其相對應的耳穴就會有異常反映,同時刺激耳穴也可以治療相對應部位的疾病。

這一說法與後來流行的生物全息理論不謀而合,對耳穴的研究及應用產生了深遠影響。

耳穴診療法起源於中國,

據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證明,西漢已有耳脈治療的記載。

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經典醫著《黃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耳和經絡的關係,形成了耳穴診療的初步理論。

耳穴既可用於診斷又可用於治療,操作簡便,不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更沒有任何毒副作用。

目前耳穴已由四十年前的40餘個穴位發展到有穴位名稱的284個,如按在定位上有差異就算的話則有近700個。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委託我國製定的耳穴標準化方案公佈,有39個穴位得到國際醫學界的承認和應用,治療闌尾炎、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40餘種疾病的療效可達95%,而我國現在臨床常用的耳穴有近百個,治療病種達150種以上,涉及內、外、婦、兒、五官、骨傷等科,可以說凡是針灸可以治的,也都是耳針的適應症,而且不僅能治療功能性疾病,也可治療器質性病變。

  小小的耳朵上佈滿了穴位,一毫之差在人體可能相差很遠,用黃大夫的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積30萬人次的診治經驗,她認為耳穴診治應做到“一視、二觸、三測”的辨證,病人來了先觀察耳朵的變化

,如顏色的深淺,有無凹凸變化、結節或脫屑,毛細血管是否充盈,

然後用手指或耳穴電測儀探針觸診體會有無軟骨增生、囊性脂肪團等,

之後根據儀器的指標和發出的聲音進行分析,

看有無低電阻、疼痛敏感點,通過這個部位的變化,了解病人的主要病症和過去的病史,最後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辨證施治,

其方法包括埋針法、壓丸法、放血法、耳夾法等20餘種。

千萬不能小看耳部每一細微的變化,它可是一張寓意深刻的“聯絡圖”。

紅色,顯示有炎症

白色,反應有慢性病變,

條狀軟骨增生,表示有神經衰弱,

結節圓型隆起,常見於各種頭痛,

片狀凹陷,可能有胃、十二指腸潰瘍,

牙掉了,可能出現缺齒溝,

心肌梗塞,會出現血管條段狀中斷,

做過手術的,可見到半月形或線條狀疤痕,

得了腫瘤的,則反應出暗灰色結節。

   1987年黃大夫在廣西講學,主辦單位請她表演測病,當時有一位60多歲的病人在肝、胃、大腸、腫瘤區的耳穴上都表現出低電阻、疼痛敏感的跡象,黃大夫果斷地報出“多部位惡性腫瘤”轉移的診斷,其準確性和速度之快令滿座皆驚。所以說耳朵是一個豐富而高深莫測的世界。

耳穴功能的歸類:

  通過多年實踐總結出47組臨床常見病取穴配方,歸納為四句話:

“十止六對利五官,四抗一退調整三,兩補三健腦肝脾,催理解降利眠收。 

   一、十止:

1.  【止痛】:

耳穴最好的止痛穴位:神門為止痛要穴,相應部位是代表機體患病後,耳廓相應的部位出現陽性反映,如低痛閾、皮膚電阻降低、變色、變性、丘疹、脫削、血管充盈等這些陽性反映是耳穴診斷治療的特定點。

這些反映會在相應的部位上,但相應部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相應部位是不受名稱限制的,疼痛疾病的反應有的可在耳穴穴名代表點處,有的卻反應在相應部位的區域處,因此耳穴治療時一定要取相應部位的痛點、反應點,而且要選準確,這是治療的關鍵。

  止痛穴位除神門和相應部位兩穴外

「腹部內臟疼痛」可取交感穴(交感穴可緩解內臟平滑肌痙攣)。

「軟組織損傷取肝脾」。肝主筋,脾主肌肉,主四肢,取肝脾可舒筋活絡,有解除肌肉疼痛的作用。

    「 牙齒骨髓病取腎」。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脊椎退行性病變,牙齒鬆動等可取腎穴。

  2. 【止暈】:

取枕、暈點、肝,耳尖放血。

「外耳、枕」是鎮靜止暈要穴,凡頭暈、旋暈、暈車、暈船枕是首選穴。

「暈點」是診斷暈症的特定穴和治療穴。

「肝」:有止暈作用,病機十九條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眩是眼花,暈是頭暈,眩與暈多為風火痰濕引起的。

「耳尖放血」:耳尖的作用有鎮靜、降壓、退燒、消炎、抗過敏及清腦明目作用。

「外耳」:治療頭暈、偏頭痛的經驗穴。

  止暈除以上五個要穴外,

另:腦動脈硬化引起的頭暈取皮質下、心。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取交感、皮質下。

美尼爾氏綜合症取內耳、脾。

暈車、船、飛機取內耳、胃。

貧血取膈、脾。

  3. 【止驚】:

取腦幹、枕、肝、神門、皮質下,耳尖放血。

「腦幹」是鎮靜止驚要穴。「皮質下」起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

  4. 【止咳】:

相應部位,視病變部位而定,

多取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平喘──止咳、止喘要穴。

口、腦為經驗穴。「神門、枕」有鎮靜止咳作用。

如有痰可加脾穴(脾為生痰之源)。

  5. 【止喘】:

取支氣管、肺、平喘、交感、腎上腺、神門、枕。

支氣管、肺是相應部位。交感、腎上腺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之痙攣。平喘為止喘要穴。如喘息性支氣管炎取內分泌,耳尖放血。支氣管哮喘取過敏區、內分泌。虛喘取腎、肺。心病喘取心、腎、皮質下。心主血脈、皮質下可調節改善心血管舒、縮功能,腎虛不能化水,致水氣凌心引起喘,故取腎穴。

 6. 【 止癢】:

相應部位點刺放血,耳尖放血,取肺、脾、心、神門、枕、風溪(過敏區)。

相應部位放血:多用於局限性皮膚病。

肺區點刺放血:泛發性皮膚病時多在上、下肺區點刺放血,耳尖放血。

過敏區:抗過敏、止癢。神門、枕:鎮靜止癢作用。

肺、脾:肺主皮毛,脾喜燥惡濕,

病機十九條曰:“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肺氣虛,則膚腠開,

為風濕所乘引起膚癢。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內熱引起脾氣虛,則肌肉生熱也,濕熱相搏,身體皆生癢,

故皮膚癢取脾穴乃為健脾利濕,補益肺氣,為培土生金法。

心:病機十九條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心主火,火極為熱甚,熱為火之微,熱甚則瘡痛,熱微則瘡癢,取心可泄火止癢。

 7. 【止鳴】:

取內耳、外耳、三焦、膽、胃、顳、腎。

內耳、外耳為相應部位取穴。腎:腎開竅於耳,腎健則腦健,腎虛則耳鳴。三焦、膽 :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均循耳上頸,肝膽火盛引起低音耳鳴。顳:可消除耳內噪音,提高聽力。

  8. 【止吐】:

賁門、胃、枕、皮質下。

賁門對嘔吐及吞食痙攣有明顯效果。胃為相應部位,有降逆和胃作用。枕、神門有鎮靜作用。皮質下可調節胃的功能。

  9. 【止酸】:

交感、胃、肝。交感為止酸要穴。胃為相應部位。肝主疏泄,肝胃合用有降逆止酸作用。

 10. 【止帶】:

相應部位為腎、脾、三焦、內分泌、肝。白帶多為炎症引起,可以因子宮內膜炎、宮頸炎、附件炎等引起,因此取相應部位腎、脾、三焦、肝。白帶乃因脾運失常,帶脈失約,致濕熱下注。 “諸帶不離於濕”;腎氣不足,下元無損,封藏不固亦可引起,肝腎虛亦可引起,故取上穴。內分泌:有消炎作用,並有調節內分泌的功能。

 六對:

  1. 【鎮靜】──耳尖放血,取神門、枕、皮質下、心、腦幹;興奮──額、內分泌、興奮點、腦點、腎上腺。

    2. 【降壓】──降壓點、肝、額、心、神門、枕,耳尖放血或降壓溝放血;升壓──升壓點、腎上腺、腦點、心、肝、皮質下。

2.  【降率】 

──心、皮質下、降率穴、神門、枕,降率穴又稱心髒點,對連發性心動過速、房室早博、心律不齊有調整作用。皮質下有調節心律及血管舒縮作用。

  4. 【止血】

──腎上腺、腦點、膈、脾、相應部位;活血──交感、心、肝、皮質下、熱穴、肺、相應部位。熱穴可增加肢體血流量,提高熱度。皮質下可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心、肝、肺:心主血脈,肺主氣,肺朝百脈,肝藏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血亦滯,對外周血管病,取心、肝、肺,以補氣行血,疏通經絡。

   5. 【利尿消腫】:

取腎、脾、肺、三焦、內分泌、艇中。腎主水,腎氣為全身氣之根,腎氣主持水液代謝。脾有運化水濕作用。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刺激脾穴可起健脾利濕作用。肺主肅降,通調水道,肺為水之上源,有促進和維持水液代謝之作用。三焦起化氣調精作用。內分泌腺之活性物質有調節機體平衡作用。艇中有利水作用(此穴原有腹水點之稱)。止遺:膀胱、支點、腦點、尿道。膀胱有貯尿作用,增強括約肌功能。腦點可提高腦組織的興奮性,使尿量減少。支點可增強條件反射。尿道可增強條件反射,起固本培元作用。

  6. 【通便】

大腸、脾、三焦、肺、腹、皮質下、便秘點、艇中。大腸可促進腸蠕動。肺,與大腸相表裡,主肅降。脾,主運化,提高消化功能。三焦,氣化輪轉。腹、皮質下、便秘點,調節胃腸功能。艇中,增強蠕動,理氣消脹。止瀉:直腸下段、大腸、脾、神門、枕、內分泌,耳尖放血。直腸下段、大腸為相應部位。脾,脾氣虛,運化失常,會導致便溏、泄瀉,取脾以升提脾氣,改善消化功能。神門、枕起鎮靜作用。內分泌有消炎作用。過敏性腸炎加風溪(過敏點)、皮質下。腎虛加腎。

   三、利五官

  1. 【利咽】:咽喉、口、氣管、肺、內分泌。急性咽炎──取神門,耳尖放血。聲音嘶啞──脾。梅核氣──肝、皮質下、食道。

   2. 【明目】:耳尖放血,取腎、肝、眼、目2。近視眼加脾、新眼穴。急性結膜炎加肺。瞼緣炎加心、脾。麥粒腫、散粒腫加脾。

    3. 【助聽】:取內耳、外耳、腎、三焦、膽、艇中、顳。提高聽力除內、外耳兩穴外,以腎、膽、三焦為主,因三焦經、膽經均循耳上頭。耳的聽覺功能依賴腎的精氣滋養,腎藏精,腎的精氣充足,聽覺才靈敏。

   4. 【鼻通】:取內鼻、肺、外耳。內鼻為相應部位。肺,肺開竅於鼻,肺氣不通則鼻不通,嗅覺也失靈。外耳,經驗穴。感冒、鼻塞、流涕加耳尖放血,取感冒點。過敏性鼻炎加風溪穴(過敏區)、內分泌、腎上腺、額。

    5. 【美容】:肺、脾、肝、內分泌、面頰。痤瘡加耳尖放血,面頰區相應部位放血。酒糟鼻加外鼻點刺出血。白癜風加腎、腦點。黃褐斑加子宮、卵巢、腦、腎。扁平疣加相應部位點刺放血,加取腎上腺。脂溢性皮炎加取腎上腺、神門。

四、四抗:

   1. 【抗過敏】:風溪(過敏點)、內分泌、腎上腺、相應部位,耳尖放血。

    2. 【抗感染】:耳尖放血,取腎上腺、肝、相應部位。

    3. 【抗風濕】:耳尖放血,取內分泌、腎、脾、三焦、相應部位。

     4. 【抗癲癇】:耳尖放血,取腦幹、枕、神門、肝、心、皮質下。

    五、一退:

        退燒:耳尖、屏尖、腎上腺三點放血,取肺、腦幹、艇中、枕、內分泌。

   六、三調整:

     1. 【調整內分泌】:腎、肝、內分泌、腎上腺、丘腦、相應部位。

     2. 【調經】:子宮、卵巢、腎、肝、內分泌、腦點。閉經、月經過少加取交感、皮質下、興奮點。月經過多加膈、腎上腺,重用脾穴。

     3. 【調節植物神經功能】:交感、心、腎、皮質下、神門、枕。

   七、兩補:

       1. 【補腎】:腎、肝、內分泌、腎上腺、腦點、丘腦。

       2. 【補血】:脾、胃、三焦、內分泌、心、血液點。

  八、 三健:

       1. 【健腦】:額、心、腎、皮質下、脾、內分泌。

       2. 【健肝】、膽:肝、脾、三焦、內分泌、腎、皮質下。

       3. 【健脾助運化】:脾、胃、小腸、胰、內分泌、皮質下、口。

    九、催、理、降、解、利、眠、收:

        1. 【催乳】:乳腺、腦、肝、內分泌。

        2. 【理氣消脹】:艇中、膽、肝、脾、三焦、肺、皮質下、腹、大腸。

        3. 【 降糖血】:胰、膽、內分泌、胰腺點、口、三焦、皮質下、肌點、渴點。

  4. 【 解疼】:

交感、相應部位、神門、皮質下。

   5. 【利膽】:

膽道、膽、內分泌、三焦、交感、皮質下、脅肋部、肩、背、耳背、膽。

  6. 【安眠】:

耳尖放血,取神門、心、枕、皮質下、神經衰弱區(點)。

   7. 【收斂汗液】 :

交感、脾、心、肺、皮質下。

   十、戒菸:

口、肺、神門,雙側重刺激並留針20分鐘,一般1至3次見效,如6次仍不見效果則無解。

    十一、減肥:

百會透四神聰、內關、瀉梁丘、足三里、關元,加水分灸,耳穴取胃、鼻、脾、肺。強刺激每日一次,連續一個月。

十二、慢性膽囊炎:

右耳──肝、膽、膽管、胃、三焦、皮質下;左耳──脾、腹脹區;左耳背──膽(兩面對貼)。配合看診用藥:利膽片、溫膽湯、龍膽瀉肝湯、冬瓜皮。禁忌:神門、枕、交感( 如有膽結石則可用交感)。注意右耳膽道區是否有水腫。

 十三、糖尿病:

左耳取胰腺點,右耳取膽點。

主穴:胰腺點、糖尿病點(胰腺跟十二指腸連線中點);輔穴:十二指腸、脾(左耳)、內分泌(消炎、抗感染);加減:痛甚加交感、神門。

診斷糖尿病可用糖尿點檢查。如果有家族史則檢查儀發出的聲音有改變,但糖尿點局部形狀沒有改變(水腫),觸診一下周圍會有0.5公分白色範圍;心、腎、胰有病,局部形態會有改變;

如果病程長,胰腺點會有條索狀,嚴重的條索狀會有隆起(表示胰島細胞萎縮)。治療糖尿病還可用:胰腺、胰腺點、內分泌、耳、中(迷走神經刺激點)、三焦(迷走神經、舌咽神經、面神經)。禁忌:交感(會抑制血糖分解)。皮膚癢加耳尖放血、貼過敏區。

   校核 | 包克新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