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刊編集 The Affairs】報刊閱讀的文藝復興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是台灣的媒體品牌,以報紙的形式每月發行,於2017年6月21日首度發刊。總編輯為李取中,他以斯圖爾特・布蘭特於1968年創刊的《全球型錄》(Whole Earth Catalog)為初衷,希望以概覽的視角提供讀者多元實用的資訊,推廣布蘭特期待「更多人能以更宏觀的角度審視自己和世界的關係」的理念。品牌標語為「Access to Tools」。實體通路包括大誌雜誌販售員、誠品書店、Muji Book及台灣各縣市多家獨立咖啡店。
維基百科
從募資平台上贊助至今,訂閱週刊編集也已經過了近三年,這分扎實、編排精美、擁有海量文字的報紙形式刊物成為唯一我會持續訂閱、閱讀的實體紙本,先不說內容,光是每期精挑細選的封面與文案就足以讓我期待很久,很像是以前學生時代等待火影忍者最新連載那樣的心情,而每一次週刊編輯都沒有讓我失望。
會認識週刊編集是因為某位朋友向我推薦<大誌>這本刊物的緣故,自己雖然喜歡閱讀,不過閱讀範圍不算廣泛,大多集中在翻譯小說以及極少量的科普書籍,大誌是第一本讓我有購買動力的雜誌,一來是內容正好符合個人閱讀口味,二來是在購買的同時也間接幫助了社會上的弱勢,總感覺自己似乎可以透過閱讀這個行為來默默地行善,當然不排除是某種自我感覺良好(?
而大誌的發行公司「編集者新聞社」有限公司便是週刊編集的發行公司,可以說是因為透過大誌而間接認識了週刊編集,進而開啟了這長達三年的訂閱生涯。
雖然兩者系出同源,有如雙胞胎,乍看有些相似,但靠近欣賞便能發現本質上的不同,首先週刊編集是以報紙的形式產出,在這個時代報紙已經是某種帶有強烈時代感的產物,屬於上個世代、有些歷史痕跡的閱讀管道,敞開在手中的全開紙頁,光是這個不同於書本雜誌的翻閱動作就已經充滿了儀式感。
小時候總是納悶為何大人總喜歡對著這片薄紙詳閱一番,這個印刷不若雜誌精美、厚度也不如書本、湊近一聞還能嗅出油墨味道的紙張為何如此讓人愛不釋手,而多年之後的週刊編集或許就解答了某些當年的疑問吧。
沒有網路文章那樣,販賣資訊焦慮的壓迫感,或是為了點閱率而群魔亂舞的標題,有的只是一瓢瓢,從生活中長期萃取而來的觀點與視野,既不急著要你馬上囫圇吞棗地消化,也不期待你在看完之後產生什麼樣的真知灼見,它就是靜靜地存在,並不張揚。
第一眼察覺週刊編輯不同之處便是有大量的國際新聞,這點與大誌有些相似,不過後者多半是以一百字內的簡略摘要形式呈現,而前者主要聚焦於專題式的長篇大論,信息量非常充足,每次閱讀起來總覺得吃力但又充實;大部分的國際新聞內容來自紐約時報與英國衛報,有討論歐洲極端民粹主義興起的專題,也有關於家裡的寵物狗品種探究的日常散文,在沉重與輕鬆之間的比例調配得當,讓我們不至於陷入愁雲慘霧、覺得世界非常灰暗。
而文化與生活版是每每讓我流連忘返之地,內容囊括了設計、書籍、藝術、影像等等,都是平常就很有興趣的範疇,完全適合一位極度文青的讀者來好好品嘗一番;各位重度藝文成癮者不妨把火力集中在此版,依序攻破這些足以令人徜徉在其中一整天的各類文字,有書評、樂評、影評、也有各大運動賽事的報導,當月的展覽資訊更是必不可少,歡迎十方眾生各路廢青到此一遊或者數遊。
說了這麼多,與其聽我的一方之言,不如直接到週刊編輯官網先探探水深再做決定,畢竟這個年代任何事情都必須多方比較才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勢!
目前官網有訂閱優惠,每期只要70元(原價100),十期700,結束之後每四期300元,而且還可以無限閱讀線上內容!(一般讀者一天只能閱讀5篇線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