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Miriam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書蟲-悲傷地形考

Miriam
·
·
來場不出門的旅行吧~

本以為是旅行書或是逸聞小書,細讀後才發現沒這麼單純。







地名除了賦予一個地區名稱,供人紀錄、溝通外,也承載了背後的故事。地區、地形本是中立的,因應自然法則呈現該有的樣貌,但當人們開始了拓荒及冒險,為了利益-不論是對未知的探求或財富,該區便被賦予了想像及期望,最終不論達願與否,人們會使用最能代表此段經歷及心情來命名紀錄,如書封上寫的一段話「地圖上有許多令人神往的美麗地名,誘人背起行囊踏上旅程,但世界上其實有一長串沮喪地名列表」。

如前言,地名即是地形的識別碼,也是當地住民與信仰、神話、創世傳說的連結,拓荒行動則重新定義了這一切,「研究地名的學問稱為地名學,研究各種專有名詞的專名學的一個冷僻分支。地名學的功能即是識別碼也是紀念碑,這點在殖民探險時代尤其真確」,瞧,光前言就已經讓人很沮喪。

書中紀錄了24個地名,分別是

南極洲-欺騙島

美國加州-世界盡頭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憂傷群島

加拿大伊魁特-無處可去路

澳洲南澳-絕望山

美國亞利桑那州-無鎮

加拿大新斯科細亞-小希望島

俄羅斯卡拉海-寂寞島

英格蘭倫敦-世界盡頭

澳洲塔斯馬尼亞-死之島

美國內華達州-死命鎮

南極洲-末日啟示峰

南極洲-難言島

美國紐約州-孤寂市

美國俄亥俄州-烏托邦

澳洲塔斯馬尼亞-冷酷角

加拿大安大略-屠殺島

德國薩克森—安哈特-悲慘村

英格蘭杜倫-無處鎮

紐西蘭奧克蘭群島-失望島

日本-自殺森林(青木原)

智利巴塔哥尼亞-飢荒港

加拿大安大略-黑暗湖

芬蘭-死亡村

每篇可視為獨立小文,若能搭配該時代世界史或該國史會更佳。24個地名大部分都沒聽過,大概也沒機會親身拜訪,所以權將此閱讀經驗當作一個足不出戶的腦內旅行吧,就如1790年決鬥失敗被罰在自家臥室關禁閉42天的法國作家-薩米耶‧德梅斯特,用想像力穿越一切阻礙展開南征北討的盛大冒險,恩,還沒風險和花銷喔。

世界盡頭在美國加州,當地有金礦一事沸騰了全世界,數以萬計的淘金客前仆後繼的前來,當時大部分的土地皆是無人探索及知曉,前往的途中漫長且艱辛,但就算幸運到達加州,當地的嚴峻生活為當地起了不少符合自身經驗的地名,如「最後機會」、「魔鬼山」、「地獄洞水庫」…等,但此處不僅僅給拓荒者帶來絕望,拓荒者的到來也給原住居民及生態帶來絕望。

原住居民被拓荒者屠村,販賣為奴隸,1845年估計有15萬名原住居民,到了1870只剩3萬人;拓荒者對於財富的追求,挖空土地、砍伐森林、汙染水源,甚至水源的毒害延續了幾個世紀,其中加州大灰熊最為悽慘,為了娛樂拓荒者,大批大批的被捕獵,1922年宣告絕種。

現在,穿越散落的廢墟,雜草叢生的道路猶如鬼城,但過去逐漸被遺忘,世界盡頭當之無愧。

而另一個世界盡頭則位於英格蘭倫敦,此處起名於詹姆士二世,沿著國王路走到17世紀的倫敦市郊,對於詹姆士二世而言或許就是「世界」的盡頭。

這個世界盡頭在1960年代末出現了變化,切爾西自治市議會打算興建「世界盡頭集合住宅」,希望這種高樓層社會住宅能補足戰後倫敦嚴重的住宅不足的問題,此類建築搭上時下最興的「粗曠主義」,也逐漸成了烏托邦的同義詞,建築被大量的興建,這一情況也成了小說中的場景,巴拉德的「高層建築」描述了高層建築內逐漸轉變成反烏托邦,內部住民從小規模的爭執轉變成流血戰爭,2015年上映的「摩天樓」便由此小說改編。

1960年有動物行為學家,以4對老鼠做實驗,並給予大量的淡水、食物和築窩材料。這個老鼠烏托邦發展到560天,數量來到了高峰,懷孕變少,幼鼠的存活率大幅降低,老鼠烏托邦開始走向毀滅。

世界盡頭,或許在那年代,是對世界最好的詮釋。

位於澳洲塔斯馬尼亞的死之島,則是記錄了一座特別的監獄。1788至1868年,因倫敦監獄爆滿,便將16萬2千多名犯人送至澳大利亞這個刑事殖民地,刑事殖民地以殘酷聞名,其中以亞瑟港最可怕。

這個特別的監獄不採用身體懲罰,而是採用「隔離處置」,每人一間單人囚室,四周是厚厚的石牆,禁止犯人說話,獄卒以手語溝通搭配毛氈拖鞋,就連禮拜堂的長椅也用牆面圍住,這套寂靜的懲罰在黑暗無聲與孤寂的協助下,讓心智自行對抗,心理上的恐怖取代了身體上的暴力。在這監獄關了一年的犯人,大部分都發瘋癲狂,有人會以謀殺好讓自己被判死當作逃離寂靜監獄的手段,死者會被送去死之島,死之島上除了一個個隆起的土丘外,只有一名獨自生活的掘墓者,不過這名掘墓者相對於寂靜監獄算是幸運,至少還有自然環境音。

不意外的,青木原樹海也被列入書中。在西元864年一場火山爆發後,火山灰滋養了土地,此處長成茂密的森林,從高空看森林猶如一片綠海,為此得到了樹海之稱。

除卻森林本身的危險性,青木原也是古時姨舍的場所,被拋棄之人的苦難與自願前往赴死之人的怨恨相互交織,形成了無論因何前往,都將無法離開的詛咒。森林的四周釘上了無數的警語,試圖阻止悲劇發生,但每年集結大量志工及警消人員進行淨山-搜尋殘留遺體,仍能帶出為數不少的遺骨,在綠蔭青蔥的森林中是揮之不去的沉鬱悲傷。

書中列了24個地名,但事實上悲傷地名遠遠不只,在書的最後作者貼心地整理出來,只要按名索驥便可進行一場場不出門又全無風險的旅行。

書中沒有大悲大泣的描述,只是淡然地陳述每一個地名後的相關典故,讀完後沒有傷痛欲絕的悲苦,只有淡淡的悲悵輕柔飄渺繞樑三日。







悲傷地形考

作者/Damien Rudd

繪者/凱特琳娜•狄迪克

譯者/ 吳莉君

出版社/臉譜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