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夜行

Sen
·
·
IPFS
火车夜行,思绪飘飞,人生难得放空在路上。

北京直接奔赴南京的夜行高铁上,困倦了一个小时,刷推瞎刷了近一个小时。

顿感人生荒芜。

不如眯觉。

浅浅睡眠半小时后,还是觉得时间不该如此浪费,那就不如码点字,盘点一下自己。


回望最近六年的今天——别问我为什么是六年,而不是(加大间隔,避免临近非常时期而触发敏感词)四年或五年或七年,我只是为了凑个九宫格,发个朋友圈,感慨一下。仅此而已。

朋友圈说不明白的,就花一篇千字文的篇幅,耗时一个小时,说明白这六年。

以及可能浅尝辄止的最近三周频繁出差。


去年今天也在出差,是上份工作唯一的一次出差,在长沙待了两三天。具体是两天还是三天,或者是三天两晚,又或者是四天三晚,都不重要。私人随想,又不是写政论、码文件,没那么严格。

我也懒得去查证,反正第一次去长沙,也没时间逛逛。工作的事,不好不坏,乏善可陈。

我非常喜欢这个成语,经常用到。倒不是因为我词穷,而实在是没有一个比它更好的词,来表达我对一切的麻木无感,以及睥睨放浪。

出差是很辛苦的。主要在于旅途奔波,人生地不熟,还各种杂项事务,精疲力尽,焦头烂额。

自从2017年,我在迄今待过最有成就感的公司里,频繁出差办会,搞项目推广,每次会后回京路上,我就会觉得手机的字号太小了,要调大一个等级。

当然,出差有时也是福利。有时间还能转转当地的好地方,尝尝当地的好吃的。

但出差就是累。

人类飞行器都能冲出太阳系了,我们还是被困在有限的三维空间和时间里。

人类不该这般了此残生,更不该拿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搞军备竞赛,去搞军事对抗,去搞人整治人、人剥削人那一套。

无可救药。


一不小心出差就说多了。

前年是2022年。

多么恶劣的一年。

那一年的今天,我发现家附近封禁了近一个月的地铁口,重新开放了。

新冠疫情闹的,绝不是政府和地铁运营方的锅。如果没有记错,是因为有感染者从那个出口出站了。

按当年的逻辑,岂不是应该把那个地铁站出口直接炸毁,把那患者直接焚烧?

疯狂的年代。现在已经无法理解当年的集体癫狂。

如今我们都是自愿的,尤其是接种疫苗。


2021年的今天,我刷了一部2020年的丹麦电影,翻译过来,中文名叫《正义骑士》。

反正具体什么内容,我一概全忘记了,可能是因为7.2的豆瓣评分确实不高,我记性也不怎么好。

更多可能是因为我这些年看电影、看剧集,基本都是无声快进囫囵吞枣搞的。


2020年,新冠纪元第一年,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除了春节后那段时间——突然各地区县政府都敢宣布本区域进入“战时状态”。

这帮混进党政机关内部的法盲文件撰写小编和敢打硬战时刻战备的地方领导,很可能都没有读过宪法,僭越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职权的公告措辞,估计是拍秘书屁股搞出来的:看看!这词儿硬不硬?!

两会延期,顺利闭幕时,我整了一组17篇的公号文专辑,就叫:刁民不要吵。

如果不是微信封禁,我可能能把这组文章篇数提到27篇。

够硬!


最近五年的最美好时光在2019年。

2019年的5月29日,已经是整整五年前。

大家都别装外国人,外国人也不要装外星人,不管马斯克如何,世界局势在当时是一个转折高峰,此后便每况愈下,一日千里至今,且大有持续崩坏下去的趋势。

这在当时的预言中,并不是我说的,而是一部英剧说的,这部短小精悍撼动人心心惊胆战的英剧英文名叫《Years And Years》。中文字幕组网络活雷锋,在翻译完第一集,就集体宣告死亡——没人敢翻第二集了。

全网封杀。

奇怪的是,剧组这五年来,再也不出第二季了。可能是因为它的神预言,尤其是这两年的时局倒退、科技进步和世道崩坏,几乎都一一实现了,唯独没有料到自己一季就彻底死翘翘了。

不过当天一大早背着羽毛球拍去高校校园上班,至少显得五年前我还是活力满满、青春可人的。


2018年的今晚,文字写到这个当口,我刚好欧文亚隆长程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结束。至于是第几次课,我记不清楚了,也懒得查证。但具体的轮数,按年份来看,可能是第二轮。

第三轮是在2019年,第四轮是在2020年春夏之交的疫情期间开启的,20次,每周一次,一直断断续续,拖到了年底。

关于心理咨询,我曾经有很多话要说,但时至今日,如同当年高考前后,我的知识最渊博、最扎实一样,时过境迁,我已经没有什么想说的了——主要是我都忘记了那些大家坐在一起的感受,也不记得那些方法论了。

唯一可以铭记终生的,是与六年公益支教一样,那段长达九年的、充实而丰盈的人生——每次都有新成长,即便发现自我、改造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痛苦而凛冽。


文字码得太多,我竟然一时不知如何收结才好。跑去再向前翻几年的朋友圈,终于让我发现了收结此文的绝好时间节点素材。

十年前的2014年5月29日一大早,我再次登上了房后那条通往县城和市区的乡村公路上一天一个来回的唯一一趟班车。

离家返京。

一个好消息是:家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路,终于在十五年后再度翻新了!

至于当时为什么回到豫西南老家,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

这样的结尾,也正好呼应了开头和当下。火车夜行,思绪飘飞,人生难得放空在路上。

整理好了,再出发。

你看,这个结尾是不是非常正能量?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en教育工作者;传播学、心理学爱好者;前新闻从业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数字化生存

闭园

苟在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