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Tim K.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如何在2024年保持幸福:回顧2023年的正向心理學研究【文章分享】

Tim K.
·
·
這些研究強調了相互關心的重要性,友善有助於您自己的心理健康,充滿關懷的工作場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感恩的父母可以與孩子建立更好的關係。

步入 2024 年,全球經濟,技術革新,地緣政治,氣候環境等議題是否有新的變化,回到個人身上,我們如何在自身的工作與生活中追求幸福依然是焦點。正向心理學一直是我接觸較多的領域,這幾天我正好看到了柏克萊大學的Greater Good Magazine 整理了2023年最具影響力的正向心理學研究,揭示了幸福衡量中的文化偏見、個人和集體實踐對幸福的影響以及關心他人的重要性。以下是我覺得很有啟發性的八項研究,或許這對於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幸福感也有一些參考性。

  1. 幸福測量中存在文化偏見:《世界幸福報告》和類似的調查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來衡量各國的幸福程度,但這些測量中或許存在固有的文化偏見。 這項研究由 65 位學者進行,採用文化敏感的方法來衡量幸福,不僅考慮個人自身的幸福,也考慮家庭的幸福以及文化中的幸福概念。 研究結果表明,當採用文化敏感方法時,重視相互依存、和諧和關係的國家的平均幸福得分較高。 相較之下,僅關注個人幸福的傳統方法可能會將集體主義國家的排名低於應有的水平。 認識到衡量幸福感的文化影響對於理解不同的觀點和製定有效的政策來改善福祉非常重要。

  2. 感恩實踐和社會連結可以提高幸福感:心理學中的常常被提出複製危機(replication crisis)的質疑,這導致了預先註冊和更大樣本量等改變,以提高結果的有效性。 在 Elizabeth Dunn 和 Dunigan Folk 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他們回顧了 532 項關於幸福生活的五種核心實踐的研究:感恩、社交互動、運動、正念和體驗自然(gratitudesocial interactionexercisemindfulness, and experiencing nature.)。 他們發現,只有一小部分研究具有足夠的統計能力來得出可靠的結論。 具體來說,人們發現感恩實踐和社會連結可以提高幸福感。關於正念、運動和大自然時間的其餘結果則更加複雜。他們指出,正如經濟學和社會學研究表明的那樣,政府和組織向弱勢群體提供財政支持對福祉有明顯的正面影響。

  3. 焦慮或憂鬱可以從善行中受益:《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從事善行的人的憂鬱和焦慮症狀有所減輕,並且感覺自己的社交連結更加緊密。 幫助他人的行為可以減少社交場合的自我關注,增加幸福感,並增強自我效能感。另一項研究表明,與玩其他遊戲的青少年相比,玩隨機善行遊戲的青少年表現出更多的同情心、同理心,並減少了身體攻擊性。實踐善意可能是改善心理健康和培養社會連結的強大工具。

  4. 視同理心為無限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降低共情疲勞:當我們目睹更多的痛苦和掙扎時,我們似乎變得不那麼富有同理心了,甚至覺得疲勞。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了解同理心本質是寬廣的,無限的資源時,會表現出較少的共情疲勞。 事實上人們對情緒的信念會影響他們的實際情緒體驗,發揮同理心並非一種耗能的舉動,也不是一種往自己身上攬的責任意識,而是一種更為宏觀和無限的共情意識。

  5. 在工作中互相關心是值得的:一項由哈佛大學進行的研究,分析了一家大型服務公司 1,200 多名員工的人事檔案和健康保險數據。報告發現工作環境更關懷的員工工作效率更高、更投入、更少分心,整體幸福感更高,他們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的幾率也較低,而且身心健康、社會連結和財務安全也更好。 雖然沒有一刀切的方法來重建疫情後的工作生活,但培養一種信任、公平、尊重和相互欣賞的文化是重新點燃歡樂、活力、和有影響力的工作第一步。

  6. 你的感恩練習也會對親子關係有益:在《Emotion》上的一項研究強調了父母培養自己的幸福感以支持孩子發展的重要性。研究人員發現,感恩是父母提高幸福感、改善與孩子關係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當父母感受到更高程度的感激之情時,他們的幸福感更高,包括更少的負面情緒、更多的同理心、更高的生活滿意度,以及與他人的聯繫和自主性。培養感激的一種方法是花 10 分鐘給那些讓你感到被珍惜或影響你生活的人寫一封感謝信。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做法即使在一周後也會立即增加正面情緒,並有助於提高幸福感並改善親子關係。將感恩實踐融入日常生活中可以對父母的福祉和家庭關係產生積極影響,而無需增加他們本已繁忙的日程。

  7. 感到敬畏可能會幫助孩子變得更加慷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探討了兒童的敬畏與善良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敬畏的經驗不僅能拓展孩子的思維,也能讓他們變得更友善。與經歷快樂的孩子相比,經歷敬畏的孩子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更強,顯示他們處於平靜的社交參與狀態。 研究表明,令人驚嘆的體驗,例如透過藝術、音樂、建築或自然,可以培養兒童的同理心,並促進他們幫助他人的意願,即使是那些面臨困難和排斥的人。

  8. 人們並沒有變得不道德:在《Natur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挑戰了社會道德下降的普遍信念。研究人員查閱了 20 世紀 40 年代至 2019 年進行的調查,詢問人們對道德下降的看法。他們發現,無論何時何地,人們始終認為道德善良正在減弱。 然而,當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善行時,並沒有發現道德下降的證據。 人們總是以正面的眼光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這顯示道德行為並沒有下降。 研究認為,道德下降可能是一種錯覺,因為我們傾向於更多地關注負面議題並忘記過去的問題。我們需要放棄道德淪喪的迷思,對人類行為抱持更正面的看法,有助於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正向心理學的研究都聚焦在感恩上面,感恩也確實是一件成本最小,步驟最簡單,有立即效果的實踐之一。脫離宏觀的大敘事,回到自身與重要的朋友,家人,孩子身上,對於他們所做的改變與貢獻抱有感恩之心,並且主動的遞出你的善意與關懷,個人和社會可以努力邁向更幸福、更充實的一年。幸福不僅僅是一個目的地,而是一個透過有意識的行動和謹慎的選擇展開的旅程。越是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越是要愛具體的人事物,讓所有表達變得簡單和純粹一點。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