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1. 認真問個,你用過兩點式思考嗎?
前言
不知道大家聽完上一集的黃金圈之後有沒有收穫,就是你平時可以透過很多瑣事來去訓練你的思維,然後還有換位思考,這一集就是在講我自己想的兩點式思考。
何謂兩點式思考
那顧名思義它就是兩個點,A點跟B點,A點就是起點,B點就是終點,那通常終點就是自我實現嘛,就是你這個現階段的自我實現,那A點你可以看你現在的狀況,如果你本身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然後也在規劃上的話,那你可能A點就在之前(前面)嘛,因為你已經在進行了,那如果你現在還不清楚要做什麼,你現在才開始要規劃的話,你現在就會是A點,那兩點式思考,主要就是在規劃AB點之間你有哪些事情需要去做,就是中間有幾個節點,那我還是以自己的經驗來舉例。
個人案例
透過兩點式思考定義自我實現
如果有聽我前面Podcast的人的話,應該就會知道我對於成就感的追求是滿渴望的,那另一部分,我也希望我可以達到時間跟財富的自由,所以這三點加起來變成我的why,我在追求這件事情,這個就是上一集提到的黃金圈,why就是同心圓中間那個點,那第二圈的how,如果要達到這三點的話,例如說,以顧問為例,我的how就先暫定為顧問,那接下來的what,最外圈那一圈就是我現在要規劃的事情嘛,所以在兩點式思考開始前,你可以先用黃金圈來驗證一下你的這段思路是不是清晰的,我會建議大家在做任何規劃的時候都去做具體一點的分析,一方面你可以去找找看你的這一個思路有沒有問題,然後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瞭解到你對這件事情的了解有多少,例如說這個產業,那如果以顧問來說的話,顧問就是我的B點嘛,我現在在A點,我就知道要去規劃說”我要如何去達到顧問”這個點,那達到顧問我中間需要去經歷哪些事情,需要準備多少東西呢?例如說我現在沒有背景,那我可能就會規劃說,我去做個創業,然後累積實戰經驗,一方面也可以去累積我的knowhow,但是在創業前我還是需要一些基本的底嘛,所以我可能會去做之前的企業諮詢師,透過這些商業諮詢,我除了可以累積knowhow之外,我還可以解決我錢的問題,因為企業諮詢還有一部分是幫客戶撰寫商業企劃書嘛,那個計畫書就有可能可以去拿到補助金,或者是去參加比賽,那這邊就剛剛好可以解決我創業金的問題,上面這些東西,我就先把它稱之為死的東西,就是你可以靠努力去換來的,但是活的東西就沒有辦法,例如說什麼?像是人,如果我要找我的夥伴的話,我可能要去認識他嘛,那我就會交機啊,然後我的說話的方式,然後我的分析夠不夠客觀,我講的東西能不能打動別人,這邊就剛好解答,上一集所說的”為什麼要錄Podcast?我的why是什麼?就我透過做這件事情,我可以去訓練整個敘述的架構,然後也可以去慢慢改善我的一些語病,例如說我會說很多”然後”,那我可能會慢慢變成”接下來”、”接著”這些連接詞,所以如果你覺得我講的東西你有收穫,另外也有想聽的內容的話,也可以歡迎出題給我XD
分析並規劃兩點間的節點
好,然後再回來原本的兩點式思考,就是在AB兩點中間,你看你要分多細嘛,它有一個重點就是有一些東西是可以並行去執行的,但是有一些他有順序之分,例如說我要給企業意見,但是我現在什麼都不是,誰會聽我講話?所以他一定不會是第一個節點嘛,在他前面的可能就會是當個企業咨詢師啊,或是說你原本就一些背景,那另一方面,什麼是可以並行的呢?就例如說累積knowhow這個東西,我可以透過商業的企劃書,然後去把它累積起來,或者說我跟那些老闆交流,去了解不同的看法,同時如果能力夠的話,可以去經營一些副業,那就是你的小創業嘛,所以這三條線就本身不會互衝,他頂多就是時間的安排而已,那他就可以去並行執行,在開始兩點式思考的前提是你要先設定好你的B點才開始規劃,你中間的節點才會慢慢的變清晰,然後清晰才會變短嘛,這種方式它的設點只是為了讓你有方向,它不是要限制你,如果你碰到你在設點然後進行的途中去偏離軌道的話,你不用去亂了陣腳,舉例來說,如果我在剛剛所做的規劃上面,例如說當個顧問,然後我發現我的副業做得還不錯,它花了我很多時間,那當我發現的時候,我就覺得說,哇!我整個偏掉了,那我是不是要果斷的去抑制它的成長,但其實不用啊,你可以評估說,它目前有沒有符合你的期待,如果符合的話你幹嘛去抑制它的成長?你頂多就是看怎麼去調整嘛,然後看能不能降低一些機會成本,只要確定它目前還是在整條規劃道路上面就OK,我一直相信沒有白走的路啦,我很喜歡說這句話,因為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個人的經歷,那些應該就可以印證嘛,當然我只是個案啦,所以大家可以評估看看到底什麼是白走的路。
執行中可變化的彈性整合
如果你是用兩點的方式去思考的話,你就會出現很多支線,例如說我前面說要做顧問,然後跑去經營副業這件事情,它就是一條支線嘛,那等它成功之後你再去看要不要去收成它,變成槓桿收入就是人家在講的斜槓創業,這也是一種方式啊,那些支線其實到最後都可以想辦法把它整合起來,就是看你用哪一種方式去包裝而已,而就算不成功的話,你的損失也不會過大啊,因為你有這麼多支線,你沒有把所有的精力跟時間都押在一條線上,那這樣子就等於是分散風險嘛,但如果你把所有精力跟時間都押在同一條線上,那就不叫支線了嘛,那就是主線了啊,這時候你就要再去回頭看你到底有沒有偏離軌道這件事,而且也因為沒有白走的路,所以就算你不成功,他也是一個樣本啊,它可以讓你清楚的知道說你在這個領域到底合不合適?那你缺少的東西到底是哪些?你打算去把它補齊、去克服它?還是評估之後這條線就先到這邊就好?任何方式OK啊,起碼你在掌握這件事情嘛,我之前有一個朋友的例子,就是他觀察到一個市場,然後信誓旦旦的說他去做這項專業,然後把自己訓練得很專業,但是實際在操作之後就發現說,市場對於這個服務完全不了解,就是他還沒發展到common sense那種情況,所以導致他在跟每個客戶洽談的時候都感覺在上課,每個都需要去教育一番,你(客戶)才可以看出它本身的價值在哪裡,這個除了心理的調整之外,你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壓在這條線上,那你的壓力就會變得很大,這樣子長期下來,你的心理狀況也不見得會健康嘛,所以透過兩點式思考去發散的支線,然後把它整合成斜槓之後,你的風險就不會這麼高,只是我自己想的,兩點式思考的一個思考邏輯啦,我覺得他跟黃金圈是可以互補的,兩點式思考是規劃達到目標中間的節點,那黃金圈是可以去驗證,個階段它的價值還有除錯,甚至在你規劃出你的B點的時候,你就可以去用黃金圈來驗證說”我的這一段兩點式思考的規劃,它到底有沒有價值?”。
實行心得
我會想出這個思考方式其實是透過寫程式的過程中去發想出來的,就假如說我要做一個網站,我可能需要什麼?我可能需要先買網域啊,然後先租伺服器空間,然後還要做哪些事情?我需要知道哪些專業?這些就是在規劃節點嘛,那我覺得用這種方式去規劃目標很好用,所以我就慢慢地去分享給很多人知道,然後講著講著最後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就有一些人覺得還滿有道理的,所以才去把它命名,然後叫做兩點式思考,我有個朋友還說這個名子非常適合我,因為感覺就是兩點(AM)之後才開始思考,那才是我一個人的時間(工作時間),我覺得蠻有趣的啦,而當我之後學到黃金圈的邏輯之後,我才覺得它配合兩點式思考用起來可以更完整,而且也會更嚴謹,我覺得做每件事情都有原因啦,如果它的成本比較大的話,建議可以去分析它的原因之後再做判斷,這樣你的決定才會更客觀、理性嘛,例如說你在決定你的人生的規劃,那大家聽完覺得呢?兩點式思考是否對您有幫助呢?
原文連結獨立樣本創造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