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物理性挖礦,在垃圾掩埋場找尋失落的 8 千顆比特幣
比特幣需要礦工協助解密認證才能維持區塊鏈運作,因此挖礦就成為不少人致富方式,但英國這位工程師挖礦要的不是礦機,而是怪手、堆高機和機器狗,因他挖的不是網路礦,而是深埋在垃圾場下的寶藏:內有 8 千顆比特幣的硬碟。
英國軟體工程師霍威爾(James Howells)本人名氣不大,但他做過的事卻非常出名。2013 年,他將一顆筆電硬碟丟進垃圾桶,之後才想到,裡面有多達 8 千顆比特幣(Bitcoin),如今市值高達 1.8 億美元。
早期比特幣玩家多是出於實驗性質參與挖礦,霍威爾是 2009 年挖到這些比特幣,儲存在硬碟冷錢包,顯然是最安全的方式,能避免交易所倒閉或被駭客攻擊等風險,卻無法避免自己的粗心。
他會丟掉這顆硬碟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有兩顆長得一模一樣的 2.5″ 硬碟,他準備淘汰其中一顆時不小心搞錯了。為了挽救當年錯誤,霍威爾擬定一個偉大的計畫,要找回這顆硬碟(裡面的比特幣)。
I will find you
霍威爾的硬碟如果沒意外,應該跟著其他垃圾一起送進英國威爾斯紐波特(Newport)掩埋場,占地約一座足球場,要在這裡翻出一顆 2.5 吋硬碟,霍威爾估計可能要挖 11 萬公噸垃圾才能成功。
身為軟體工程師,霍威爾認為,只要方法設計得宜,並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他找來專業團隊,包括 AI 工程師、掩埋場資深員工、廢棄物清運管理者,還有最重要的資料救援專家,這位大師級人物曾替哥倫比亞號太空船黑盒子解密,負責拯救這顆(還沒找到的)硬碟。
不過即使是大師,也未必能保證成功。傳統硬碟的資料救援成敗,並不是從外觀判斷,而是從碟片(platter)狀況決定。假設硬碟碟片沒有損傷,霍威爾預估有 80%~90% 機率可取回所有資料。但萬一碟片有損,資料復原機率就非常渺小。
討論怎麼取回資料前,霍威爾要先想好怎麼找到這顆硬碟。第一步當然是透過挖土機開挖,垃圾會運到掩埋場旁邊的機器,透過電腦視覺輔助,檢視輸送帶垃圾尋找類似硬碟的東西。如果發現目標,機械手臂就會立刻將物品夾出來,準備人工檢視。
為了降低環境衝擊,整套設備也會資源分類,將可回收利用的物品逐步過濾出來,最大化 11 萬公噸廢棄物的價值,最終無價值部分就原地掩埋。
機器狗監工
儘管這任務是大海撈針,但萬一真的撈到了,霍威爾也擔心硬碟被工人偷偷幹走,因此他架設 24 小時 CCTV 監視器,確保沒有內鬼。
不過監視器有死角,因此霍威爾還準備兩隻機器狗,就是波士頓動力的「Spot」,身上配備無線傳輸及高畫質攝影機,日夜擔任行動式監視器,確保安全。萬一看到類似硬碟的物體,也會立刻回報,讓人工檢查。
霍威爾預估,挖礦任務可能耗時長達 18 個月以上,整套計畫將以完全商業化規格運作,預期成本多達 1,100 萬歐元,據他的說法,已取得德國跟瑞士兩家風險投資公司承諾,資助他經費。
萬一真的開挖成功,讓他取回比特幣,投資公司將可獲得 30% 報酬,霍威爾拿 30%,剩下轉為歐元回饋紐波特居民,約 15 萬名,每人可獲得 50 歐元回饋。
這筆回饋非常有必要,因紐波特市議會初步否決他的想法,霍威爾希望透過專業團隊協助,製作完整企劃書後,再次申請議會開挖許可。萬一繼續碰壁,他可能就得集合當地居民抗爭,控訴議會「非法扣留」個人資產。
當然,他不希望走到這一步,但為了 8,000 顆比特幣、近 2 億美元的寶藏,霍威爾真的可以「豁出去」。
這場浩大的真‧物理性挖礦任務,預計 8 月再次遞交市議會,如果成功闖關,他就能開始垃圾堆尋寶之旅,萬一真的成功找回硬碟跟比特幣,絕對會成為歷史事件,也是下一部 Netflix 紀錄片的最佳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