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皓清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國際浮書譚之玖—美國譯者消失之謎

皓清
·
·
翻譯書在美國市場可說是寥寥無幾,連帶譯者都彷彿消失在這多元社會裡,到底翻譯本出了甚麼問題?還是追根究柢,我們根本不需要翻譯書?

存在與重視的一步之遙

2018年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憑著她的作品《航班》(Flight)獲得了布克國際獎,而隔年更是一舉拿下了諾貝爾獎,身為一個當代著名的波蘭作家,她擅長在作品裡融入神話、民間傳說與現代波蘭生活。而今天要談的事情雖然與她無關,但某種程度她卻無法置身事外,因為今天新聞的主角就是她的英文版譯者珍妮佛·克羅夫特(Jennifer Croft),而起因則是珍妮佛的譯作《航班》(Flight)。

珍妮佛·克羅夫特(Jennifer Croft)是奧爾嘉的忠實書迷,但說到為什麼會踏上翻譯這條路,一切只能說是意外。就讀塔爾薩大學時,珍妮佛在俄國詩人葉夫圖申科(Yevtushenko)門下學習俄羅斯文學,這段經歷啟蒙了她對異國語言的興趣,緊接著在愛荷華大學中拿到文學翻譯的碩士學位時,她進一步確立了自己對於波蘭文學的愛好,同時也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作品,那就是奧爾嘉的短篇小說集《鼓間擊打》(Playing on a Multitude of Drums)。這位作家的文字深深打動珍妮佛,她重回書市中找尋更多奧爾嘉的作品,甚至因此透過早期作品的譯者很幸運的去認識了奧爾嘉。

2003年畢業後,珍妮佛藉由傅爾布萊特計畫這個國際教育交流的專案,來到波蘭生活,也在這裡她徵得奧爾嘉的同意,開始翻譯《航班》這部作品。但即便珍妮佛認為這本書有極高的吸引力,但無奈的是市場對這本「譯作」似乎不太感興趣。

「不論何時向各出版社編輯推薦這書,我總是掛保證這是一個未來會得諾貝爾獎的作者。」珍妮佛說,「我願意用各種方式去強化我的說服力,但事實是沒有一個能說服得了編輯。」

在經歷如此多的波折後,可以想見在2018年《航班》拿下布克國際獎時,對珍妮佛來說,那感想絕非一般讀者可體會。但更不為人知的是,這本書對珍妮佛留下了很深的遺憾,這樣的遺憾甚至讓她耿耿於懷了三年之久,最終在2021年珍妮佛在推特上寫下這麼一段話,進而引發文學界的一片議論。

「我不會再翻譯封面沒有譯者名字的書籍。這不僅是對我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讀者不友善的行為,因為讀者應該要能知道是誰(譯者)決定了他們將要閱讀的文字。」

翻譯的困境

是甚麼原因造成出版商對譯者的不重視?或許,我們可以先從美國書市的情況開始說起。

2007年查德.波斯特成立了網站「百分之三資料庫」(Three Percent Database),他希望這個網站能成為對國際文學有興趣者的一座寶庫,不論是讀者、作者及編輯們。而3%的名稱是從何而來的,我相信可能有人已經猜想到了,沒錯,那就是翻譯書佔美國書市的比例。而這樣的的比例還是計入了所有種類的翻譯書,如果光看虛構文學和詩集,這數字會下降到0.7%。即便光這比例的書量就可能超過個人年均閱讀量,但說實話,還真的是個很不起眼的存在。

就算把時間拉近到2016年,這麼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美國引入翻譯虛構文學及詩集的數量大概也只有633本,可能這數字乍看之下可謂龐大,但在估計一年30萬本新書的書市裡也還佔不到1%,而這六百多本書中又有40%的書籍來自西歐,所以要說美國人多有世界觀?不,才沒有,對多數人而言所謂的世界只有美國和一半的歐洲而已。

所以從成本考量來看,如果國內的書籍已經足夠滿足讀者的胃口,那出版社其實沒有動機把成本投入到翻譯市場,拜託,翻譯人才也是一筆價碼,當然是能省則省。

但市場已經如此萎縮,卻還有另一件事如雪上加霜讓翻譯書市每況愈下,也是造成珍妮佛·克羅夫特遭遇如此困境的根源,那就是「美國人不愛看翻譯書」。

「過去人們總是常說,美國人一旦知道某本書是翻譯作,就不會去買了。」 安·高登斯坦(義大利文學翻譯家)如此表示。

如此說來,大概可以理解即便出版社投入成本在翻譯上,卻還是把譯者當作可割可棄的最根本原因。一切都是利益至上,「以好書的立場來介紹一本書,其銷量會比介紹它為國外著作還更能激起民眾購買意願。」莫怪出版商不把譯者放在封面上,當讀者對其有疑慮時,這樣的要素就會是票房毒藥。

翻譯的專業性

While my hair was still cut straight across my forehead,I played about the front gate, pulling flowers.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 playing horse,You walked about my seat, playing with blue plums.

說到底,為何美國讀者不愛翻譯作?或許從兩個例子來看,會比較清楚翻譯的重要性及困境。

首先回到此節的開頭英文,大致上是描寫一段男女相遇的場景,只是如果我沒有點破,有多少人可以把他與李白的《長干行》的「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劃上等號?

翻譯是使用語言的工作,而語言其實是承載文化的工具。所以當同一件事在不同文化間轉換時,首先會遇到的是隱喻的隔閡。以《長干行》舉例,其第一句所提頭髮「初覆額」代表說話者回憶了自己約3至4歲的時候,因為在當時的文化裡,這是首次頭髮長到可以蓋到額頭的年紀,再大一點會因為束髮的規範而很難看到覆額的情形了。但回到英文,沒有相對應妾的翻譯,美國也沒有束髮的文化,那兩小無猜、情深意切的氛圍便蕩然無存了,因此對非中文母語又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來說,要去感受文字底蘊的確存在很大的隔閡。

再來市場上在翻譯作品上容易面臨到的問題是,對譯者的信任度崩解。當讀者可能沒有能力去探究自己讀的譯本到底與原著有沒有落差,所以捧起一本作品就相對於對譯者投下信任票,但問題在於翻譯不僅僅是學問,它還是門有關理解的藝術。珍妮佛·克羅夫特(Jennifer Croft)在接受訪問時曾提到,翻譯不是逐字轉換,而是要考慮段落關係、敘事風格及閱讀節奏。於是譯本相當於譯者對於原著的理解,到此事情變有趣了起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對同樣的作品有著同樣的理解。或許有人會納悶,但這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嗎?

2020年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國記》的最新部在臺灣上市了,相隔18年終於有新作的衝擊,讓出版社可說是用心良苦,請到了國內知名的譯者王蘊潔試圖激起更大的話題性。然而話題是燒起來了,但我很確定應該不是出版社當初希望看到的方向,讀者群裡熱烈的討論著,但比起對新作的喜悅,更多的卻是對翻譯的不滿,甚至還集結了眾人之力,在網路上留下了可比擬為12國記勘誤wiki的頁面,讓新入讀者不禁納悶,這書真的有差到這種地步嗎?確實從網友的舉例中看到幾句翻譯不佳的問題,但我不確定這是通則還是特例,因為回到一開始說的,我不懂日文,所以完全沒能力對譯者投下信任或不信任票,即便譯者不是現在市場中讓書本暢銷的主因,但相信這樣的事件或多或少也衝擊著國內出版社看待翻譯的方式。

再舉一個例子,在HBO宣布製作年度大戲《冰與火之歌》後,國內出版商便極盡所能地想搭上這波風潮來行銷奇幻文學。主角之一的瓊恩.雪諾此次卻因翻譯問題,一度在聲量上蓋過了其他主角。因為私生子的身分,被迫冠上北方私生子專有的姓氏—雪諾,故事裡瓊恩也時時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當他來到北方長城外結識了「野人」的世界,這原是從小聽聞許多恐怖傳聞之地,但弔詭的是,本以為對方是一群沒見過世面、野蠻的浪人,但此刻瓊恩自己反倒成了那個沒見過世面的寡聞者,連上流社會那套禮俗都令這裡的人嗤之以鼻,這名私生子看似又來到一個與自己格格不入之地,至少19 歲的野人弓箭手伊格黎(Ygritte)原先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她不斷恥笑雪諾的一句話「瓊恩.雪諾, 你什麼也不懂(You know nothingJon Snow)」便成了經典。而為了配合野人的身分,這句話在新版的小說裡被翻譯成「瓊恩.雪諾, 你懂個屁(You know s........沒有還是nothing,原文怎麼可能會改)」。但問題是,這句話隨著兩人的感情和劇情發展,會從最初的輕蔑到感興趣,甚至從帶有調情的意味到表達靈魂深層的無奈,而後者顯然不具備如此豐厚的情緒乘載力,所以也因此,社群裡還開始有簡體中文評價更好的意見,甚至是連後面的作品都考慮收入簡中版。出版社應該沒料想的自己會被捲入這麼一場優劣評比的混戰。

所以美國人為什麼不看翻譯書?除了因為自己國內的書籍就已經看不完外,譯作帶來的不確定性更澆熄了萌芽的些微興致,但也沒有誰對誰錯,讀者有權力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作品,畢竟時間也是有價值的。臺灣能有人願意持續引進外國書都是值得鼓勵的事,不論是經譯者推薦或出版社先搶得版權的作品,對讀者來說能有更多的選擇,終究會是件有益的事情。

參考資料

  1.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外語學報第二期《文化差異與翻譯困境》許雪桂、王良能
  2. 泛科學,在作者與讀者之間:譯者的視界──「PanSci TALK」https://pansci.asia/archives/164887
  3. 端傳媒,艱深專業學術著作是否有翻譯引進的必要?打破語言壁壘是學者必備的能力嗎?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90116-roundtable-philo-translate/
  4. 【Tenz 科技評論】科技產品翻譯的常見問題與根本原因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4770-faqs-on-tech-translations
  5. 洪蘭譯《語言本能》中文非正式勘誤表 (The Language Instinct, Steven Pinker 著)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SWaKzbLokSe-LSwWL-ZbTYnpuDNqJTRRw6bdFMR9Jqk/edit
  6. 百分之三資料庫,http://www.rochester.edu/College/translation/threepercent/about/
  7. https://lithub.com/why-do-americans-read-so-few-books-in-translation/
  8. https://www.notion.so/bcc3a12204744ca08e9c39a7b498cf8c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