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之第四日:在日复一日的梦里
曾经以为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理所应当。
彼时尚未知晓人生艰难,笃定地认为,生活会自然而然地、毫不费力地朝着TVB剧集里展示的那样,人人都有家可回,不论主角或是配角。
成年后离开父母家,在不同国家城市读书、工作、生活,住过许多不同的房间,内心却始终无法百分之百承认,曾经居住过的那几处空间为“家”,勉为其难统称其为住所。
那些不得不与他人分享的居住空间,无法将自己舒适地伸展开,无论何时都必须考虑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做不到彻底的放松,也因此总在焦虑和应激。
终于在30岁之后,接受自己的大部分人生都将漂泊,归属感强求不来,我好似无法长久地与除家乡以外的任何地方产生稳定联系。
不会在一个城市久待,随时随地都可以收拾干净,前往下一个栖居地,这样的生活节奏也许还将持续下去。
不能往墙上钉钉子,因此对不留痕迹的各类胶纸工具熟稔于心。买了新家具还得处理房东旧家具的丢弃问题,然而房东必然万万不肯同意,因此也没有机会购买自己看中了好几年的家俬。
看见特别喜欢的家居小摆件,久而久之,也能做到平静拿起,欣赏罢便放回货架上,不再为无法带它回家而感到遗憾,只会在动念之前便想到“搬家还得多打包一件物品,好麻烦”。
年复一年,我好像真的接受自己不会拥有自己的家了。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不是考试考了高分,更不是得到了什么玩具,而是爸妈都有事不在家的日子,我可以一个人在诺大的家中为所欲为,无需察言观色,更不用回应任何人的情感需求。
长大后才知道,独处的成本竟如此高昂,以至于成年后的日子里,我几乎没有大段独处时间。独居的住所往往标着我一人负担不起的租金,而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更是天方夜谭。
哪怕处于长久的亲密关系中,独处这件事,在我生命里,可能得算是仅次于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的重要之事。
所以很多时候,希望自己不是人类,人类的洞穴无非是钢筋水泥垒筑而成的方圆,动物既可以自由地选择群居,也可以任性地选择独处,被天敌捕食,一生也就此完结,没有那么多无畏的内耗和情绪,更加不用为了购买未必能够长久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而耗尽自己为数不多的生命。
望着天上静静飘动的云朵,我的梦也在悄悄呼吸。
“好希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啊”
“好希望可以不用再当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