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清議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清議時事】警察暴力,雙重標準和法治制度都不能根治的問題

清議
·
·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3494 個字 |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 (Minneapolis) 黑人 George Floyd 被白人警員壓頸後死亡事件,觸發全美國超過30個城市民眾上街抗議。即使涉事警員迅速被落案起訴三級謀殺及二級誤殺,當部分示威演變成騷亂,官員的口徑也轉趨強硬。

先是總統特朗普在29日於 Twitter 上稱示威者為「歹徒」(Thugs) ,更引用1967年邁亞密警察首長針對黑人社區犯罪的言論 "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激發民憤。30日,司法部長將暴力行為歸咎於極端左派,指和平示威遊行被這些有計劃、有組織的暴力分子劫持。此外,亞特蘭大和洛杉磯在31日宣佈實施宵禁。

這些政權對於暴徒譴責的口徑,香港人當感到非常熟悉。當政府看到社會秩序失控時,想必當務之急一定是要恢復社會秩序,並要與暴力割蓆,因此今天較早前明尼蘇達州州長 Tim Walz 即表示暴力示威行為已不再從任何意義上與警暴事件相關,將史無前例地派遣國民警衛軍以維持秩序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墮入惡性循環,進退維谷

但也往往正是當衝突升級,警察加強執法力度的時候,「警暴」的感覺就從此擴散至每一位示威者熾熱的皮膚上,令他們都感同身受,變成警暴的受害者。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從此打開——一方面,示威者充滿著怒氣,發洩在警員身上,而為了維持社會運動的熱度,文宣必會強調警方執法的不公,以維持示威者對警員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警員雖然接受過所謂專業訓練,但畢竟也是有情緒的人類,臨場被挑釁時執法難以冷靜,使其更易傾向使用過度武力;而政權為了恢復社會秩序,不會輕易向暴徒讓步,強硬的立場進一步加劇示威者的憤怒,最終演變成一發不和收拾的警民衝突。而當警暴問題變得愈來愈廣泛,警方就不再可能透過起訴個別警員平息民憤,令政權和警察騎虎難下。

聯邦政府和特朗普現在似乎感受到香港政府一年前所面對的兩難,在處理暴力示威時除了強硬應對也沒有更高明的手法,令美國政府在警暴問題上難免顯得雙重標準。Quartz 一篇題為 "The US supports Hong Kong, and undermines its fight for freedom" 正批評特朗普“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 的言論等於向全世界的專制政權說美國總統其實也縱容粗暴的執法手段。

閱讀全文 Quartz, The US supports Hong Kong, and undermines its fight for freedom https://qz.com/1862919/the-us-supports-hong-kong-and-undermines-its-fight-for-freedom/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雙重標準的後果是嚴重的,因為這是一種自我否定,自我推翻以前聲稱所秉持的道德原則,令人發現政客著眼的實際上只是政治利益,而非黑白是非。當人民察覺政客的虛偽,政客將被人民反噬。面對這個困境的,不單是特朗普,也有一班負責國際線的香港抗爭者:

查看 LIHKG,CNN總部突遭大批示威者圍攻: https://lihkg.com/thread/2042705/page/7

https://lihkg.com/thread/2044149/page/1

查看 LIHKG,【國際線】所有文宣組暫時撤退 呢刻美國人反政府情緒 唔係我地可以操弄:https://lih.kg/2044149

傳媒鎂光燈下冰山一角的警暴

是次美國傳媒的焦點都放在 George Floyd 之上,報道各地的示威騷亂時焦點則在於示威者的暴力行為,或指示威者與警方爆發衝突,卻未有特別報道警察針對示威者的過度武力。上一趟 Twitter,我們便能發現 George Floyd 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甚至不分種族:

目前處理 George Floyd 事件的四名警員已解僱,當中一名被起訴。然而,以上片段中向示威者使用過度武力的警察會否被處分或起訴,仍然是未知之數。而即使美國作為法治國家,理論上司法制度應對警權有一定程度的制約,實際美國警暴致死的數字卻一直比其他西方民主國家都要高,素來為人詬病。華盛頓郵報自2015年起一直跟進美國警察執法致死的問題,在數據庫中記錄每一位因美國警察執法致死的人,自有記錄至2020年5月26日為止就已經有5,338人,美國人所面對的「人道危機」恐有過之而無不及。單在2019年,便有1,004人,死者當中白人佔37%,黑人佔23%,可見警暴的問題並不一定與種族問題掛鉤。

閱讀全文 Washington Post, 2019 Police Shootings Databas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2019/national/police-shootings-2019/

查看 Washington Post Police Shootings Database 2015-19: https://github.com/washingtonpost/data-police-shooting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投訴無門、警察濫權卻沒接受法律制裁——美國的人民同樣面對著這些問題。紐約時報的評論文章就以"Thousands of Complaints Do Little to Change Police Ways"為題,指出在美國向警員問責的困難。當中,警察工會會以其政治影響力阻撓,調查人員、檢控官和陪審團不願對警員瞬間的決定作再次檢視,同時法律也給予警員廣泛權力使用武力。而警察部門本身也對市民的投訴處處阻撓,在紀律調查的工作上拖延,也是導致警暴問題一直未有解決的原因。

閱讀全文 New York Times, Thousands of Complaints Do Little to Change Police Ways: https://www.msn.com/en-us/news/us/thousands-of-complaints-do-little-to-change-police-ways/ar-BB14OBUX

進一步而言,過度依賴司法制度來彰顯正義也是不理想的。法治制度所實現的正義是回溯性的,即只有當犯罪行為發生後,才得以透過司法制度對犯罪人進行制裁。要打從根本處理警暴的問題,必須從警察的執法文化著手,而執法文化背後又反映著社會存在的問題。香港01 的一篇評論就認為,美國警方的執法問題並不是種族問題,而是貧富階級斷層的問題

閱讀全文 香港01, 【明尼蘇達示威】美國警察執法致死率何以居高不下? https://www.hk01.com/分析評論/479502/明尼蘇達示威-美國警察執法致死率何以居高不下

和解?

美國的警察暴力的問題在今次示威騷亂中全面地蔓延,除非示威者的暴力也超出一般民眾的接受程度,導致民意逆轉,否則恐怕警暴的問題只會像香港一樣植根於社會怨氣,長遠成為民怨爆發的其中一個定時炸彈。墮入惡性循環的警民衝突, 已可不能單靠追究個別警員重拾公眾信心。重組警隊、警民進行和解在歷史上不無先例,但也當看雙方的利害關係。當問題已高度政治化,警暴變成只是推動政治議程的其中一個口號,雙方都各有盤算,志不在解決問題,衝突化解之日恐怕遙遙無期。我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活在風雨飄搖的年代。

文/ 秦逸渢

------------------------------------------------------------------------------------------------

📣我們剛剛設立了 Telegram 頻道 @civilcritique (點擊查看),除了推送我們的文章,還會分享一些我們看新聞評論時讀到的好文,歡迎大家關注!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vcrit/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