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國非基督教運動紀念日

抽刀斷水
·
·
IPFS
·
1922年3月9日,上海學生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揭開民國時期一系列非基督教運動的序幕。
1922年3月15日,《先驅》第四號作為「非基督教學生同盟號」出版,在這期專號上,刊登了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的宣言和章程。

清末時期,屢屢戰敗的清政府被逼與列強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當中的談判都有傳教士的參與。這些不平等條約規定外國傳教士可以隨意在華開設教堂,地方官員還務必要厚待保護。其後由於傳教士企圖改變中國傳統禮俗,反對敬孔祭祖,詆毀佛教和道教,而且還仗勢欺人,霸佔土地,包攬詞訟,袒護不法教民,因此基督教傳教勢力與中國人民出現劇烈矛盾。從鴉片戰爭到20世紀20年代的80多年間,百姓受到傳教士的欺壓而備受屈辱,積怨成仇,出現牽涉基督教會的大小「教案」多達600多宗,其中包括著名的義和團運動。

20世紀20年代,基督教在華的傳教事業出現兩個重要傾向:一是集中力量在城市傳播;二是重點發展高等教育。在1921年9月及1922年春,基督教分別出版了《基督教教育在中國》及《中華歸主》。

《基督教教育在中國》在基督教差會和洛克菲勒財團的資助下,由美、英、中三國傳教士、教育家、神學家組成的調查團,對包括教會學校在內的中國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的調查報告。書中如此論述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基督教教育對在華教會全部工作的特殊貢獻在於,運用教育手段實現基督教差會的目標,即通過引導人們直接與耶穌基督接觸,締造一個基督教社會秩序,以建立上帝之國。」該書強調:「現在是加強在華教會學校的時機,將來從教會學校出來的男男女女,將由他們把中國變成一個基督教國家。」

《中華歸主》是中外教會聯手調查在華傳教事業的報告,書中用了240頁的巨大篇幅,逐一比較各省的歷史與現狀,標明已「歸主」的區域,和需要「征服」的範圍。書中甚至列出一個緊急日程表,用以指導進一步佔領中國。此書強烈的征服意向,極大地刺激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

這兩本書刺激了中國的知識階層,他們意識到當時的外國傳教士已在中國建立起一個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並包括各種專門教育相互銜接的龐大的教育系統,而且這些學校都是獨立於教育體系之外的,無須經政府批准和備案,不受政府管理,甚至不懸掛中國國旗。這使中國的教育權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

1922年,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擬定於4月4日在北京清華學校召開第十一屆年會。3月9日,上海學生率先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組織,通電反對這個年會在中國召開,並呼籲支持。3月11日,北京學生響應上海的呼籲,成立「非宗教大同盟」,成員包括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吳虞、胡適、汪精衛等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科學家、革命者和國共兩黨成員。同盟簡章規定:專以解脫宗教羈絆,發揮科學真理為宗旨。

3月21日,非宗教大同盟聯署發表宣言通電全國,指出:「我們要為人類社會掃除宗教的毒害。我們深惡痛絕宗教之流毒於人類社會十倍於洪水猛獸。有宗教可無人類,有人類便無宗教。宗教與人類,不能兩立。」4月4日至8日,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第十一屆年會在北京清華學校如期召開,受到大批軍警保護。4月4日,同盟12位成員在《晨報》上發表《非宗教者宣言》,並分別發表文章,批判宗教。4月8日,年會閉幕的當天,北京大學舉行非宗教演講大會,有3千多人參加。會上宣讀蔡元培的演說詞,要求教會學校的教育與宗教分離。5月10日,北京非宗教同盟在北大第三院正式成立。6月,非宗教同盟編輯出版羅章龍編輯的《非宗教論》一書,改書收集了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吳虞、李石曾、蕭子升、周太玄、朱執信、羅章龍等人寫的31篇批判和否定基督教的文章。

到了1924年,「收回教育權」成為運動的主要目標。1924年4月初,廣州聖三一中學一批對教會學校奴化教育制度不滿的學生討論組織學生會,該核校長(英國人)聞訊後,即帶領學監韋榮翰前來干涉,並聲稱:「未經我許可,不得擅自組織學生會,不得在校內開會。」又說:「英國人的學校,有英領事在廣州,斷不能循你們的情,任從你們中國人的自由。」學校當局的態度激怒了廣大學生,議決一定要組織學生會,並以罷課抗爭。4月16日,學生發表《廣州聖三一學校通電》,呼籲社會各界及教會學校學生團結起來反對奴隸式的教育,反對帝國主義以辦學為借口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5月20日,聖三一學生發出《廣州聖三一學生退學宣言》,堅決表示:在教育權沒有收回之前,誓死不願多受一日之奴隸教育,故馬上宣佈脫離聖三一。

聖三一的學潮引發了全國教會學校的學潮,當時廖仲愷接見學生並表示堅決支持。孫中山親筆批示「有此覺悟,亦屬可嘉,可與鄒海濱商量轉學」。1924年8月,新的「非基督教同盟」在上海成立,並出版《非基督教特刊》。

到1924年10月,全國教育聯合會第十屆年會在開封召開。通過了《教育實行與宗教分離》和《取締外人在國內辦理教育事業》兩個議案。12月,該同盟策動了一個「非基督教周」活動。在聖誕節期間,長沙、廣州、濟南、武漢、九江、上海、蘇州、徐州、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反基督教的群眾擁上街頭分隊講演,散發傳單,遊行示威,有些人則教堂和教會學校搗毀設施,圍攻教士。1925年5月30日發生五卅慘案,更激起整個非基督教運動的高潮,當時教會和教會學校受到了很大衝擊。

收回教育權運動由學生、教育學界、學者蔓延至政府,促使廣州國民政府於1926年10月18日公佈了《私立學校章程》。但同年北伐開始,政局動亂使得此章程效力減弱,但也因為北伐,大多數外籍傳教士紛紛躲避,撤離中國,當時國民革命軍所到之處,反基督教的事件多有發生,教堂、教會學校、教會醫院多被佔用或毀壞。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攻克南京,部分軍人襲擊英、美領事館,攻擊、劫掠外國傳教士,殺害六位傳教士,其中包括基督教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史稱「南京事件」。

1927年國民黨建立南京政權之後,開展了收回教育權運動,教會學校受到嚴重影響。由1922年來華傳教士達8,300人,經過非基督教運動之後,1928年降至3,150人。由於教育主權的收回,隨著許多外國傳教士的陸續撤離和外國教會勢力的削弱,非基督教運動的風潮逐漸平息下來。

謹以3月9日上海學生率先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的當天為整個非基督教運動的序幕,紀念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啟蒙運動,激勵了民族的自覺意識和獨立精神,並推動收回教育權的自主運動。

資料來源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抽刀斷水離教者之家 https://exchristian.hk 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回應「花地瑪聖母顯現」神跡

非基督教血淚史
39 篇作品

人為何背叛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