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 Day 1
你覺得什麼是「家」?你的家鄉是怎樣的呢?
這個地方是家族的發源地、你長大的地方、父母所在地,還是你自己選擇的居所?和我們談談你心中的「家」是什麼以及它的面貌吧。
「家」是一個讓我感覺可以把自己真正放下的地方,無論心理或物理上的。
想到的第一個形象是國中以前常回阿嬤家,等著跟全家人吃阿嬤用心煮的晚餐。飯桌的經典菜色是滷的焢肉、香菇雞湯、南瓜炒米粉,偶爾有干貝、糖醋排骨,還有阿嬤知道我喜歡吃的蕃茄燉牛肉。扒幾口飯我就會默默轉移陣地到電視機前,看著卡通節目、美劇。或即使被切換成阿姨播報的新聞台,或是老武俠片,我照跟著看不誤。直到八九點,我們才會依依不捨的告別阿公阿嬤舅舅叔公姨婆,走入燈火闌珊的小巷,跨上摩托車緩慢回家。
第二個家的面孔稀疏的落在舊家與新家之間,從小長大的舊家是我可以在任何時候出現在任何時間,三六點早起拉筋看書、晚上棒式看小說,然而自律的我也隨著國中結束,被留在那個小小溫馨自在的空間。對新家的印象不甚清楚,三年前從對戶又搬了一次,時隔六年,我仍想這是座沒有樓下夜市的美食沙漠。飯桌越趨單調,機械化的輪調食材,好似一家人的飲食習慣被蛋糕刀劃的四分五裂。這或許是成長必經的離巢疏離與再凝聚挑戰吧,還要多久才能重現小時候的餐桌時光,又好似不可能再返。
第三個是有小孩的外國親戚住所,有著我快速習慣與期待的新生活態樣。家的另個模樣是近水近樹,吃飽出去散步直到黃昏。不用交通便利,僅需一方小窩遮風避雨,方得在家自然生長。
最後是現在的租處,花了一年適應獨處(但可能還是不夠)的自由與時常寂寞,也才算看清我可能還是有些戀家。即使在地震季的五月,週末還是想回高樓的我家躺躺。只是我還是喜歡天朗氣清的近日,也總喜歡騎腳踏車來返學校、假日起床後隨意選家樓下咖啡廳窩一整天的自由自在。之後會很捨不得離開的,這段時光。經歷了暈船自癒,以及無數熬夜解答仍懸的黑夜。接下來又要經歷幾番遷徙。處在大學當口,我該把家視為暫停的避風港,抑是永遠嚮往回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