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AI助理才是终极未来市场形态
思考背景
商业的最基础特性,是获得盈利;在这个没有实现UBI的年代,公司的账户没有可持续的法币进入,将无以为继。(今天不讨论用爱发电,这不是商业逻辑的范畴)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是否成功只看投入产出比。
获取盈利的逻辑也很简单朴实:在市场达成交易,将商品卖给合适的买家。
有3个关键问题:
什么样的商品是市场需要的?
如何获得盈利?
选择什么样的市场?
选择商品
选择商品的方式有3种:
自下而上的场景观察
也就是常说的找痛点,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分析需求背后的市场规模,解决方案和服务成本。数据分析
不去揣测可能的需求,而是直接满足已有的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AI提供了强大的分析能力,一些高赞帖子的背后就是应季的,市场渴望的需求。热点关键词的作用不仅仅是获取注意力,还有新商品的创造机会。只不过,热点是快速变化的,如何打造同样快速响应变化的生产触达能力,或者是从中提取出更深层次的需求,要看各自领域创业者的敏锐和创业初期夜以继日的努力。
逻辑判断
未来学家们做的事情,就是基于人性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判断,接下来的市场必然会出现哪些需求,然后提前布局等着。
扩大盈利
一个大前提:财富分配的格局不会因为收入的增加而改变。
收入是财富的分配方式,但其实就算世界经济总产值增加一倍,人们可以通过提高的生产力获得比以前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财富的分配格局是不会改变的。贫富不均的天平从来就不是平衡的,未来也不可能平衡,没有不均就不会有发展的势能,就像是稳定的大气不会诞生出生命一样。如今的人类生活条件和存活概率已比农耕时代要好不少,但是人类对于更好生活的渴望不会停止。新的价值物会不断产生,但是财富的分配方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所谓的阶级跃迁只是个体的小概率事件。
那如何扩大盈利?
最简单的公式:盈利=收入-支出。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几乎只有一条路径:自动化。换句话说,自动化一定是未来十年商业获取盈利的主要方式。
从降低支出的角度很好理解,时间和空间是客观事实,无法用人力改变。而针对不挑时空维度的工作种类,创业者的唯一可行路径就是用单位时间边际成本更低的机器代替人工。没有其他可能性。
那如何增加收入?很简单:横向规模扩张。当一条“生产-触达-交易”稳定形成并且已经极致提效之后,接下来要扩大整体盈利,就是复制,或者在复制的基础上去做修改。把原来已经运行的生产线放着,只投入少量的精力维护,全力开辟新的生产销售线路。而在横向规模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去使用基建基础设施,进一步通过第一步的自动化降低扩张成本。
市场
但其实,除了以上逻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市场?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逻辑,商品的交易达成依赖于平台,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内容平台,最终都走向了卖货。平台的营收逻辑,要么是参与卖货分成,要么通过帮助商家精准触达客户获得广告/投放收入(类似于传统的代理,只不过更自动化和规模化)。但是现有的平台推荐逻辑有一个致命的逻辑缺陷:买家要的,是最适合他的商品,而不是别人推荐给他的商品。现有的逻辑,是为商家和平台服务的,甚至可以说只为平台服务,而真正的消费者的利益,却并不在这个系统设计的初衷里。消费者的利益是通过不断的系统反馈所保障的,中间系统又为此增加了一大笔沟通成本。
我在设想一个终极的市场形态:一个只为个体服务的AI智能助理市场。具体构思如下:
目的:为个体提供他最需要的商品/服务
形态:每一位个体用户配置一位AI助理,而且是终身制的(数据不会丢就可以认为是终身服务了)
交互方式:
通用能力:日常信息检索,问答,和代操作(这里可以对接很多Agent,如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
作为买家:可以主动将自己的需求告诉AI,请他去市场上寻找可以提供商品的人
作为卖家:可以主动将自己可以提供的商品告诉AI,请他去触达买家
这里至少有三个促成成交的关键要素:
GPS:空间距离在促进信任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同样的商品,你一定会选择离你更近的。更何况有一些服务,必须要附近的人才能做到(比如取外卖);
数据交易:个体必须被鼓励将自己的数据开放到市场上去供分析,没有足够强大的共享数据池,创新和链接不会产生。但是需要设定合理的数据鉴权,使用和分润机制;
信任:交易必须在彼此信任的双方之间才能达成。AI必须毫无偏见,一心一意为主人(而不是平台或者AI服务提供商)考虑,确保提供的是市场上最适合的商品。
以上。
PS:想法不值钱,要想实现以上流程,困难重重。但这一定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