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百步也能笑五十步 但台湾仍自甘被西方“捧杀”

祁賓鴻
·
·
IPFS

自5月台湾疫情升温起,不只第一线人员苦于奋战,媒体与政府亦开始了各式讯息交锋。从超前部署是否沦为空谈、政府应否引进中国疫苗,到“校正回归”是不是政治操作,键盘上的火花从未止息,而民进党政府虽面临了近年罕见的声讨围城,却仍不愿弃守自己最擅长的舆论战阵地。

以《亚洲周刊》5月20日公布的专题封面“绿营防疫破功8宗罪”为例,民进党面对如此强力炮火,尽管身上只剩意识形态的空包弹,却还是情况紧急、不得不发,于脸书(Facebook)上公开谴责了《亚洲周刊》:“对台湾的防疫进行似是而非的评论,打击台湾人民士气、干扰台湾在国际上的防疫形象,令人不齿”,并将此报道定调为“认知战”,要求民众“提高警觉,共同谴责中共大外宣刊物”。

然此举不仅没能挫伤《亚洲周刊》锐气,反是提供了更多弹药,令其在5月24日、25日先后发文反击,直指民进党“用上红色的文革修辞”、“见周刊封面便见猎心喜”,并指出另一重点:除却《亚洲周刊》,不少西方媒体亦抨击台湾的防疫措施,如此“甘愿成为中国共产党大外宣的喉舌”,却不见民进党对其有任何批评,也不见“认知战”指控。

《亚洲周刊》的反击既暴露台湾舆论场的双重标准,亦侧写了西方媒体对台湾防疫的“捧杀”与利用心理。


翻脸无情的西方媒体


细究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西方媒体针对台湾疫情的报道,可谓是高举在手、又重摔在地,翻脸胜似翻书。

以《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DW)为例,其自2020年起陆续刊出《台湾抗疫秘诀:两条战线缺一不可》、《专访:为何台湾的防疫经验欧美很难效仿》、《台湾防疫有成,多国公开挺台湾入籍世卫》等多篇文章,当中既有学者采访、记者报道,亦有台湾评论员或官员主动投书,足见《德国之声》对台湾防疫的赞誉基调。

然而近期疫情爆发后,《德国之声》一改前述温情,转以冷酷笔触刊出学者专访,直指台湾“大意失荆州”、“似乎变成自己成功的受害者”、“在接种疫苗上漫不经心”等。而这般上一秒是伯乐识千里马,下一秒瞬间戳破国王新衣的角色蜕变,《德国之声》并非国际孤例。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曾在2020年4月22日刊登名为《防疫成就能帮助台湾反抗北京的孤立吗?》一文,内容直指“台湾宣传自己是民主的榜样,削弱中国利用此次危机标榜威权体制优势的宣传攻势”,并提到台湾被“排除”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体系外,显然将台湾防疫上升到了体制对决、地缘争夺的程度;直到2021年3月,其仍刊出《台湾,疫情中的“世外桃源”》一文,赞许疫情下的台湾生活和稳。

然在疫情升温后,其也如《德国之声》般,转瞬换上先知面孔,以《“这一天迟早会来”:台湾新冠疫情大暴发》为题,指出台湾本就因疫苗接种过慢、病毒变种等因素而危机四伏,以致甫一失守,便迅即扩散为小区感染、一发不可收拾。其余国际媒体诸如《彭博》(Bloomberg)、CNN、BBC、《卫报》(The Guardian)、《时代杂志》(Time)等,同样一改前述夸赞腔调,开始了各种字词堆砌的事后诸葛。


永远在舆论高地的西方


平心而论,台湾尽管在“超前部署”上大唱空城计,但其一来口罩生产充足,二来人民普遍配合政府防疫且“自主封城”,三来数字化程度位于标准之上,故即便眼下疫情势如水火、似难遏抑,台湾也注定不会成为下一个遍地尸烟的印度,甚至也比去年医疗系统全面崩溃、确诊与死亡数一路飙升,人民却还控诉戴口罩与封城侵犯人权的欧美各国,好上许多。西方媒体如今的批评,既是迎合时机的马后炮,更是“百步笑五十步”的不知反省。

然正是这般浑然天成的“不知反省”,方令西方对台湾防疫的“真实视角”无所遁形。首先,2020年疫情初发时,欧美普遍将此疫描绘为“低等中国人的落后病”,并以“专制暴政”为悲惨叙事添砖加瓦,在方方面面反衬了西方文明与种族的自我优越。

然而,当局势逆转、欧美逐一沦陷后,其无法再以己身为例主张绝对的制度自信,便看上了远在中国大陆身侧的台湾,将满腔对中国的鄙视倾注在报道的字里行间,把落居下风的不甘镕铸在议程设定上,将台湾的“民主防疫”吹捧成固若金汤的铁桶,甚至毫无底线以此消费台海议题,同时大炒台湾加入WHO的冷饭,尽管台湾仍与WHO有实质合作与交流,西方媒体依旧生硬套用了“模范生虽孤独但坚强”的卖惨叙事。

然究其初衷,西方并非真关心台湾防疫与国际地位,而是欲藉此“报复”中国的成功,进而掩饰防疫无能的自卑,同时维系自己永立舆论高地的状态。故在自己疫苗施打率领先、疫情逐步回稳后,面对台湾的崩盘,其不仅在疫苗援助上无所作为,更在言语上对其冷嘲热讽、落井下石。此时的台湾在其剧本内,已成了另一个“落后中国”,被其剥削消费、嗜血啖肉,在西方优越的利齿下,台湾的舆论剩余价值被毫不留情的来回吮吸。


上下交相贼的台湾


然而如此惨况并非西方媒体单向运作可成,台湾自甘被“捧杀”的心态亦是“居功厥伟”。

自2020年疫情爆发后,民进党政府便不放过任何炒作“国际曝光度”的机会,从宣传口罩外交大成功、表扬在《纽约时报》刊登“Taiwan can help”的广告、标榜民主防疫、加入WHO不成便愤而指控其亲中、持续引用西方媒体赞许台湾防疫的报道等,台湾的优越感寄生在来自西方的肯定上。

在此脉络下,政府既有大内宣需求市场,更有配合西方的结盟欲,两种心理机制交互作用、彼此加成,最后便是对虚华的赞许上瘾,不仅岛内媒体大肆引用西方对台湾的防疫肯定,不少官员、评论员与学者甚至主动投书,为台湾经验“毛遂自荐”。如此自我掏空,最终换来了西方的翻脸无情,以及台湾只有口号没有实作的“超前部署”。

然而尽管局势发展至此,台湾依旧戒不掉来自西方的“眷顾”,其宁可恼羞成怒谴责《亚洲周刊》,也不愿对西方的集体马后炮表示任何不满。

当疫情指挥官陈时中发明“校正回归”的操作时,民进党政府频频搬出“西方经验”来救火,却惨遭《路透社》与《彭博》报道打脸,暗指如此统计恐混淆民众对疫情严重度的判断,但台湾依旧充耳不闻;当《时代杂志》以“最自满的防疫”讽刺台湾,并在文中引用“看好了世界,台湾人只示范一次,在两周内解除三级警戒”以左证时,台湾的《三立新闻》却强行唾面自干,将此文解释为“《时代杂志》赞台人:最强抗疫武器”。

如此扭曲心态,注定了台湾即便走过疫情,仍只能被西方媒体在各式场域无情捧杀,正如其在WHO、台海、与疫苗议题上,亦被屡屡做空般。

原文发表于2021/5/26 《多维新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