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氣』
前言:一篇舊文,靈感來源於費希特的『ドイツ国民に告ぐ』。
Ⅰ.氣宗的基礎
我所談論的氣宗基本立足於兩個問題之上;其一是「誰在修煉氣宗?」;其二是「修煉氣宗有什麼好處?」。這兩個問題有各自的側重點,並不能從宏觀的角度對氣宗進行解釋,但也沒有很大的問題,完全可以作為兩個切入點來見微知著。第一個問題涉及的是自我認識。真誠的思考誰在修煉氣宗?以及如何認識修煉氣宗的人?另一個問題是關於修煉氣宗得到的正向補償。在這個世界上人都是被慾望驅動去投入精力修煉一種技能,這種技能必須是有益於他自身的,沒有人會去修煉一種有害的技能,或至少是無害的。後面這一個問題導致很多氣宗修煉者的不同心境,例如長期修煉氣宗的人會認為新進的修煉者是機會的、是利己的、是帶有功利性的修煉等,甚至認為他們無法達成共識。霍布斯將人的慾望界定為「我認為所有的人都具有一種普遍的傾向,即一種對技能的無休止欲求,這種情況至死方休」。修煉氣宗是一種逆境下的行為。 修煉氣宗者需要認清,華山派已不存在任何先進的神功,也必然會產生內部的劍氣之爭,只有修煉「辟邪劍法」這條路可走,氣宗只是在逆練這一過程。
一旦我們詢問修煉氣宗為何,困惑就出現了。因為答案經常只是描述定義本身罷了。我們更不必找尋修煉氣宗是否有很好的理由來說明,因為長期以來氣宗始終是神秘的,是不可知的。在華山派,只有入室弟子才能修煉「紫霞神功」,除非是下一代掌門,否則是不可能獲得全部秘籍的,但是,擁有掌門的資格與得到武功秘籍之間是否應該存在某種聯繫呢?這又導出另一個問題,是否只有入室弟子才能成為掌門呢,他們的天資就一定優越嗎?
氣宗本身就夠讓人困惑不解的了。所有曾經檢視華山派起源的江湖書士都覺得必須追溯到氣宗本身的起源,但是卻沒有哪一個人真正成功地做到這點。華山天險,機關密布,很少有人能活著從華山回來。
由此可見,氣宗所修煉的功法的威力,並不亞於日月神教的「吸星大法」,就構成武林的兩種絕學的傳聞;因為即使它們的原則完全是利用他人內功的威力來達到自己修煉技能的目的,它們也可以是成功的;而且是應該成功的,由於這樣苛刻的原因和條件,即使它們的原則完全不是從他人內功上借來的,也不能造就這樣成功的技能和武林秘籍,也就大大折損了江湖人士對於技能的極致追求。所以它們是一種必然出現的武技以及可供他人修煉的技能,至於修煉的精進程度只不過是在這門武技上理解程度的高低罷了,而不是與任何天資或目的有關聯,純粹是好武之人對世間規律的又一次探索。
Ⅱ.氣宗的含義
煉氣的短期目的在於推動修煉氣宗的加劇,推動全體進行一種特殊的技能修煉樂趣,盧梭將這種情況描述為「正如同那飢腸轆轆的惡狼一般,一旦嚐過人肉之後,牠除了吃人之外,就再也不吃其他食物了」。修煉氣宗只給我們帶來很少的快感,或根本就不存在快感,而失去它們將是災難性的,即使曾經我們不曾擁有它們也能度日。這裡舉一個明顯的例子,那就是智能手機,在它出現之前,人們也沒有過度依賴手機,而如今卻是無法離開它。很難想像失去智能手機的社會情景。
至於人類為什麼對武技的追求十分看重,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武力能解決智力所不能解決的事情」;其二是「不獲取更多的武技,就無法保證他目前已經擁有的地位和武技」。因此,江湖上才會有多次腥風血雨,不外是為了爭奪幾本武功秘籍,從「九陰真經」到「葵花寶典」無一不是如此。每個人或許並不是天生就好勇斗狠,而是因為在受到外部環境的巨大壓力下,變得不得不追求武技,以求自保,然而這種為求自保的心理,就將人拉向了corruption,人類一旦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就像是抽了阿片一樣無法停止,雖然內心時刻煎熬,但面對武技的誘惑,實在是十分難以把持。
如果認為,對武技的追求僅限於自保的範圍,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認識的格鬥技術以及武打片中規範化的擊技,那真是大錯特錯了。對於這種錯誤,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是「格鬥擊技,真的達到了對武學的極致追求嗎?」;其二是「為什麼會出現賣弄概念而無真武技的‘大師’?」。武技只要與修煉者發生關係,不論對於這些修煉者的實力是否有幫助,其擁有的價值都會自然顯現,這僅僅是依照武技的直接修煉,並不是武技的全貌。很多人都認為「葵花寶典」是笑傲江湖中最強的武技,其實不然,所謂「華山九功,第一紫霞」,「紫霞神功」是一種並不僅依照直接修煉的武技,在‘劍氣之爭’中,氣宗之所以能力挫劍宗,從細節來看,與氣宗長期修煉「紫霞神功」不無關係:因為武技雖然有速成之法,但並不是唯一的修煉捷徑,從後來的跡象看,岳不群選擇修煉「辟邪劍法」是極大的錯誤,本身華山派有精妙的劍術和強大的氣功,但由於岳不群一心追求速成,而捨棄了並沒有修煉臻化的「紫霞神功」所以慘敗於令狐衝,可謂是江湖中捨本逐末的最大案例。
江湖全部武技有兩個特點;其一是「速成之功必有其害」;其二是「德行與心境決定武學高低」。前者很好理解,不論是「九陰真經」還是「葵花寶典」,其威力確實巨大,但其帶來的損害也是很大的,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就是這個道理。而後者,讀者就會問了,德行與心境憑什麼決定武學高低?這點我們來看「天龍八部」裡汲汲於復仇的「蕭遠山」和執著於复國的「慕容博」,這二位是武學高強的修煉者,但在少室山一戰中卻敗給了「掃地僧」,這就是德行與心境的直接體現。
通過自然不斷對武學進行修煉,而不是人為的速成,是普遍的並且是最優的。通過對武技的不斷印證,世間才緩慢演化出了許多派別,最早的江湖可能只是器擊的世界,由歸隱的軍官或大內高手創作並流傳下來的秘籍,直接推生了江湖裡第一批高手,而這就是大世界與小江湖的聯接。
為什麼在清代武學慢慢的就衰弱了?那是因為科學與火器的發展,人類開始逐漸了解自然的規律,而不是像古人一般遵循自然的規律,武學的發展就到了低谷,人們不再向往遠離世俗的江湖,轉而積極地融入新的世界,他們漸漸地發現武學的局限性和新世界的包容性,開始不再那麼依賴於技巧的追求,開始探索人內心的世界和享受科技的成果。人逐漸失去了最初對於武學極致追求的慾望,把這些慾望投入到對財富和權力的追求,當人類越來越達到頂峰時,又將回到當年憑藉「獨孤玖劍」橫掃天下的獨孤求敗的狀態,只為求一敗。彷彿從來不曾有過的世界,後者對前者一無所知,只能從書本裡的只言片語來一窺曾經的江湖風貌,因而江湖被他們塑造成一個個「仙境遇神通,深山得高人」,總之怎麼主角光環怎麼設想,即滿足現代人的獵奇心理,依照他們的設想來重構江湖。設想終歸須有它本身的歷史基礎,然而由於某些人對歷史嗤之以鼻,脫離歷史硬生生造就了一個只存在於未來而不是過去的江湖,其結果必然是無法解釋的。當過去的種種神功漸漸淪為段子或者被視為不曾存在之物,其實已經到了一種虛無化歷史的時代,因為武技並不是消失了,而是失傳了,並不是從來都不曾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上,人們逐漸習慣於不再對自然進行反思而是一味地去享用科技帶來的利好,這時人們的心已經遠離江湖了,何談認識江湖?他們認識的不過是他們心裡自以為的江湖,是那種重構在現代精神上的江湖,而江湖它本身就不屬於現代,或許某一天,他們會在現實再造一個江湖,而這將是人類精神對自然規律的又一次探索。
Ⅲ.氣宗的目的
在前一講裏我們已經充分描述了氣宗的本質,在於它是保障個體純粹物質生活的一種經歷時間檢驗的、確實可靠的武技。就氣宗本身而言其可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就煉氣為綱的純宗」;其二是「以紫霞神功為本的經宗」。前者不愛談文本,而後者是有明顯依賴文本的傾向,且不去考察二者究竟以孰為優,先按照我們現有的理解,去驗證二者通過這些條件是否以及是如何是可能的。這必須是一項嚴密的論證,以便將它們當中的問題一一闡明。但是那些不能計入武技當中的個人行為,卻有可能作為一個主要部分進入到對二者可能的應用中來,就是說,如果武技本身包含理論的運用並無差池而又符合於實踐的運用的原則的話,那麼這項武技,它本身就是有益於修煉人自身的,它所產生的一切價值,只不過是附屬品罷了。
在歲月的長河中一切有關先進理論的武技的那些自然修煉是基於一套合理的煉氣功法之上的。這種合理的煉氣功法,我們可以稱之為A;而一個武學奇才,我們可以稱之為B,在具有A的情況下,A+B>B,所以我們即可得出,依靠一套合理的功法煉氣和單純的煉氣相比一定是會事半功倍的,但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武學奇才都不會走火入魔,也就會存在A+B<B的情況。所以我們要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尋破解之法。
這裡我們就三個人物來分析;其一是「日月神教的「任我行」,他的煉氣功法是「吸星大法」,是一種利用他人內功為己用的上層功法,類似於‘北冥神功’」;其二是「華山派的「岳不群」,他的煉氣功法是「紫霞神功」,其特點是「初發時若有若無,綿如雲霞」,亦為上層功法」;其三是「嵩山派的「左冷禪」,他的煉氣功法是「寒冰真氣」,乃是他獨創的,專門用來對付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的一種上層功法」。三者中,左冷禪和任我行是自創的煉氣功法,而岳不群是依靠「華山派」的獨門秘籍來達到修煉功法的目的。這就從側面驗證了任我行和左冷禪是屬於A+B>B的類群;而岳不群則屬於A+B<B的類群,高下立判,而岳不群忽然獲得了一個介入因素「辟邪劍法」,從而打破了這個規律,也就是說從主觀角度驗證武學的辦法是不可行的。
所以,即使武技只能通過個體的偶然事件進行修煉,比如令狐衝得到風清揚傳授「獨孤玖劍」或林平之撿到岳不群丟棄的袈裟,都必須歸於個體的行為在客觀的因素推動下獲取了某種特殊的後果,而這種後果並不以個體的意志為基礎,而是強調客觀因素的推動,是因為它們是注定發生的,是劇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