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億萬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观影|北欧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億萬
·
·

这部来自四个国家挪威 / 法国 / 瑞典 / 丹麦联合制片的电影在2021年7月8日戛纳电影节上映。2021年获得金棕榈奖提名,次年于第94届奥斯卡则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

要说这部电影的成就,可能并不出彩,但是它试图带给现代女性的普世价值则远远高于电影行业的专业价值。

如果只看片名——《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你会认为女主一定是一个一事无成的迷茫中年女性。然而导演却在开头几分钟内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几乎是完美的高学历女孩。 她不仅学习优秀,还知道如何坚持独立自我,是外国价值观中work hard, play hard的典型学霸。

那为什么说她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呢?

随着影片一章章推进,你会发现女主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一、资源过多的社会,人为什么反而更迷茫?

从医学院转专业到心理研究,再到业余摄影师,后来又写出一篇爆款女权文章......这些转变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难上加难,她却能轻易实现。你看到她很聪明,几乎每件事都能做成,但好像每件事都没有连成一条明确的线。

现代社会的信息高度集中,人们想要的东西几乎唾手可得。好像科技让一切变得更容易了。但面对无数的选择和可能性,人们真的拥有更多了吗?

于是就像很多女性一样,在无头苍蝇般的摸索中,她迎来迷茫的30岁。

生日当天,旁白说出了一项很有深意的女性生育历史: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Julie,她终于在几代之后,有了反抗和选择生育的权利,这无疑是观念的进步。但这种选择权同样为当代女性带来困扰——同辈压力。在女权盛行的社会环境下,好像早生孩子就是不女权。铺天盖地的消息证明着女性生孩子的后果:年老色衰,职业受阻,个人发展受限......此般种种,让女性对生孩子的恐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Julie幻想中自己生孩子后的样子

这样一个矛盾共同体在一个三十岁的女性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反抗和男友生孩子,到发现自己在关系中不被得到重视而出轨分手,从对父亲的逆反心理,对长辈男性在餐桌上的对峙,到处处问别人“你看过我写的那篇文章了吗”,导演一步步揭露了她内心的矛盾。

个人层面,父亲的不负责任让她讨厌被男性掌控,却也渴望父爱;社会层面,她为了迎合女权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她崇尚自由,渴望独立,却无视了他者,放弃沟通。

她表面上独立自主,实则为了自我实现而选择逃避。遇到问题她首先想到的是避免,而非主动解决和探索。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她结束和男友的关系之前,她曾幻想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她可以毫无顾忌的奔向她喜欢的人,不用考虑现实因素。只有她和另一个男生可以自由自在地相拥。

你可以把这看成是崇尚自由和爱情,但却也可以看成是过度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将整个世界抛在脑后。我想:当幻想成为一个人做决定的重要依据,那么那做决定的只有她“动物的一面”罢了。

这段幻想也可以解读成女主对待任何一个人或事的态度。她在厌倦了“旧”之后,可以全然不顾的奔向“新”,可以全然不顾这世界其他人和因素的存在。对职业选择,对爱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做决定——说白了就是有点自嗨。但是,在追求个人主义的社会,你很难责怪她,因为她好像比你活得更自由。

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福利更好的北欧,仍然有很多人活的不幸福。其实与信息泛滥一个道理:当资源泛滥,选择变多,反而人不会自己做决定了,人生的目标感也变相被剥夺了。

二、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嘛?

上面说了很多女权的内容,也确实很多人把这部电影看成是女主对父权的反抗。

尤其是那个镜头:嗑嗨后的女主幻想自己将沾满血的卫生棉扔到父亲脸上,又示威性的在自己脸上愤怒的抹上两道血印。这分明是化身成了战斗天使向父权进行反抗。来自女性身体内的鲜血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污秽“的,不愿被提及,也许只有在意识不清醒的时候,才能“勇敢”的拿出来讲。

但我还是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部成长片,而非什么对于父权的抵抗。

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片中女主的所谓女权,也只不过是为了讨好别人,试图让男性认可自己的智慧。她在很多时刻表现的聪颖智慧,都是为了吸引男性的注意力。

男主看完文章后说写得真好,简直是“智力伟哥”

而且影片后面的篇幅很长一段花在了生死的思考上。当前男友即将去世,她看到实实在在的“死亡”正在发生。一个曾经与自己共度时光的人正在慢慢从她的手心流逝,她除了陪伴什么也做不了。


在面对脆弱的生命时,女主的骄傲和锋芒好像也都瓦解了。也终于拿起相机,拍出了具有细腻的真情实感的作品。

她可能终于在一通不知所以的狂奔之后开始思考:没有了繁华似锦的人生,没有了光鲜亮丽的头衔,她是谁呢?

女主像是一面中产高知女性的哈哈镜,你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她有时是你的理想,有时却也是你的噩梦。

看完这部影片,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在自嗨和无聊之间反复跳跃,在义无反顾和悔恨当初之间选择痛苦并快乐着。”

读来着实拗口。前后矛盾,不知所云。

但是这反复咀嚼,竟然有了些生活的味道。


后记:

刚满25岁的我,看完影片真的感慨。如果真的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25与30又有什么分别呢?

另外影片最后也有点令人失望:老套的剪头发。我就不懂了,为什么女性成熟了之后,就一定要剪头发呢?北欧也有“头发长见识短”?

(这里的每篇文章都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喜欢)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