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有關黃色經濟圈的寓言故事
近人網路寫手談論最多的,莫過於「黃色經濟圈有沒有用」這問題;但這很無聊,因為答案只取決於你將「有用」的標準定在哪裡。
所以,與其跳進這渾水,還不如說幾則寓言故事:
1)有一家良心食肆,由於「做得好事多」,獲幾個apps和討論區光環加身,因而門庭若市,遐邇聞名。良心食肆的業主聽見了(良心食肆是租戶),見它生意如此好,大有加租空間,決定加租三倍。
良心食肆聞訊後叫苦連天,消息又傳回那幾個apps和討論區中。用戶們恨得咬牙切齒,宣佈地產商將會下地獄;而為了拯救良心食肆,用戶們呼籲連夜排隊,加倍幫襯良心食肆;良心食肆為了生存亦忍痛將部分租金轉嫁消費者,但消費者只嫌它加得不夠。
最終香港人眾志成城,良心食肆成功維持收支平衡,討論區用戶們歡天喜地,同時亦互相提醒要繼續幫襯,不要三分鐘熱度。此時,業主靜靜雞地將租金傳入戶口,又打開討論區,看看世上還有哪些良心食肆。
2)A是設計人亦是媒體人,更是良心份子,由六月以來都不知免費畫了多少張頂級文宣。然而不知為何,他在八月開始收入驟降,他經營的幾個facebook專頁少了大量廣告收入,同時亦再沒有人找他畫圖了。
直到黃色經濟圈的概念出現,A大喜,心想自己可以為其他良心食肆畫海報和賣廣告,互惠互利。但聯絡一眾良心食肆後,它們均表示沒有需要再賣廣告了,因為它們的生意本來已不俗,在各種加持下,現在更是冠蓋雲集。
雖然如此,但A生性豁達反而替良心食肆高興;而沒有工作的他索性投入更多時間創作文宣,出產的作品一張比一張高質。手足拿到了,就歡歡喜喜地拿去印刷,四處派發。良心食肆拿到了,也歡歡喜喜地拿去貼在自己的樓面和門口處。良心食肆的外觀一天比一天漂亮。
3)良心消費者為黃色經濟圈大發熱心,決定抵制一切藍色商戶和品牌。為此,他甚至連最喜歡吃的卡樂X薯片都戒了,因為卡樂X的董事是藍絲,說過要止暴制亂。
然而,連日來有關「黃店」標準的紛爭令他心煩;最終,他同意網上所說不應推走同路人,而應壯大黃色經濟圈的聲勢,吸引更多商戶加入。「看不到黃色經濟圈可持續下去」,看到《東方日報》報導邱騰華的評論,良心消費者不禁笑逐顏開。「敵人激烈反對,證明我們做對了,就連這家一直擺放《東方日報》的理髮店都開始張貼我們的文宣,加入黃色經濟圈了;我們還能不成功嗎?」,他一邊想,一邊把報紙放回理髮店的架上。
兩年後,由於港人萬眾一心,齊心抵制卡樂X,如同一人;卡樂X終於支持不住。「由於長期虧損,卡樂X決定關閉設於香港的兩間廠房……」TVB 24小時新聞台的聲音在黃色理髮店中響著,良心消費者滿意地笑了。
以上故事除了虛構部分外全是真人真事。阿確愚笨,從不知「黃色經濟圈」的「黃色」究竟有何意思。阿確常去的一家竹昇麵店,店主藍到仆街,卻從來只用九龍麵粉廠的麵粉,也從來不用中國入口任何食材。相反,一家黃到仆街的火鍋店提供鮮豬鮮牛,湯底亦盡用中國來貨,更歡迎大眾用支付寶,以便共產黨收集更多用戶資料和大數據,只是樓面貼多了幾張免費文宣。那麼阿確應該幫襯誰?
「黃色經濟圈」很準確地反映出港人的生存狀態,亦即,除了進食外香港市民幾乎無權選擇任何東西;是以「黃色經濟圈」不過是「同政見食肆指南」,至於有沒有任何抗共作用就是後話了。諷刺的是,飲食業和服務業一直受惠於中港融合所帶來的旅客和熱錢,所受的政治打壓亦是各行中最輕的,「黃色經濟圈」卻是從這裏著手。
至於真正有戰略意義,亦被政治打壓得最嚴重的文創產業、媒體業和創科業等,卻鮮有人關注。最近《十年》導演周冠威拍了一套《幻愛》,只是用了四百萬,已是頗為高質;一個像612般的千億基金已足夠投資二十部這樣的電影,若好運和品控得宜的話還能將一千億變成千五億;同時能培育獨立於紅色資本的本地演員和文化軟實力。若認為這樣的想像太過宏大,那麼故且掏錢幫忙買本鄭健和的漫畫吧。
本土經濟綱領和產業意識的缺乏、「黃店」門檻的不確定,若不能改善這止問題,我們若不改善這些問題,香港人無得同共產黨鬥…鬥…鬥…
事實上,「黃色經濟圈」可以弄得很大,上述的想像不只不大,而且規模極細;正所謂日光底下無新事,「黃色經濟圈」之類的東西一早有過,而且還極其成功,讓我們在下篇文時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