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高雄首座「汽車」的「停車場」?
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是否曾想過追溯臺灣第一處的停車場?那麼高雄最早的停車場又會在哪裡?
還是不要誤人子弟好了,這邊所說的「汽車 きしゃ」,實為蒸汽機車(蒸氣火車)的日本用語,而「自動車 じどうしゃ」指的才是我們熟悉的汽車;另外「停車場 ていしゃぢやう」是日本用語對於「驛/駅 えき」的古早稱呼,即車站之意。
所以一百多年前的「汽車停車場」概念,其實就是火車站。也由此可知,當前眾人所慣用的名詞,在不同時代的含義有時差距頗大。
日本統治臺灣後,陸續進行鐵道的舊線改良及新線探勘,1899年臺灣總督府成立臨時臺灣鐵道敷設部,著手縱貫線鐵道的建設,北自基隆起,南達打狗(高雄)。經再次測量比較後,南端路線決定不經過鳳山,而是靠西側直往打狗港區延伸。
1899年11月南部鐵道開始從打狗鋪設,先完成至臺南間的路段,當時初設打狗、楠仔坑、阿公店、大湖街、臺南等停車場,以及舊城和車路墘兩處昇降場(乘降場)。1900年11月28日官方擇於打狗停車場內舉行通車典禮,11月29日正式運行這天,也被高雄市政府訂為「高雄鐵道日」。
打狗停車場設置於鹽埕埔庄,該處靠近港區,加上腹地充足,鐵道部打狗出張所亦座落於此,後來還闢設鐵道工場。逐日發展下,日籍人士聚集的鹽埕埔庄,遂成和旗後街、哨船頭街並稱的打狗三市街之一。不過這個緊鄰山腳的鹽埕埔庄,和我們現今熟悉的鹽埕區稍有差異,1912年官方重新公告轄區後,鹽埕埔庄被改為山下町,即是目前鼓山區的山下里以及部分登山里、峰南里一帶,算是廣義哈瑪星的範圍。
具洋風建築外觀的打狗停車場,與臺南停車場設計類似,屋身是磚柱結合雨淋板牆面,搭配寄棟造屋頂,入口設木構門廊,兩側另見候車空間量體突出。當年車站近打狗川處,還闢建一處船渠及裝卸場,以便小型汽船停靠接駁貨物。
鑑於打狗停車場的站內用地與設備不敷使用,1904年鐵道部決議遷移、擴充停車場用地,並縮短陸海運接駁之距離,便加以利用浚深打狗內港所掘出之泥沙,著手填築新海埔地。1907年新填地完工後,便計畫將新打狗停車場移轉至此,1908年落成的新場站,與新鋪設的濱海鐵道、倉庫群,構成「濱線 はません」地區,而新站前開始蓋起店屋及宿舍,形成熱鬧的新濱街。
功能遭取代的初代打狗停車場,原本官方有意拆卸站房至彰化使用,後來決定改作打狗公館使用,就這樣原本迎接旅客往來的車站,搖身成為地方官民集會的場所。不過1913年打狗公會另建打狗公館於打狗座北側(今鼓山分局址),隔年新公館落成,舊公館閒置一陣子後,又由打狗公會借用開設私立打狗幼稚園,以招收日籍子弟為主。變成高雄第一間幼稚園的打狗停車場站房,一旁的月臺還能作為庭園及運動場供孩童玩耍。
1920年7月臺灣總督府實施地方制度改正,設立高雄州,暫借打狗公館作為州廳廳舍,將建築加以修繕後,於當年9月舉行開廳式。而打狗公會解散後,幼稚園變成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今鼓山國小)附設,遷入小學校在山下的舊校舍(今武德殿西側址)。
同時原本打狗公館內的打狗文庫,也因高雄州廳的進駐使用而遷出,藏書先暫借打狗停車場初代站房貯放。1924年高雄文庫改由高雄官民俱樂部營運,並搬遷至高雄驛前(今臨海三路),爾後成為高雄市立圖書館。不久後初代站房拆除,原址(今鼓山一路42-2號附近)建起成排的店鋪住宅。
從車站、集會所、幼稚園再到倉庫,原本眾人以為初代打狗停車場站房應該很早消失,殊不知它只是變換了形象,二十多年間默默扮演城市發展的支撐角色之一,在臺灣史上也是個十分有趣的空間轉用案例。
最近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內舊有的檢修車棚,利用改造後的車廂開設麵包店,吸引不少市民前往嘗鮮,並且即將以「濱線啟程」為概念,進行鐵道復駛。在靜態或動態的車廂上感受新舊交錯的氛圍之餘,不妨也向西望向那排民房後方曾經高雄最早的「汽車停車場」,遙想曾經旅客摩肩接踵的月臺,以及小船繁忙接駁貨物的船渠,重塑一幅港都海陸交通的熱絡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