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如何高雅地拍馬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過猶不及。」
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