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論最終場《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終站》
2015–05–19
演出 湯皇珍
時間 2015/05/09 14:30
地點 北師美術館
文 — — 羅倩
《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由展、演、論共同組成,在美術館中展開一場歷程時性的回顧,旅行可以說是由多個面向的時空交疊而成,1999–2013年藝術家所創作的十件作品的時間、從藝術8的展、演、論(2014/5/24–7/5),再到當代藝術館(2014/9/13–10/19),最終則是北師美術館(2015/4/7–5/10),三館共七次的演出與七場論述對談,揉和了藝術家創作的時間、作品播放的時間、美術館展出的時間、表演的時間、論述的時間,以及觀眾參與的時間。無論觀者以哪一種形式參與,實際上已經悄然啟動了你我的「旅行」。
這裡的「旅行」倒不是真的去了什麼特定的地方旅行,展現的是一種欲望,透過行動與言語,藝術家踏上旅程,言語不斷敘述著,影像和聲音卻不斷漂浮斷裂,觀看作品的觀眾反而因為作品意識到了自己當下的存在與思考。如此多的影像、文字與敘述,進而意識到溝通的欲望如同在迷宮中不斷迴盪折返,接收到支離破碎的隻字片語,這是行動藝術家湯皇珍所要表達的,如當代的各種形式的溝通就像語言的裂解一般,言說的欲望無窮無境,說與聽之間無限膨脹,每個人都在製造話語、試圖溝通,而這些話語反而像海浪拍打上岸般,一次次地不斷被覆蓋消融,這是一趟無法停止的旅行,錯綜複雜的歸途之旅。
這趟「旅行」中多次的啟程與回返,對應著展覽的命名「尤里西斯[1]」,可以是希臘時期的英雄、喬伊斯[2]筆下的城市的遊蕩者、安哲羅普洛斯[3]《尤里西斯生命之旅》(1995)電影中回到故鄉希臘尋找佚失影片的電影導演,而在湯皇珍歷時十五年的作品中,旅行更像一種必須不斷移動的當代處境,旅行成為一種「旅行的想像」、旅行成為一種不再遙不可及的行動,每一個人在現代科技的層層包圍中,分分秒秒持續都在不間斷的「旅行」,用行動裝置上網、用電腦進行虛擬連線、用app進行遊戲與購物、觀看電視上的即時新聞連線,參與網友串聯起義的各式社會運動,甚至是在網路上點選旅遊地點的諸多翻閱想像,旅人還未出發,視覺與資料早已在旅人腦海成行。
「言說」是湯皇珍念茲在茲的重要命題,最後一場論壇上她提到,行動藝術的重要觀念是關於藝術家的選擇,選擇了什麼樣的行為/事件?同時也說:「走自己真實的生命路徑」。當一切的溝通與言說被各種大大小小的機器所掌握控制時,人如何在這之中保有自我,跳脫機器的制約與束縛,呼應到藝術家所強調的「自我覺察」,找回自我的主體性,每一個參與的民眾都有能力產生的自覺,才是這一涵蓋展、演、論多種形式的藝術表達背後所要展現的企圖。
五月九日現場的「演」,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參與經驗,八位表演者(包含藝術家本人)在美術館的空間中迴盪,從三樓到二樓,再到地下一樓,以倒退的姿勢緩慢向後行走,介於甦醒和沉睡之間的朦朧狀態。從三樓佈滿文字投影的透明壓克力箱開始、到二樓各式各樣的木製展間漫遊,表演者在各展間外圍穿梭移動、遊走,敲打、揮舞、停駐,並不斷敘述著藝術家精準編寫的劇本,喃喃自語且齊聲喧嘩,話語一句一句地傳達,卻也一句句地飄散。表演是依據藝術家在對尤里西斯相關作品做了相當多的研究後所改編的劇本,尤里西斯啟程、迷失在路途中且不斷游移,所有的表演者必須分分秒秒全心投入演出,形成了一個在美術館空間表演的行動劇場,觀眾並不被限制在座位上,觀眾可以跟著表演者移動、擦身而過、亦步亦趨或是保持一定的距離觀賞,觀眾是完全不受限制的,亦可以在表演進行時任意進入各個影音敘述裝置,或在外圍翻閱靠近窗戶邊的展覽手冊,最後表演者退回到藝術家的幽暗之地下記憶儲藏室,在椅子上捧著記憶之盒(觀眾也可入座參與),空間響起如暴雨的聲響,牆上投影著快速的移動風景或空白,而終至落幕。表演者與觀眾一起的行動與感受,共同創造了僅此一次且每場演出皆無法重複的觀看經驗,每一個參與者都能有各自體驗演出的姿態,那些自我的移動、停住、感受或分心共同形成了一「旅行經驗」,若藝術就是一種行為/事件的選擇,這無疑是湯皇珍所策劃的整個藝術行動事件,是展覽中的一種表演形式,一個體驗時間與不同空間流變的演出、它不只是藝術家的回眸,亦是一次精彩的多層次創作,在行動中體驗直探藝術的無限可能。
註釋
1、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為尤利西斯),西元前9世紀古希臘詩人所著《伊利亞特》中的人物,是特洛伊戰爭中的希臘英雄尤里西斯,戰爭獲勝返家過程中因觸怒海神波賽頓,困在海上漂泊十年的旅程,歷經重重困難後終而返家。尤里西斯在愛爾蘭作家喬伊斯所著的意識流小說《尤利西斯》一書中,則將海上漂泊的十年轉化成為在都柏林街頭的一日經歷。
2、詹姆斯.·喬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1941)愛爾蘭作家和詩人,現代主義作家與意識流文學鼻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1914)、長篇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蘇醒》(1939)。
3、泰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1935–2012)希臘著名導演與編劇。
2015–05–19首發於表演藝術評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