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权主义

Storm
·
·
IPFS

和两个朋友M和B着手做起了podcast, 着眼点是通过采访理工科(science, technology, eingeneering, mathematics, STEM)女性科学家们,分享她们成长、工作、生活里的故事,关注女性科学家生活的生态环境。

我们已经预料到除了性别歧视之外,肤色、人种、性取向等等造成的不平等都会不可避免地在采访、讨论中出现。但没料到的是,我们三人小组面对的第一难关,竟然涉及到feminist 或者feminism这个词,也就是女权主义者和女权主义。

我自己就直接被这个词给绊住了,和M做了一个晚上的相互说服。她坚持要在团队自我介绍里使用这个词,而我坚决地不认同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

我理了理,我的理由有这么几点:

  • 我感觉该词太空泛,可谓包罗万象,比如包括极端的女权主义者。

极端,当然是针对我的世界观而言。

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有个女孩子在申请读博士的申请书上,清晰地注明自己是女权主义者。这让我很反感。因为,一、这个信息和她是否有能力读博士学位没有关系;二、作为筛选委员会的,我并不关心申请者除了专业兴趣及能力方面的其他信息。

既然和申请没有直接关系,那她为什么列出这个信息?我只能理解为,她把该标签作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和她是否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她期盼读博的环境是否给她的该价值观给予尊重等捆绑在一起。换句话说,她的申请是有附加条件的。但对我而言,在申请过程中,试图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是带有将之强加于周围环境的企图的,这是自私、自大的体现。所以我第一时间拒了她。这也得到了其他成员的赞成。

  • 基于前一点,既然有这样的’女权主义者’,可见该词实在定义得太松垮了。而我个人不希望自己和类似上述申请人那样的人站在一起,所以我不认同该标签。
  • 理工科里的很多定义,多辅以对过程的量化描述,这就使得对比成为可能,所以一定程度上是相对客观的;而相较而言,涉及到社会、政治的很多概念和定义,理解因人而异,感觉是一个篮子里可以装各种各样的东西。极佳的例子包括民主、自由、以及女权主义等等。中国大陆的人民民主专政中的民主与欧美的民主,绝然是不一样的;而且欧美国家之间的民主形式、内涵,也相当不一样;关于自由呢,看看新冠期间,同一个国家内部对于如何抗疫的态度就知道了,哪有一样的自由!

翻了翻wiki以及一些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讨论,发现这个困境可不是我们独自面对的,学术界一直在研究这个现象,发现女权主义的自我认知 (feminist self-identification)和女权主义意识 (feminst attitudes)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我属于后者,支持不同性别、不同性别认知的人,被不区别地对待,被给予同样的社会、经济、政治权利;与之相辅相成的,每个人履行相关义务的社会责任也该无差别对待。事实上,我认为这也适用其他各种的不平等,如肤色、种族、宗教信仰等等。

我排斥标签化,因为假如没有细谈的机会,我不会知道,因为这个标签反对我或是喜欢我的人是不是真的和我有同样的观点

今晚和M讨论下来的折中方案是,针对女权主义这个词,各人作各自表述,作为一个讨论添加进去—我觉得这主意不错。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搜看这个文章:WHAT'S IN A LAB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inist Self-Identification and "Feminist" Attitudes among U.S. Women and Men, authored by Janice McCabe, Aug 2005. Gender and Society 19(4), pp 480-505.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torm“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真地体察自己、了解世界,期待真诚、理性、有爱的交流~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還需要PCR測試!果真是incredible!

和chatGPT聊了个天

闲话|凑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