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Jeger
IPFS What is this

《後綴》特刊:筆記控愛怎樣

Jeger
·
·
怎麼知道有多少人想成為讚賞公民?


或許是幣價大跌,「化讚為賞」的機制大打折扣,成為「讚賞公民」的核心信念動搖?想不想成為讚賞公民的理由因人而異,而我最喜歡的說法是:「其實成為讚賞公民就是看心情!」

然而,根據@鑫大叔 做的報表人數統計(錢包數):【小程序】讚賞公民Web3報表 (請多多拍手)。讚賞公民Web3 0狀態目前仍有333人願意委托LIKE給讚賞公民,只是還未達5000LIKE。(委托達5000LIKE即可成為讚賞公民)

2022.08.01截圖



▶本期特刊主要是進階筆記軟體的功能快覽,或是重點特色舉例。

很入門(但豐富)、講了很多(但你可能仍然不知要如何起步),不過,並不是筆記控的我,已經編得疲憊不堪。

經歷多次搬家強制斷捨離,我已經逐漸變成了極簡主義者,而數位資料只會反覆備份累積,從舊硬碟移到新硬碟,最後處於捨不得刪,也懶得備份的窘境。如果你也感到自己,只是一直不斷收集癖似堆積,卻喪失了回顧、再編輯、活化運用資料的能力,或許只是因為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具?


📌 下期《後綴》特刊主題:「後綴採訪寫作營」精彩回顧。🙏

若是由我主編應該就是無聊的結案感回顧(雖然活動其實10月31日才結束),特別邀請@炙式化 與@喬安納 擔任下期特刊主編,期望為這個話題激盪出有趣的延展,同時也邀請市民把握機會參與以下徵文活動:

《後綴》採訪寫作營:陪你採訪一位市民

我是你的「真愛讀者」Reader review



Show time :

畫話那些事// 加油!蜥蜴拔河 //丨@奇多怪獸



友愛新朋友示意圖 @奇多怪獸 繪圖

❑ 來關注新朋友:

最近發現,這個標籤:「我想加入讚賞公民3.0但不足5000Like」,已經兩個月沒有什麼人投稿文章了,但是既然還有333人願意加入讚賞公民,《後綴》就繼續實踐愛心匿名贊助人的心意,只要是參與後綴舉辦的相關活動,還沒有綠光圈的新進市民一律自動加碼100LIKE,希望能增添一點點點......市民加入讚賞公民的小興緻!



❑ 本期特刊主題:筆記控愛怎樣

📌 Notion實用功能例舉(一共有14篇文章投稿,與Notion相關的佔多數)

📌 兩位重症筆記控的自白:用軟體顯影筆記控的第二大腦

📌

●「卡片盒筆記法」應用,以Obsidian為例
●「心智圖筆記法」應用,以Xmind為例
● 結合以上兩者的Heptabase
● 綜合重點快速回顧

📌 手寫藝廊:數位手感筆記and少不了老派手帳、手寫、手繪的本能型筆記

📌 專題筆記:旅遊筆記、海德格的《黑色筆記本》、臨終筆記本



特別感謝在The Space Web3 Museum館長@swiftevo 的牽線下,《後綴》與$like.f∞g subDAO 的繪畫小隊推出「筆記控一飛衝天」紀念NFT,送給本次特刊的投稿者們(請在留言區留下小狐貍錢包)

A Notebook for Suffix (2022.7)

📒Notion 的實用功能例舉:

▶ 收集網頁、金句、影音文獻,整合在資料庫中:

閱讀筆耕|Notion 是始皇帝,而 Save to Notion 是蒙恬

第一次啟動 Save to Notion 時,必須先告訴它該把文本匯入哪個資料庫?自然是方才創建好的「輕量文本萬能收藏夾」囉!接下來關心它究竟捕捉到哪些面向?把【Fields】一字攤開,除了看見預設會抓取標題、網址、縮圖,也手動添加「人物清單」和「資訊來源」,操作步驟如下 ⇩:
第一次啟動 Save to Notion
之後再次使用,就只要修改、填寫【Fields】裡的資訊,然後按下【Add New Page】存放至「輕量文本萬能收藏夾」裡,大功告成 ⇩。
Save to Notion 的過程
只要是有網址,能被 Chrome 瀏覽器開啟的文本都可以被撈取,所以舉凡 Youtube 影片、Facebook 貼文、Liker Social 嘟文⋯⋯均適用


▶ 在Matters發表文章累積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索引目錄:

使用Notion製作Matters文章索引及成果觀察@漫閱讀

六大步驟

步驟1. 撈出自己的Matters的全部文章
步驟2. 註冊Notion帳號
步驟3. 建立Matters文章索引頁面
步驟4. 開始進行編輯

 移動
 平行拖曳
 併排拖曳
 製作文章分類標題
 添加底色
 添加符號
 折疊內容
 bullet排列或是數列

作者手把手詳細教學如何用Notion做文章索引,並且分享自己做的索引以及模板:只要按右上方的 Duplication,即可複製此頁面到自己的Notion帳號底下去玩。

(註:不過步驟1. 撈出自己的Matters的全部文章,所提及的 Matalogue 工具 目前無法使用。但是可以運用Notion收集網頁的功能,將自己的文章先收藏到Notion的資料庫中再進行編輯。)


站上市民用Notion做的文章索引,例如:

@風翔萬里[數位工具]用Notion版文章索引建立寫作品牌名片

@樹懶的生活大家好,這裡是在Matters第200篇—樹懶的生活&我的Matters文章地圖

@淇淇Matters文章分類清單


👉 同場加映:Notion頁面內嵌Likecoin讚賞鍵的步驟流程介紹

LikeCoin button 讚賞鍵 (引自LikeCoin 官網)


▶彙整學習或閱讀筆記,還可以專案共享編輯

我是筆記控:分享Notion筆記和學習資訊@白舟

一、推薦自己覺得最實用的筆記軟體。

我最推薦的筆記軟體就是Notion!!!

實用的地方在於它的介面乾淨,而且功能圖示等等的都很明確,不太會有迷路的狀況。如果是新手可以到最下方分享學習資料那邊,我有附上一個完整的Notion功能介紹影片。

若是學生的話,可以使用學校信箱驗證,即可免費升級為Premium版,老師的話則可免費使用個人版。我個人覺得升級很重要,因為上傳至Notion的檔案才不會有容量限制,這個是所有好處中最重要的。
二、最常用來記哪一類型的事項?

1.大學生的學習紀錄(以暑假為例)

今年暑假時,我正式進入實驗室,有一大堆資訊需要彙整。為了不讓實驗室占掉我所有的精神,設計了一個專屬於我自己的頁面,擬定了暑假的整體方向在哪,並把容易忽略的部分,比如運動、人際關係等等的東西也列出來。
首先是整體目標,定下核心事項:專案,進度條,目標。
圖片來自 :筆電截圖
接下來,左方出現的項目是不會隨著年級上升而更動的,包含每日待辦、大學課程、和作品集。右方出現的項目則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比如,學期回顧:它讓我去思考,我除了能夠拿到理想中的成績和目標,還能不能保持愉悅的心情奔跑,而非一直處於恐懼?也就是,我想要練習:如何將忙碌這件事,融入到我的生命裡,而不覺得我在「幹活」,反而還有點「享受」的感覺。我覺得我以後只會更忙,現在不懂得跟忙碌共處,以後也還是要面對。

學期回顧
還整理了屬於我自己的盲點,那些盲點應該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寫啥xD。總之,我發現當我眼前有一件事情無法立刻解決時,我會對開始未來感到迷惘。這很神奇,明明是現在的事情沒做完,但大腦會騙我自己先去擔憂十年後的事情。我發現這個盲點,並把這條臭蛇揪出來,看看下學期會不會好一點。
圖片來自 :筆電截圖
再來暑假計畫開跑中了到9月,就會改成大三上的學期規劃,六宮格內的內容也能做一些變化。用六宮格的方式,可以把自己暑假要關注的部分切成六大塊,開學後可能會變成九宮格,並把大三上學期的整體計畫放至九宮格中間,去做一個溝通橋梁。
圖片來自 :筆電截圖
2.上課筆記

大學課程->大二上->組織學為例。組織學的上課方式就是一張張投影片,將一大坨生物細胞的知識一頁一頁地呈現,若沒有經過整理,很難將散亂的知識記起來。這個組織學的表格是只是冰山一角,是邊聽課邊記的,所以沒辦法太美觀......Youtube一定有比我更好的範例!

我不僅把上課筆記寫在Notion,連期中期末題目、各科書面報告、簡報、實驗課結預報,都放在上面,因為我們學校院內的某些課程的家傳不完整。若學弟妹需要資源時,我直接開共享就好。
圖片來自 :筆電截圖
3.作品集

作品集->散文為例。我把我的文章都放在Notion當一個草稿區,點進去就是文章本身。看到這邊應該覺得我是Notion表格Gallery view的重度愛好者xD關於選圖配色的問題我還會持續精進。我的美術不強。
圖片來自 :筆電截圖
4.自我進修

自我進修是暑假計畫開跑其中一個內容,記錄自己使用哪些工具書學習,讓想要進流病實驗室的學弟妹,一目瞭然進實驗室後大概要學什麼,還能夠參考我大概花了多久的時間學習這些資料,去推估他們要怎麼規劃個人的實驗室進度。我還有設計另外一個實驗室的頁面中,還沒設計好,希望能在實驗室展覽時用到,把R語言的東西通通放過去。
圖片來自 :筆電截圖
5.實驗室

Meeting時程、要閱讀的論文、要學習的影片學姊會透過Line記事本紀錄下來。但假若日後要交代的細節越來越多,又有許多學弟妹需要做不同的專題,這時候有一個公共空間,有我一直以來記錄著的學習資源,直接共享的話就不必一一上傳。況且,Notion可以共同編輯,直接設計一個表格,邀請做不同專題的學弟妹加入編輯,我只要把訊息寫在上面一次,他們可以自行勾選完成進度,我就不用一直傳訊息、反覆口頭或用line確認。

這個方案也可以應用在有接很多學生的家教哦xD


👉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是:

我如何用Notion寫閱讀筆記@FoxCabin

Notion與我@wen


👉Notion提供各種現成的模板,不用從零開始。連碼工也愛用:

投稿:Notion 使用心得~高效搬砖刷题|@土豆炒青椒



📒重症筆記控的自白:筆記控擁有的第二大腦

為什麼用Notion筆記|@Jennifer話很多

我的工作講究筆記能力,流程幾乎每月更新,例行工作外的專案多,且週期短,對接窗口又雜,說明文件散落各處,動輒百頁,不可能篇篇看完,筆記軟體尤其重要,要讓我能在會議時,一個頁面記下要點,再藉關鏈字,串連相關文件的資訊,組織後行動,與廠商連繫時,不至於太外行。從旅遊業轉到手遊業的我,是大草包。
Notion允許我流程、專案記在一個頁面,無須Google Doc與Goolgle Sheet交替使用,頁面上能有簡報、截圖、檔案連結、書信範本、表格,一目瞭然,更甚,Notion的Database除了運算不太行,如<麥誠之工作效率回顧週記—第 13 期:我使用 Notion 的經驗及我放棄 Notion 的原因>所言,能同時使用不同顯示方式,目前有Table(表格)、Board(看板或Kanban)、Timeline(時間表,能做得像甘特圖)、Calendar(日曆)、List(清單)、Gallery(封圖)六種,也如<使用Notion製作圖庫型的作品集展示頁>提及,Notion使用者眾,不愁沒有模板,省去煩惱的時間,工作這事,求快求準,下班為大。
Notion另個特點是「文字方塊」,每段文字可以拖拉搬移,或轉換成不同特點的「方塊」,譬如我最常使用的Toggle list,如<我如何用Notion寫閱讀筆記>、<【新學年準備】如何用Notion整理大學筆記>所示,可收合「文字方塊」並保留第一行字,適合梳理流程,明列步驟的同時,收起細節,不至於在訊息中迷路,重訪時,只需讀提綱挈領。


一個Evernote重度使用者的自白|@淇淇

我是筆記控無誤

現在我以Evernote作為主,Notion為副,偶然會用Workflowy來寫下靈感,Apple NotesDrafts偶然用,OnenoteBearObsidian完全放棄。(我放棄並不代表那些工具不好用,只是我自己不習慣或覺得性質太類似不需要重覆)
Evernote的使命是成為人類的第二大腦,而我也確實並非單純以Evernote來寫筆記,而是作為我整個人的工作平台,大小事都記在Evernote中,由個人資訊到家居資料、由生活記錄到食譜遊記,由存檔資料到照片圖庫(Evernote可存任何格式的檔案,所以我甚至用來做照片存檔),當然還少不了我的寫作平台,寫作中的文章放在「寫作台」,從其他來源得到的靈感放在「靈感室」(Evernote有很棒的webclipper功能可以從網上擷取內容),已經轉化為可供寫作的題材放在「題材庫」,已完成的作品放在「作品區」。
Evernote跨平台,手機,電腦,互聯網都能同步看到相同內容,非常方便,漸漸地我將越來越多資料放進去,而且且Evernote不限檔案內容,除了一般文字記事外,照片,音訊,音樂檔,影片,PDF,Word文件,Excel文件,Powerpoint等等等等,統統可以存進去。存進去以後,可以在在Evernote直接打開檔案進行修改,非常方便。


使用Evernote的心路歷程

Evernote是一個記事軟件,專門功能就是記事,但又不止於記事。
後來,漸漸發現現Evernote跟其他記事軟件的最大分別:跨平台,以及記事形式不限。這兩個決定因素令我越來越依重重Evernote。
於是,我甚至把把Evernote當作雲端硬碟使用,譬如我在Windows電腦放入檔案,隨後在iMac修改,之後在手機可以開啟到修改後的檔案,輕鬆同步
發現現Evernote越來越好用之後,我大膽地想將之設定生活和寫作平台,將所有生活和寫作一一記錄在此。
於是,我開始架構我的的Evernote平台,作好分類,並逐一將檔案,記事和日常吸收到的資訊放進去,我甚至用它來做照片備份,不到半年,已經成為我的最有力資料庫,
例如每次在網上看到簡易食譜,我就運用Everclip((Evernote在Chrome的擴充功能)存入"食譜"的記事本中,看到電腦/育兒/健康等等資訊又放入相應的記事本中。這些資訊我未必會立即利用,但存下來方便隨時查閱。
除了收集資訊外,我還用作記錄日常生活,例如女兒的生活點滴,因為記事形式不限,我常常放入女兒的照片,影片,以至錄音,寫下幾句文字,這便成為女兒成長的最佳紀錄。
又例如我會將書中喜愛的句子記下來,將吃過的美食拍照記下來,將每天的體重記下來。將生活所有事情都記錄在在Evernote內,往後想搜尋任何事情只要在這裏搜尋就好,不用靠記憶,也不用苦苦思索寫了在哪裏。(對,Evernote有很強大的搜尋功能,尤其是專業版,連PDF、圖片、Word檔,甚至手寫等等都能進行搜尋)
Evernote作為我的寫作平台,除了設定不同的記事本,也會利用標籤功能作進度分類,不管我是要找舊文還是開始寫作新文,都可以在這裏進行,而且一切一目了然。
Evernote除了做我日常紀錄外,也成為我的備份基地。每月用不完的使用量,我就將照片放進去,照片的備份永不嫌多。
每晚回家打開電腦,直接就會打開Evernote,記錄當天生活,也開始進行寫作。
就這樣,Evernote成為我的生活伙伴和寫作平台,有甚麼直接在這裏都能查到,比起尋找檔案總管更有效。如此這般度過十年,可以明白我為甚麼離不開它吧?


👉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是:

「Notion Evernote 比較」你應該要選用 Notion 做筆記的10個理由|@菈喜

我用來取代 Notion 的筆記軟體:Craft|@八墨



●「卡片盒筆記法」應用,以Obsidian為例

快速上手使用 Obsidian 實作「卡片盒筆記法」,幫助寫作|@喬安納

卡片盒筆記法所謂「由下而上」的建立文章,彷彿打地基再往上蓋房子,以堆積木的方式寫文章,和我過去習慣的「由上而下」,想好大綱,從一張白紙開始很不同。


用哪一個APP 來做卡片盒筆記?

@一燈大叔 用流行的筆記軟件-實行卡片盒筆記方法-卡片盒筆記法-4 系列文章也非常實用。決定先試用文章中推薦的免費軟體 Obsidian。

什麼是 Obsidian?請參考 定定安 Obsidian筆記軟體介紹

一燈大叔指出 Obsidian 四大優點如下:
一,免費。
二,雙向連結。
三,可視化(Graph View)。
四,本地存檔。
用可視化圖像,顯示筆記之間的聯繫

針對以上四點,我使用過後的心得:

一,免費。對業餘使用者如我來說,這很重要。

二,雙向連結。我覺得這是最令我驚豔的功能。能把兩個筆記以「關鍵字」串連起來,例如,我寫到了「未知」相關的主題,就能把所有跟「未知」有關的筆記撈出來檢視,看哪一個筆記適合利用。詳細講解請見 Shouldwang 如何使用-obsidian-組建自己第二個大腦


三,可視化。用圖像系統顯示出關鍵字/筆記之間的連結,很直觀且可以對寫作發想有類似腦力激盪的作用。

四,本地存檔。檔案存在自己的電腦中,感覺比較安全啊 (記得備份)。


望之卻步困難點:

困難點一,建立筆記

卡片盒筆記法使用上的困難點,便是建立筆記。

卡片盒筆記法所建立的每一則筆記,都是要用自己的話寫下的感想。因為唯有如此,這則筆記才有之後被使用的可能。

如何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想法與反思,進而能勤勞建立一則筆記,是有許多阻力在其中。

作筆記的流程:閱讀→ 閱讀時動腦思考→ 有自己想講的話→ 用APP 筆記下來


困難點二,檢視筆記,並找到筆記之間的連結

建立好筆記只是開頭,卡片盒筆記法要能發揮效用,便是不斷地回頭檢視自己建立的筆記,思考筆記之間是否有連結,是否需要延伸再去找更多的資料。

這個過程雖然燒腦,卻也是樂趣所在,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利用手上的食材,炒出一道許多配料的菜 (由下而上寫作法)。

👉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是:

數位筆記工具|Notion & Obsidian的使用心得|@Talf宅 

數位筆記工具(2)|Notion & Obsidian的卡片盒筆記法應用|@Talf宅 



●「心智圖筆記法」應用,以Xmind為例

閱讀筆耕|使用 Xmind 的心境轉折 ft. 筆記控愛怎樣

說到 數位(筆記)工具,目前最常使用的軟體分別是 Notion、Agenga 與 XMind,主要應用場景分別是團隊協作、個人代辦事項與閱讀筆記。今天特別針對後者,也就是 XMind 這款 心智圖(mind map)應用程式做分享。

XMind 官網下載連結 👉 由此進
Xmind 官網


■ XMind 與書

遇上喜歡(且特別難)的書籍,習慣會添具一道「拆書」(解構一本書)的手續。想像是在觀賞犯罪劇情片時,偵探把人際關係釘在牆上的那種感覺⋯⋯只不過我釘的不是大頭照,而是書中論點,理解完做拆解,構思完再構建

桌遊〈Chronicles of Crime〉封面|資料來源:BoardGameGeek

鑑於想要把「拼圖」一字排開攤在桌面,綜觀全局的考量,之後再慢慢「組裝」回去,逆向工程 演繹書寫脈絡的需求。暫時擱置 Notion 這款開放「沙盒」,捨去雙向連結資料庫的打造,而取 XMind 的稱手易用。

■ XMind 的痛點

或許是讀《卡片盒筆記》帶來的啟示,我希望在 XMind 裡頭可以插入超連結,不論是成品相互參照的「內連」或串接網上資料的「外連」, 讓每個專案像 神經突觸 一樣,有機會打破彼此的隔閡。不貪多,先單向連結就好(笑)。

也企盼哪一天它能成為腐朽木劍,我不再拘泥於(筆記)工具,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運作良好,內化(心智圖)為一套思維模型,無劍勝有劍之境。

回顧:
◍ 最常使用的筆記軟體、方法?
👉 XMind、心智圖思考法。

◍ 最常用來記哪一類型的事項?
👉 書。

◍ 最希望筆記軟體新增或改進什麼功能?
👉 插入超連結。

◍ 反思?
👉 初時,很拘泥筆記要華美與「take all」;後期,愈來愈精簡、質樸、大巧不工。


👉 同場加映:

讀《宗教的慰藉》 ~ 無神論者的宗教使用說明書|@旅讀從心

作者: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25

運用Xmind的心智圖筆記整理



●力求實用視覺化的「卡片盒筆記法」應用:Heptabase

Matters站上還未出現深入的Heptabase使用分享文或介紹文,以下引用:

視覺化筆記工具Heptabase圖解教學:如何將大量的筆記、資料,繪製成一張知識管理地圖?

你可以想像在進行一個專題研究、規劃一個專案流程、整理相對雜亂資料時,有一個工具可以像是一張超大桌子一樣,讓你把所有筆記攤開,重新建立彼此之間上下前後的連結,並看到整個系統、流程的地圖。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新興視覺化筆記工具:「Heptabase」,這款由台灣開發者創立的個人知識管理工具,非常適合知識學習的整理,但也很適合作為專案流程的規劃。
「Heptabase」提供了有別於傳統線性邏輯的筆記結構,讓你把自己大量的筆記、資料重新「繪製成一張地圖」。

在視覺化的地圖中,除了可以有一覽無遺的鳥瞰視野外,跟著地圖的連結路線與空間位置,接下來無論要從這個地圖中提取地點(重點卡片),或是安排行程(規劃流程),或是把新發現的地點(新的知識)加入,你都會相對清晰的從應該在的路徑與位置中找到他們。

近幾年流行的「卡片盒筆記法」,也衍伸出了像是 Roam Research、 Logseq、 Obsidian 等數位工具,而「Hepta」也同樣是實踐卡片盒筆記法、個人知識管理的最佳工具之一。

相較之下,Roam、 Logseq 、 Obsidian 的雙向連結雖然強大,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個更能「按圖索驥」的知識圖譜,那麼這些工具畫出來的連結圖大多時候只有觀賞效果,實用性不大。

而「Heptabase」則是真正實現用視覺化圖譜的方式,實現各種筆記卡片之間彈性連結的工具。



●綜合重點快速回顧:

如何閱讀一本書和做卡片盒筆記? ft. 筆記控愛怎樣|@花椰菜 Denken

作家劉墉曾有一文「熱筆與冷筆」,認為「熱筆」需要「發於至情的靈感」,「冷筆」則是透過有計劃地經營,蒐集素材並雕琢成文。《How to Take Smart Notes》針對以理見長的文章,融合了「熱筆(靈感)」的方法論,以及更有效地(甚至有趣地)發展「冷筆」的筆記架構......
《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及第四個閱讀層次「主題閱讀」中,「你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至於《How to Take Smart Notes》則指出卡片盒筆記系統中的「永久筆記」,只放你感興趣的想法或論點。這麼一來,就真正是以你自己為主體的「主動選書與閱讀」,而不是盲無目的地什麼都讀。


再來談談「筆記控愛怎樣」的徵文題目:

✅ 推薦自己覺得最實用(或最常用)的筆記軟體(或其他筆記方法)
✅ 最常用來記哪一類型的事項?(或專案處理哪類事項?)
✅ 筆記控願望清單,最希望筆記軟體新增或改進什麼功能?(或想提昇什麼樣的筆記能力)
iA Writer:用於抄錄摘要與記錄想法,最終產出文章。
Evernote:用於封存文獻資料,以便查找。
我最希望各大筆記軟體放棄訂閱制,專注做好「離線版」的應用軟體,回歸傳統買斷制。「訂閱制」雖然對於穩健金流很有幫助,對於雲端同步筆記也是合理的商業模式,但並不見得真正有益於精雕細琢的軟體匠人精神,而且所費不貲。這是我放棄 Roam Research、Heptabase 的主因。
或許值得一提的是,我最後並沒有繼續用任一款新興卡片盒筆記軟體,而是更著力於使用 iA Writer 來撰寫文章與整理想法。
我認為 iA Writer 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首先我幾乎都只用手機或平板來撰文或整理,電腦則只用來排版與發表。我本來就很常針對特定主題開一篇筆記,把想到的、讀到的相關語句都丟進去;直到腦海中這些概念關聯已然飽滿成形時,再整理組合成文。我在馬特市上發表的長文(包含這篇)幾乎都是用這種方式撰寫而成,大概就是卡片盒筆記寫作法的迷你初階版吧?
個人聲明:我是在幾年前自行購入了 iA Writer,曾參與 iA Writer v6 大改版(加入了維基連結的功能,也大漲價了)的內部測試,以及無償協助改善了正體中文介面翻譯。




✒️手寫藝廊:

數位手感筆記and少不了老派手帳、手寫、手繪的本能型筆記

或許你用手機內附的筆記App就已經足夠應付你的需求,那也省事,不用學太多新工具。又或者,數位手寫筆記工具,也是個無痛的解決方案。

簡單至上:「備忘錄」(Notes)app (iphone)|@小白的嬉隱肆

應該是彼時有了 iMac,讓我體會到手機、平板、電腦之間互通操作的方便性。其中一大改變,就是將往日慣用的筆記網站(如 Netvibes、Google Docs)轉換成蘋果的「備忘錄」(Notes)app,持續沿用至今,未曾想換。

✅筆記控願望清單,最希望筆記軟體新增或改進什麼功能?(或想提昇什麼樣的筆記能力)

所有嵌入備忘錄中的物件——文字、手寫字和手繪圖、各式附件——都是由上而下橫列序置,缺乏多欄、文繞圖,甚至自由排版能力。顯然「備忘錄」app 只是個簡單至上、非專業排版軟體,個人倒覺無可厚非。不過據說蘋果在今年剛發表的 "Freeform" app 就可以做到完全自由排版,宛如一個高彈性協作式畫布或白板,就挺讓人期待。
11 吋的 iPad Pro,搭配 Keyboard 和 Apple Pencil,外型就很像一本真正的筆記本,既好攜帶又漂亮美觀,會讓人有想要使用的心情,工具最怕不方便而不想用。我真的很愛 Apple Pencil(第二代),搭配備忘錄 app,真的就是宛然傳統紙筆一般的隨手寫繪~
iOS / iPadOS 16 的 Freeform app


【文生散文】老派筆記控---紙、筆、word|@文生

看了我以上的圖,應該可以理解,我在構思武俠小說的人物關係、劇情和時間順序時,若不是使用紙筆這樣可以繪出關係圖的方法,一切會混亂許多。

目前於我最有關係的是三本筆記本

一本是紀錄行動的大方向,比如該在哪個平台發布貼文、如何推廣自己之類的。

二是我的四部武俠長篇武俠的世界觀之間的人物與劇情關聯

三則是腦中偶爾冒出的建築奇想、人物造型、油畫原型或怪奇設計。這本還包含之前有在接平面設計案時,LOGO設計的草稿。


別看,看了就想要寫手帳|@金梨JinlyWong

◎精神世界的暴露狂:圖煩多

鋼筆,怎會嫌多|@魔鬼小編

很久以前,有位文化前輩,出席某文化活動時,問在場一位後輩借筆,後輩多年沒執筆寫字,當然沒筆可借,前輩面色一沉說:文化人怎可以不帶筆?
記得大學時跑去學書法,寫小篆,老師逐個學生問,學書法所為何事,有人說想寫字漂亮,有人說喜歡中國文化,有人說讀書人就要學書法。輪到我,老師掃了我一眼,問我為什麼想學書法。我說,為了練氣。老師上下打量我,重複我說的話「練氣」。這氣有沒有練成我早忘了,不過一要寫字,我人就慢下來,要慢,不能急。
隨手從書架取下《洛陽伽藍記》,用三支筆抄分別同一段,比較一下筆劃粗細。
同一段字,分別用百樂(上)、Um-151(中)和凌美(下)書寫。
我選的日本百樂F筆尖,跟我的Um-151原子筆的0.38筆尖寫出來的字,筆劃粗細差不多,跟德國的凌美併在一起,分別就很大了。
如果說凌美的Nexx M,寫時有如行雲流水,那麼,百樂的大都會,就如蜻蜓點水,毫不費力,輕舟已過萬千山了。
除了百樂鋼筆、墨盒、還買了一支普藍色Um-151原子筆、筆記本、Pentel凝膠原子筆

專題筆記:

插畫手作|規劃一本專屬的旅遊手冊吧!@點點陳

原文標題為「2018東京自製旅遊手冊」刊載於pixnet 2018/10/11


1. 旅遊資訊

  • 去回程航班
  • 飯店預訂資料
  • KLOOK上訂票資料(72hours Subway ticket + 銀座Sagaya和牛料理)

2. 想去的區域(不固定日期)

想去的文具店集中在涉谷、銀座、吉祥寺及中目黑,分別把店鋪分布在這些區域的位置標記出來,讓心裡有個底也比較好規劃討論,右側列出營業時間(營業時間來源:google),以免撲空。

(黑筆字是我旅程中簡短的小心得,寫得很潦草可以忽略XD)

涉谷
銀座
吉祥寺


3. 想去的市集(固定日期)

幸運遇到鬼子母神社手作市集,趕緊上網找相關資訊排進行程裡。

4. 行程表

我喜歡條列出預計行程和實際行程比較一下。
  • 在預計行程那欄中,以黑筆寫上的為不變動行程(像是已預約的餐廳和手作市集)
  • 反之以便條紙寫上的就是可隨意更動的行程,方便隨著天氣、體力和情緒調整。

5. 購物清單

把在台灣有時想到就記在手機裡的購物清單列出來。

6.記帳

最後就是記帳頁面啦~
最後包了個書套夾層可以放離形紙和貼紙,五天下來足夠彈性的設計相當適合我,比A5稍窄的尺寸也很方便攜帶(寬13cm)。
這樣好好做功課,有種把行前興奮情緒昇華到最高點的感覺~

◎手冊製作:

.排版設計:使用ppt設計排版,版面設定可以參考
Yueh/用簡報軟體做一本旅遊手冊,東京八日旅遊手冊分享
https://goo.gl/MxhZfY
.印刷:我是直接用家用印表機(HP OfficeJet Pro 7740)印製
我選用米白色的紙,封面是右側稍厚的紙質。
.裝訂:土炮騎馬釘
1. 準備一支釘書機+一包面紙
2.把印出來的紙張們疊好,對準中線釘下去。
3. 翻過來將釘書針壓平。
4. 用一大堆書好好壓一壓手冊。
5. 用尺跟美工刀將突出的地方修齊。
 但這個方法很難修平……
 最推的還是去影印店請店員裁齊!
6. 用圓角器修整一下。(推薦SDI牌圓角器)


「海德格教席」與《黑色筆記本》風波|@德國家書


德國弗萊堡大學成為「無海德格地帶」,或與2014年出版、載有反猶思想的《黑色筆記本》有關。


◎黑色筆記本與種族思想

海德格全集97卷,黑色筆記本 1942-1948

在此背景下,難以不跟2014年出版的《黑色筆記本》拉上關係。為什麼這筆記本會如此受注目?原因在於,這些筆記(現已出版的為1931到1941年間的筆記)裡載有一些反猶太人的思想「證據」。例如海德格在筆記寫著,猶太人藉著聰明的計算而免於參與戰爭,卻讓德國人「最好的血液」平白犠牲。[1]另外他亦把歐洲的精神危機連繫到猶太人的理性與算計能力之上,間接為一種種族思想背書。[2]學者Peter Trawny(海德格學院院長、黑色筆記本編輯)就認為,海德格的思想受《錫安長老議定書》(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影響,對猶太人產生了陰謀論式的怨恨,在相信猶太圖謀征服世界之時,將問題置於與純正德國人之種族對立之上,並反映於其思想和哲學之上。

這些言論即使已是幾十年前之事,但置於當前德國的處境裡,仍是極端敏感的話題,特別最近德國正吹起右翼極端風潮(見最近的Pegida運動),這本筆記的「重光」,委實挑動了德國人的神經。人們在對海德格大張撻伐之際,大學也讓人趕緊與種族思想切割之感。然而,這樣的處理是否恰當?


人人都要有臨終筆記本|@Hachoou 哈啾

◎快來寫臨終筆記本

這筆記本有點像遺書,就是萬一你掛了,要怎麼處理所有的事,包含財務規劃、想要的葬禮模式、想謝謝的人、蒐集品該送給誰……等等,當然內容沒有任何限制,也不是寫完就不能改,你可以改到最後一刻,但首先,要讓親友知道你有這本,不然可就白費力氣勒!

臨終筆記本三大必備:生命、財務、喪葬

生命:生病到什麼程度時請放棄急救
財務:存款在哪、銀行帳密、錢要給誰、是否有保險/不動產、是否有欠款
喪葬:喪葬預算、儀式與佈置、後事主理人是誰及聯絡方式、躺進棺材時要穿什麼蝦趴的服裝
你打算何時才開始寫自己的臨終筆記本?雖然你看不到被實現的那天,但總讓活著的人,知道你想如何做。幾年前,我幫爺奶處理後事,我認為簡單就是他們想要的,但真的嗎?或許他們想要盛大、邀請媒體公開悼念勒?
我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因為有天夢到我阿嬤躺在床上,她突然張開眼說:「為蝦咪這麼快就把我燒了!」害我嚇個半死!我則是有夢見過阿公,他在夢裡很像櫻桃小丸子的爺爺,我問他:「你現在住哪裡啊?」他用台語很開心的跟我說:「我現在住在牆壁裡啊!」(很像他會說的話。)這讓我放心多了…。



其他投稿文章:


我是筆記控?|@dcderekdraw

歸納我較常用的軟體,我會先以Apple 的內建App : 「備忘錄」來做速記,然後整理後會以 APP: Good note 來存整。

偽筆記控的老派筆記工具:OneNote|@蔡凱西

會開始用微軟的OneNote是因為當年要準備博班的資格考,雖然是開書考試,也不可能帶所有的材料進場翻閱,重點是每個出題委員的書單都很恐怖,讀不完是常態,所以摘錄文章或寫筆記就變得很重要。

筆記|@韓晴sunny

我還在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手寫,來做筆記,我做筆記的方式,是抄書的重點。這陣子剛好在寫多益文法的筆記,而也很剛好的在最近寫完,稍微給大家看一下。我之前在「從今天開始我要改變」的活動中曬過韓文筆記,現在來看看我的英文筆記。

我的寫作好幫手:有道云筆記|@滄海一滴

我最喜歡的是有道云語音轉化成文字的功能,雖然轉文字不准,但我還是經常用。因為我打字很慢,所以我所有的文字都是靠語音寫作產生出來的。

平時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稍瞬即逝的靈感和想法,我就會打開有道云筆記口述一下大概內容構思,然後就有了一堆堆寫不完的素材。



以上特刊推薦文章可獲200LIKE,投稿文章可獲300~500LIKE,其中還沒有綠光圈的新進市民一律自動再加碼100LIKE。稿費皆由靠愛心發電💟的匿名驗證人提供。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