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是什么?

李BOBO
·
·
IPFS

这几年一直有听到一个词:认知升级。

在我看来,“升级”这个词,其实暗示着一条“脉络”:先要有“脉络”存在,才能提“升级”这个词。

那么认知的“升级”,是在哪条“脉络”下发生的呢?

借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概念,我觉得从“务实”到“务虚”之间的脉络,是与“认知升级”相符的:

首先是“一线执行人员”的认知:专注于如何实操;

不管是走路,吃饭,唱歌,跳舞,写字,篆刻,书法,唱歌……任何和这个世界发生关联的动作,都是可以被这个层次的认知所理解。

其次是“管理人员或者工程师”的认知:统筹规划落地方案;

工程师的工作是把一些具体的执行工作抽象之后,经过统筹安排和调度,再让“一线执行人员去更有效率地执行”。

如果上一个等级是搬砖工人的认知的话,这一个等级是包工头的认知。

接着是“设计师”的认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常设计师不会直接涉及到落地执行的方面,而是在图纸上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设计出巧妙的执行方案,然后再把执行方案交给“工程师”去开发落地方案,最后再由“工程师”交给“一线执行人员”去完成执行。

“设计师”的认知再往上,是“学者”的认知:梳理认识世界的视角和提问框架;

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认知世界和框架。对于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人会有自己不同的视角,经济学家有经济学的视角,历史学家有历史学的视角,物理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每个学科的学者都会有自己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们提出基于那个认知方式的问题,然后再由“设计师”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是“哲学家”和“艺术家”的认知:认知世界的底层基础。

这种最高级的认知,或者说最底层的认知打破一切固有的框架,对所有的概念进行审视、拆解和重组,然后再把它们重新梳理一个学科,去重构一个新的认知世界的框架。

尽管“认知”能力有不同的层级,但是认知能力的发挥却要依托于实际的技术。

所以光谈“认知升级”而不谈“技术升级”其实是有失偏颇的,这是两个相辅相承的互相影响的方向。

有些人认知能力很强,但是没有实际的技术,那就没有办法去发挥认知能力的效果,有些人有很娴熟的技术,但是却没有更深刻的认知,那么就只能停留在把自己作为工具的层面。

不同认知能力的两种人

“知行合一”就主张需要让“认知”和“技术”有一个很好的结合。

技术的练习与升级是可见的,也相对容易判断的,熟能生巧就可以了,但是认知的练习与升级该如何判断以及如何处理呢?

在我看来,认知升级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你需要有时刻去追问的习惯,另一个就是与认知能力比你更强的人做交流。

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比你更强的认知能力呢?

如果他能够用一种温和理性的方式回应你的每一个追问,并且让你满意的话,那么,找机会多去和他交流,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在升级认知了。

:)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BOBO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生活出一个故事,让每个人成为每个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libobo2333 间隔游微信公众号:x-plus-plus x++微信公众号:xplusplus2018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构建自己的成长方式:关于终生成长的五个问题

给牛牛的回答 | 学科有什么用?

「周期」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