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座是貼標籤的行為嗎?
過去我們總認為書上寫的內容一定就是真理,但近年來資訊爆炸,而且人人都能發表意見,於是學會如何思考與判斷便成為了更重要的一件事。
上週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寫道某位老師為了「幫助」不願午睡的小孩而頻頻更換座位,後來把小孩安置在教室內的「小陽台」而被家長一狀告上法院,而投書的人正是這位老師的先生,用憤恨不平的語氣為自己的妻子辯駁。
這位老師的先生表示他不認為把孩子安置在小陽台是「貼標籤」的行為,也不滿其他老師及學校都沒有挺妻子,最後的結果是小孩轉學告終。
其實我很能理解這位讀者為自己妻子打抱不平的心情,也可以體會被告上法院的心理壓力,但我還是很想提出質疑的一點是既然小孩就不願意午睡,何來「幫助」呢?還是所謂的「幫助」只是老師的一廂情願?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強制小孩在特定時間午睡是一件非常莫名其妙的事,因為午睡距離早上起床時間太短,尤其對於幼兒園大班以上年紀的孩子而言,不見得中午的時間點會愛睏,在考量到每個小孩的精神體力狀況皆有所不同的情況下,要求所有小孩在固定時間午睡這件事本身就不合理,唯一能解釋的就是「方便管理」這個理由。
當然老師面對這麼多學生,要因應如此多需求也確實難為,但我還是反對把學生換座位到「小陽台」的做法,這就如同以前的「特別座」概念,表面上看似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沒有影響,但又可曾考慮過其他同學的眼光呢?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演變成霸凌,其實不可不慎。
那到底老師跟家長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呢?其實我認為老師應該先跟家長說明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並且彼此討論出一個可以接受的方式,但前提是不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有所不同,或是擁有一些異於他人的待遇,而「小陽台」的座位明顯就是讓孩子成為特殊的存在,也容易讓孩子被排擠,也難怪家長暴跳如雷。
現行的教育體制及教育方式確實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但家長也切勿急著去指責老師,先感謝老師為孩子的付出及用心,再慢慢地把心中的想法告訴老師,即便心中有期待的做法,但也不要勉強老師一定要依照自己的理想方式,盡可能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點較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