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實習經驗分享
感謝高教工會帶我去這麼遠的地方。我一直是運氣大於實力的人,擅於面試表現。沒有想到在實習結束之後,還能接到參加青平台內部研討會的邀約,跟一群教授討論高教公共性。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但我對工會有很多留戀,那可能會是我這輩子待到最好的職場了。雖然我還是有很多不足,也因此感到沮喪,但還是希望個人經驗可以幫助到一些人。
媒體和NGO的關係密不可分,但性質差很多。我常說自己總是拿著相機站在運動者對面,而心卻在那頭。我想試著跟運動者站在一起,所以申請了這個實習。先說工作模式和薪資,一週進辦公室兩次共八小時,每次四小時,時間可以彈性調整,如果有遠距需求也可以提出來。工作量也是依照個人能做的量去安排,很少會需要帶回家做。一個月的薪資扣掉勞健保大約是7000元,再扣掉我的交通費也能有6500左右,是很不錯的實習條件。
雖然說不需要加班,但很多計畫是需要相關先備知識的,例如高教從業人員的勞雇關係,這部分還是要自己補強。個人覺得主動去了解這些不會對我造成負擔,能學到東西真的很愉快。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執行一個研究計畫、參與兩週一次的工作會議,會議內容需要保密,完全不用擔心實習變成打雜。
我主要執行的計畫是有關「高教公共化」,拿OECD國家數據跟台灣比較,得出公部門投入不足的結論,並以此作為倡議基礎。在這之前,我並未仔細想過高教公共化如何在台灣實踐,因為從小被保護得好好的,也因為幸運,沒有感覺過讀國立大學是一件困難的事,而且大學學費很貴。我開始聯絡私校學生訪問,了解老師和學生在這樣的高教環境中的困境,先是去認同這個命題,然後著手數據。
搜集資料和閱讀資料並不容易,OECD國家的資料清楚完整,但台灣的資料散佈各處,且定義混亂甚至有誤,必須經過一番清洗。(或許我會把與資料對抗的過程另寫成一篇)在研究的過程中,其實非常需要討論,以釐清自己的思路、避免鑽牛角尖,感謝所有工作夥伴的協助,才能催生出這篇稍嫌簡陋的研究報告。(https://reurl.cc/Xjz8me)
報告完成後,如何傳播才是考驗,新聞稿、記者會,都是基本。寫投書、參與相關座談都是為了推廣議題,對於完全沒有行銷腦的我其實很吃力,不會想標題、寫字又無趣。但對於投書底下的質疑聲浪,我卻沒太在意,反而覺得至少被看到了是件好事。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我再次擴充論點、反覆思考,真的是很扎實的練習。
實習結束了,我又回到媒體。看見NGO的努力和掙扎,在議題上琢磨、為會員權益奔波,每個人都用盡全力。我很喜歡這樣的氛圍,是我未來想要努力的方向。感謝在工會的時間,還有協助、教導我的老師和夥伴。希望高教議題、勞動相關的討論會越來越興盛,希望哪天我們再也不需要工會、不需要記者,每個人都能被當作一個完整的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