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Ⅰ|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
一、讀物介紹
本書來自韓國,由諮商心理師兼大學教授的李東龜(이동귀)所撰寫,一出版就在韓國市場獲得不錯的評價,如yes24家庭生活類書籍前20名,及大型網路書店中高達9.4的讀者評分,標榜「適用所有人類的人性說明書」、「立志養成好習慣前的必要讀物」。
根據前言,如果要最大程度符合作者心目中這本書的受眾,那應該是「親子」(雖然本饅頭不太贊同)。本書分為三個Part,共30小節剛好可以排入一整個月(所以書名才叫每天來點心理學),而平易近人的口吻則協助父母為孩子進行導讀(但口吻平易近人不代表內容平易近人),在朗讀中不僅可以加深親子間的情感的交流,使這樣的快樂時光長存孩子心中,還可以讓雙方在一個又一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實驗中一窺人類行為可以如何被解讀,尤其為父母們提供了引導孩子的正確方式,打罵雖然是最立竿見影的手段,但卻無法在孩子心中種下正向發展的種子。
如前述所說,由於本書已被切成三Part,為了方便向正在觀看這篇文章的你們進行介紹,也為了減輕自身負擔(我開學了,繪圖委託還排到遙遠的五月),本饅頭將順著這樣的架構把這次的讀書心得以一Part一篇的形式書寫,心智圖也會各有一張。
二、Part1(Day1~12)介紹
該部份題為「實現有效學習的關鍵字」,但依我來看比起探討「學習」,說是探討人類情緒傾向可能還更為恰當,舉例來說,Day1提到多巴胺使我們沉溺於遊戲帶來的快感,就是腦袋開始適應、習慣,甚至無法輕易從這種情緒脫離出來的例子;Day2提到負面流言使人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就算是剛接收到某一議題/名人的資訊,還是會下意識認為它/他是不好的;Day3提到我們越不希望壞念頭產生,它就越會不斷冒出來煩你等等,所以說實話我一直覺得這個標題不能夠完全總括這一Part的內容,只有Day5~12這六小節比較能看出一個共同的主題,也就是「如何達成目標」或是「達成目標所需的心態」等等會出現在書店「勵志成長」專區的內容。
三、心智圖
有了心智圖就一目瞭然了,關於這一Part的章節結構。但是如果我做的心智圖跟書籍目錄一毛一樣就沒有意義了,因此後面以頓號區分的部分除了代表一個小節中更細分的子項,也是我對內文的摘要,舉例來說,Day1在文中又細分為「遊戲與現實不分」及「多巴胺使我們追求愉悅」兩個子項,但這並不是這兩個子項在文章的真實名稱,真實名稱是「重新開始的重置症候群」與「大腦喜歡多巴胺」,之所以在心智圖中改名是因為賦予了它們總結內文的意義,而非只是照抄標題名稱。除此之外,心智圖中有些Day的子項其實並不等於書中真實的子項數量,例如Day9其實在書裡有兩個子項,只是我覺得沒有適當的詞彙可以分別總結所以就乾脆不總結直接寫個「錨定效應」。
我試著透過遴選詞彙將心智圖做到最精簡,且要能同時具有「目錄」與「摘要」的雙重效能,但畢竟心智圖不能代表整本書或整個章節,這也不是我的寫作宗旨,我所做的不是「XX分鐘看完一本書」,而是藉由幾千字的介紹帶大家認識這本書,如果大家因為本饅頭而去閱讀原文,可以在原書與這個心智圖中來回觀看,思考一下我總結的如何?你贊不贊同我的總結?甚至可以自己也做一個心智圖來與我的做比對,歡迎回來告訴我你們的想法!
最近有看到一個說法,大概是表示做讀書筆記比單純看著書重要,我想心智圖也與這個道理類似,都是在將吸進腦袋的東西吐出來然後重新整理與詮釋,進而加深印象。
四、結論
我前面有吐槽過這本書的受眾年齡層應該不是親子中的「子」那種程度,因為作者的寫作方式是以社會事件與科學實驗來說明該Day的理論內涵,小小孩聽到父母跟他講學者名稱(尤其外國名字)、實驗內容、神經傳導物質等東東只會一頭霧水,還是應該由父母在閱讀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妥當、還有哪些改進空間,以及如何才能培養出U秀的孩子。
目前雖然才第一Part,但我已經藉由作者平易近人的口吻(不是反諷,是真的很平易近人)知道了很多心理學小知識,會說「小」是因為一個Day真的很短,可能翻個兩頁就沒有了,的確很適合做為每日小讀物,除了包含我提過很多次的實驗,也有李先生本人的心得反思小建議,總體來說一點也不艱深,讀來相當輕鬆。
五、金句
- 沒有看到,不代表錯誤得到了掩蓋。
- 如果想讓孩子們擁有內在動機,與其指責孩子做不好的地方或是施加處罰,不如對他們做得好的行為讚美或鼓勵。雖然施加處罰對於減少特定行為是簡單又強而有力的教育方式,不過要是反覆這麼做的話,也會同時增加孩子對於大人命令的排斥感與抗拒感。
- 與其耗費大量的時間思考,不如展開與該做的事情有關的小小行動。
- 越小的目標越容易實現。
- 你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即使失敗了,也能獲得更多的成長,不妨試著懷抱自信心,朝著更遠大的目標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