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角醒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隨時代革新的心靈寄託所:福全街洪聖廟

角醒
·
·
虎年將至,傳統華人新年有入廟祈福的習慣,祈求神靈保佑新一年合家平安。大角咀區面積雖小,區內亦有一座洪聖廟,多年來為信眾提供心靈安息之所,同時是地方歷史的載體,見證地區發展。


福全街洪聖廟


圖:東華三院助理營運經理(委託廟宇)陳文鴻
從界限街到福全街

大角咀的洪聖廟座落於福全街,於2010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單層的建築物隱於唐樓與舊式工廈中間,唯一較起眼是廟前高大茂盛的細葉榕,樹幹微微往福全街的行人路伸出,彷彿無聲地向途人招手。街坊說這是百年老樹,東華三院助理營運經理(委託廟宇)陳文鴻(Jacky)則說:「我不敢斷言是百年,但這街有多久、她就有多老了,大概已是九十多歲的大樹了。」洪聖廟始建於1881年,原址位於界限街與大角咀道交界的「福全鄉」,其時一帶全為淺灘,而洪聖是中國南方沿海漁民所篤信之海神,村民立廟供奉,正反映昔日的海岸線及村民以海為生的生活形態。1928年政府因開發土地並建設區內街道,福全鄉被清拆,洪聖廟遷往現址,廟前街道因而命名為「福全街」,廟宇自此見證著大角咀的發展。


石碑記錄着重建洪聖廟嘅歷史
圖:廟內存放著刻有「光緒七年」(即為1881年)的雲牌,為舊日信眾為廟宇打造,放於廟內供善信參拜前後敲雲板。因內部維修,雲板現暫時取下。


活化傳統宗教服務

福全街洪聖廟重建後交由當時的廣華醫院管理,1931年三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東華醫院)合併後轉由東華三院管理至今。Jacky解釋英政府初接管香港時不熟華人事務,多靠華人領袖及地方機構協調,東華三院便是其中一個受委托的機構,以非牟利手法管理,至今轄下有七間廟宇。院方早年是以外判方式請人營運,自2012年起逐步將廟宇收回自行管理。

正因大角咀福全街洪聖廟規模相對細,就成了東華三院第一個試點,嘗試革新管理及服務:如以前百多個香塔掛在廟前,看不清洪聖廟的外貌,現則減至廿多個掛在廟內;道教有「五供」之說:香、花、燈、水、果,廟宇減少燒香,隨之增加了準提蓮花燈、洪聖天燈等祈福服務,供善信於紅卡寫上祝福,並以「燈」供神。以上服務都可於網上平台申請,形式轉變既是環保考慮,同時希望方便善信。如疫症期間,廟宇管理團隊曾辦線上觀音借庫,主持直播代善信讀出祈福內容。

廟內的準提蓮花燈及天師斗桶,善信均可在網上登記。
廟內的準提蓮花燈及天師斗桶,善信均可在網上登記。
可流動的廟宇文化

Jacky續說:「以往我們視入廟就是拜神祈福、民間信仰,但其實廟宇與地方歷史及文化息息相關,如沿海地方會有天后、洪聖爺廟;現在廟內正中的橫匾署名列有「深水埗黃埔船澳」,即黃埔船塢公司贈予洪聖廟。」船業一大巨頭黃埔船塢,昔日在大角咀設有大同船塢,這段歷史亦可在廟中尋到些痕跡。除了保留歷史,洪聖廟亦引入新式的「祈福產品」:廟的左方內室設有一間「天庭郵政局——大角咀洪聖廟分局」,並有神明角色的「名信片」售賣,插畫風格如電子遊戲中的角色,昔日善信將願望寫在表文向神明許願,今天的互動則可化為筆友寄「名信片」。這些「花臣」其實都是為吸納年輕一輩認識廟宇文化,除了與本地遊組織合辦廟宇導賞團推廣歷史,東華三院亦與本地工藝師傅及藝術家合作推出文創產品,亦開辦文化創意產業課程與工作坊,及在不同地區開設廟宇文創咖啡店、無人書店,以推廣廟宇文化。

圖:「天庭郵政局——大角咀洪聖廟分局」:善信可購買名信片,向神明寫上心願並投放到所屬郵箱。
圖:「天庭郵政局——大角咀洪聖廟分局」:善信可購買名信片,向神明寫上心願並投放到所屬郵箱。

筆者不禁懷疑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想像太窄,Jacky回應說要活化傳統不易:「這一範圍(民間習俗及信仰)的框架尤其牢固,大家習慣已久,有既有期望,非常需要時間去嘗試及解釋。例如當初大減香爐,會有善信問:「神明唔洗食?」這就需要解釋,燒香本意是將善信的祈願隨香上達神明面前,古時鄉村亦會燒香,以煙作訊號通知民眾聚集,但燒香不是為神明提供食物的意思。這要向信眾解釋,而我們都會請教師傅及前輩,詢問意見。」信仰不一定是盲目迷信,理解所相信事情的本質、行動背後的本義,形式還是可以隨時代轉變的。

與大角咀同活同行

改變的除了是洪聖廟的管理,亦是大角咀社區本身,這可從善信群中體現。支援服務助理李木坤(坤哥)在大角咀洪聖廟工作十年說:「最初還會有些在附近工廠或地盤工作的工人來上香,近幾年越來越多是新搬來的家庭,來為新居入伙祈福,或許是近年大角咀多了新樓宇落成吧。」但坤哥表示還是有好些住在大角咀幾十年的老街坊,每天到訪洪聖廟已是她們生活的一部份,無法分割。除了拜神求心安,亦會與坤哥閒話家常,大家成為老朋友。「洪聖廟在大角咀多年,或者不應說我們做了些甚麼與地區連繫,我們其實已經與這個地區融為一體,是大角咀的一部份。街坊想起要求神祈福,就會到來。」Jacky這樣形容洪聖廟的角色。

訪問期間間中有信眾經過門前,就合十雙手心中默念,似是向神明放下些甚麼。洪聖廟仿如一位平凡而穩重的老人,盛載著大角咀的歷史,在四周變得翻天覆地,或風雨飄搖的日子,默默地為善信提供心靈的寄託,但願我們都能找著心靈可靠岸的地方。

福全街洪聖廟正門
福全街洪聖廟
地址:九龍大角咀福全街58號
服務時間:上午九時正至下午五時正
電話:2392 4551
機構網站:   https://temples.tungwahcsd.org/
小故事:洪聖廟與大角咀廟會

談及洪聖廟,不少街坊第一時間想起的往往是「大角咀廟會」,但你知不知道大角咀廟會原來與宗教無關?

洪聖廟建於1881年,於1928年遷往現址,由東華三院管理;而大角咀廟會則始於2005年,由旺角街坊會舉辦。廟會源起自2003年,沙士後百物蕭條,其時民政事務處欲與地區組織籌辦活動振興經濟。旺角街坊福利會希望舉辦持續的活動,因街坊會近洪聖廟,便想到舉辦一年一次的廟會。洪聖廟為農曆二月十三日,街坊會將會期定於每年三月第一個星期日,以接近誕期。然而除了廟會開幕前街坊會監事會到洪聖廟拜祭,廟會與宗教並無關係。

街坊對「大角咀廟會」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廟會之盛大及熱鬧。廟會當日周邊數條街道會列為行人專用區,大會並於廟外搭蓋舞台,由早到晚有不同表演及活動,街道上設有數十個攤檔擺賣,而當中最為街坊所記得的就是晚上的千人盆菜宴及「夜光龍」。雖在洪聖廟外舉辦,廟會實為地方組織舉辦的大型街坊活動,但受惠於人流增加,不少街坊參加廟會時會順道入廟,當日洪聖廟亦十分熱鬧。

參加廟會「趁熱鬧」是不少街坊多年的習慣,亦有街坊厭於廟會的吵鬧及虛耗,無論喜歡與否,「大角咀廟會」已成為大角咀社區的共同記憶。受疫情影響,廟會自2020暫停舉辦,暫時復辦無期

大角咀廟會帶動洪聖廟人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角咀廟會帶動洪聖廟人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鳴謝: 東華三院 , 東華三院福全街洪聖廟

記者: Belle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