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马屿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李光耀眼中的各国领导人(二)

马屿人
·


菲律宾


马科斯

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

在李光耀看来,菲律宾和新加坡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菲律宾长期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下推行的政治和政府,作风跟新加坡大不相同。


1974年1月,李光耀访问菲律宾。李一行人所乘坐新航客机,一飞入菲律宾的领空,菲空军的一小队喷射战斗机就一路护送到马尼拉机场。马科斯在那里以菲律宾式气派十足的仪式欢迎李光耀一行。总统府的贵宾楼内装潢华丽铺张,布置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欧洲艺术品。


马科斯待客殷勤奢华,排场十足。马科斯的夫人伊美黛,因其崇尚豪华阔绰的生活、非常讲究穿着与排场而世界闻名。


1976年,马科斯夫妇出席巴厘岛的亚细安峰会前夕,先到新加坡访问,两人各乘坐一架DC8型专机抵达。派头之大令人咋舌!


1986年,菲律宾发生人民力量革命,马科斯被迫下台。


现在的菲律宾总统是马科斯的儿子。





日本


裕仁

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


1968年,李光耀访日,看到眼前站着的这个身材瘦小、略微弯腰弓背的人,看上去毫无恶意,还友善有礼,说话低声细语,却是二战期间被神话了的人物。


双方谈话内容无伤大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裕仁对战争期间日本给新加坡人民造成的苦难表示遗憾。李光耀对这样的场面没有心理准备,认为最好是保持沉默,于是只是点点头,一声不响。





明仁

1933年12月23日—



明仁夫妇两人1970年曾访问新加坡,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李光耀与他们交谈十分欢愉。


后来李光耀多次访问日本,都受到明仁伉俪在私邸的盛情款待。




佐藤荣作

1901年3月27日—1975年6月3日


1967年9月,访问新加坡,是战后第一位访问新加坡的日本首相。


很像日本武士,身材中等,体格结实,有着坚定的表情和姿态。不微笑时,神色严肃而凝重,但笑起来时会开怀大笑。


在一次午餐时,李光耀夫人柯玉芝问他是不是武士后代,佐藤自豪地回答说“是”,并且补充说他的夫人也一样。


佐藤说话声音低沉,不多费唇舌,他的外长三木武夫说三句话,他只说一句,而且是更加有力的一句。


佐藤是战后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其亲兄是岸信介,岸信介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因此佐藤是安倍的外叔公。


李光耀说和佐藤在一起时彼此都感到自在。




田中角荣

1918年5月4日—1993年12月16日


日本首位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首相,中日建交者。


李光耀对他的评价是:

作风粗犷直率,

真人不露相,外粗内秀,

不是大学毕业生,但担任首相的能力却是绰绰有余。

对于敏感课题也能坦率直言,令李光耀感到耳目一新。


1974年1月,田中角荣访问新加坡,脸部歪向一边,嘴唇和面颊也一样。但田中一点也不感到难堪,解释说是脸部神经出了问题,需要过些时候才会复原。李光耀认为他显露了极大的自信心。




福田赳夫

1905年1月14日—1995年7月5日


1975年,李光耀访日,和福田会面,感觉其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并且精明练达,对20世纪末的世界所面对的问题了如指掌,也深知日本不能孤立生存。


某次午餐时,他随手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本很厚的记事簿,当场念出日本和美国各自的延伸经济区,以说明日本如何地处于劣势。他记录下所有有用的事实和数据,包括海洋法所规定的,各国所拥有的延伸经济区的平方英里面积的大小。




大平正芳

1910年3月12日—1980年6月12日


1979年10月,李光耀访问日本时与大平正芳会面。


在李光耀印象中,大平笑容可掬,是谨慎和能干的领袖。


大平因心肌梗塞猝然逝世后,李光耀说:“我失去了一个朋友。”



铃木善幸

1911年1月11日—2004年7月19日


毕业于水产训练学院(现为东京水产大学),是一名水产专家。


1981年访问新加坡。和李光耀共进晚餐时,兴致勃勃地介绍日本渔业,所用的比喻几乎都跟鱼有关。


李光耀建议日本集中发展人力资源,把东南亚人民训练成跟日本人一样熟练而生产力高的员工,铃木同意这个看法,并且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这句名言,李光耀中文水平有限,在回忆录中文版里用了非常直白的语句)





中曾根康弘

1918年5月27日—2019年11月29日


身高5英尺11英寸,高大魁梧,说话声音洪亮,是日本极少数能讲流利英语的首相,只是他的英语带有浓重的日本口音。


每个星期必到寺庙中以上身挺直、双脚交叉的莲花式坐姿静坐两小时。他鼓励李光耀也这么做。李光耀接受建议,通过一名信奉佛教的西医朋友,开始学习静坐,每次半小时,后来成为了日常作业,镇静的效果非常好。


中曾根性格率直,他卸任后,李光耀每逢在东京与其碰面,总是一起吃饭、畅所欲言。





竹下登

1924年2月26日—2000年6月19日


个子矮小却风度翩翩,早稻田大学毕业生,非东大学生能当首相是非常不简单的。


李光耀评价竹下:温文尔雅,待人处事拘泥形式;在笑容可掬的背后,却有许多政治谋略,是政治暗斗的高手;谨言慎行,却能履行自己的承诺。





海部俊树

1931年1月2日—2022年1月9日


有“廉洁先生”的雅号,自律甚严,喜欢交际,人缘很好。


李光耀评价他不及宫泽多才,也不像中曾根那么果敢,又不及竹下登善斗,只是亲和力比别人强,注定是过渡时期的人物。


但有一件事显示海部俊树的勇气。


1990年5月,访问新加坡时,海部俊树发表演讲:“对日本过去所作所为给亚太无数人民带来难以承受的悲痛,表示衷心的懊悔……日本人民坚决不再重复这类会酿成悲剧性结局的行动。”


李光耀感叹说“就只差一声道歉”。


李光耀建议日本研究德国的方式,教育下一代避免重蹈覆辙。海部俊树接受意见,愿意认真研究二战时期的历史,重新检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可惜,还来不及落实,他就下台了。





宫泽喜一

1919年10月8日—2007年6月28日


李光耀这样描述宫泽:

政坛老手,性格有点调皮,圆脸上总是挂着思索的表情,一旦陷入沉思,两道阔眉就紧蹙,在阐明经过谨慎仔细考虑的立场之前,也总是先撅起嘴巴。


讲英语相当流利,而且词汇丰富,因此很容易跟他人坦诚交换意见。反应敏锐,一有不同意见,就立刻反击,但总是彬彬有礼。


不善于搞党内的明争暗斗。


李光耀认为他像学者多于政治家,要是选择投身学术界,担任东京大学教授,一定胜任有余。







细川护熙



近卫文麿外孙,熊本藩肥后细川家第18代当主。

虽然只当了几个月首相,却是第一个以毫不含糊的语言承认日本所犯战争罪行的首相。



村山富市

1924年3月3日—


日本第一位社会党首相


村山就二战时期日军所作所为进行道歉,还趁亚细安之行分别向亚细安的领袖一一致歉。


1995年,二战结束50周年,村山再度发表声明,表达他最深切的愧疚和由衷的歉意。


村山也是首位到新加坡日治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前献花的日本首相。


村山还是第三位活过100岁的日本首相。





印度


莫拉尔吉·兰乔吉·德赛




1977年出任总理,此时德赛已81岁,一度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当选时年纪最大的总理。


1977年6月,伦敦的英联邦会议期间,李光耀和德赛共进午餐。


李光耀发现德赛是笃实的素食者,只吃生果仁、生果、生菜,没有半点煮过的食物。那天午餐是葡萄干和果仁,堆在他面前的巧克力原封不动。因为德赛担任总理不久,所以印度驻英最高官员不知道德赛有严格的饮食规矩:牛奶瓶装的他都不喝,必须直接从牛身上挤出来。


第二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英联邦区域会议时,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特地为德赛弄了一头奶牛。


就饮食习惯方面,德赛向李光耀保证,他的饮食营养成分,比一般饮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素质者都很长寿。德赛最后活到了99岁。


德赛的记忆力惊人,但也有一些古怪的想法。一次他告诉李光耀,印度人几千年前就已经到过太空,遨游了各个星球。李光耀满脸狐疑。德赛却强调说:“是,是真的,是通过轮回转世。《福音之歌》有这段记载。”





甘地夫人

1917年11月19日—1984年10月31日


尼赫鲁女儿,夫姓甘地(和圣雄同姓,但并不是亲戚)


虽然李光耀和她对越南入侵柬埔寨问题存在分歧,有过争论,但两人私交还是很好,彼此不怀恶意。


1984年,甘地夫人遭她的两名锡克教保镖枪杀。


李光耀评价她说:

“英迪拉·甘地是我见过的最强硬的女总理。她具有女人味,却一点也不柔弱,作为一名政治领袖,她比撒切尔夫人、班达拉奈克夫人或贝娜姬·布多都坚毅冷酷……在社交谈话中,她装出一些女性的举止,向男人卖俏地微笑,可是一进入辩论,她那种钢铁般足以同任何克里姆林宫领袖较量的个性,就会表露无遗。”


“甘地夫人是一个讲求实际和实干的人,基本上只关心权力的机制——如何掌权和用权。”





拉吉夫·甘地


1944年8月20日—1991年5月21日


甘地夫人长子


1988年3月,李光耀访问印度,受邀到拉吉夫的私邸共进午餐。因为甘地夫人被刺杀的缘故,拉吉夫的家周遭保安森严,李光耀感觉简直让人喘不过气。


拉吉夫担任总理时派遣印度维和部队进入斯里兰卡试图平息内战,但最终四面不讨好,以撤军告终。


1991年5月21日,拉吉夫在南部马德拉斯附近选举集会上,遭遇一名斯里兰卡贾夫纳女子的自杀式炸弹,不幸身亡。


对于拉吉夫之死,李光耀觉得太不公平,因为李光耀认为拉吉夫的用意自始自终都是好的。





巴基斯坦


沙里夫(谢里夫)

1949年12月25日—


李光耀认为他是个精力旺盛的行动派人物,比贝娜姬·布多更有能力治国。




贝娜姬·布多(布托)

1953年6月21日—2007年12月27日


1994年,和李光耀在瑞士达沃斯见面。


当时布多因为刚刚再次担任总理,一副神采飞扬的样子,满脑子都是主意,想方设法拉新加坡到巴基斯坦投资。


但是李光耀认为她的想法很简单:看好新加坡是个成功的国家,有大把钱,因此可以在巴基斯坦投资。


李光耀对她说,卡拉奇经常发生的教派血腥冲突,会让商家却步。


2007年12月,布多在竞选集会上遇刺身亡。





斯里兰卡


班达拉奈克

1899年1月8日—1959年9月26日


1956年4月,李光耀赴英国进行有关新加坡宪制谈判,途经锡兰(现名斯里兰卡),第一次与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见面。


在李光耀印象中,班达拉奈克矮小机灵,衣冠楚楚,口才很好,跟人谈话时对答如流。在牛津大学法学院毕业,取得律师资格,担任过牛津大学俱乐部辩论学会的会长,跟李光耀见面时说话一字一句,似乎还停留在牛津大学辩论的日子。


1959年,班达拉奈克遭佛教僧侣刺杀身亡。




班达拉奈克夫人

1916年4月17日—2000年10月10日


三度出任总理,1972年,她把国名改为斯里兰卡,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制。


李光耀评价她口才虽不如她的丈夫那么流利,作风却比其夫婿强硬得多,坚毅并且信奉不结盟思想。






杰耶华德纳

1906年9月17日—1996年11月1日


杰耶华德纳希望新加坡参加斯里兰卡的发展计划,对政治的那种讲求实际的办事手法,让李光耀另眼相看。


但李光耀认为他有一些弱点。


杰耶华德纳想创立斯里兰卡的航空公司,因为他相信这是进步的象征。他要求新加坡航空公司给予协助。李光耀答应,但是劝他,斯里兰卡当务之急不是航空公司,而是发展经济,包括水利、农业、建屋以及工业等等。但杰耶华德纳坚持己见,新加坡便协助斯里兰卡在六个月内把航空公司办起来。但这家航空公司一直亏损。


杰耶华德纳在分配土地上犯了最大的错误。将重新分配的干旱土地全给了僧伽罗人,泰米尔人却分不到。最终各种因素下,内战爆发。





中华


毛泽东


李光耀携妻子女儿1976年5月访华,12日下午见到毛。毛那时已经患病,通常不见客,如有也是临时安排,不预先通知对方。


当时李在人民大会堂贵宾室,准备和华国峰举行第二轮会谈,礼宾官员通知他说毛要见新加坡代表团。李光耀夫人柯玉芝和女儿李玮玲正在颐和园参观游览,被召回,但却未被告知是什么原因。


毛穿浅灰色的毛装,由两名女助手搀扶,和大家一一握手,接着大家端端正正地坐下来,姿势正确,谨慎地不交叉双脚,以免失礼。


毛含糊地说了大约15分钟话,一位中年妇女尖着嗓子用普通话重复毛的话,好几次她写了几个很大的中文字向毛请示,确定这是他说的没错,接着再有人把毛的话翻译成英语。


李光耀说:“对话没有太多实质内容,不过是表达了善意、以显示他们对我们的重视。”


据李光耀的观察,毛不只说话有困难,脑筋也不灵活了,不再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在1972年会面时他们言谈和笔下精彩描绘的那个机灵敏锐的人了,无论是精神或体力都很虚弱。


李说:“他的确把中国从贫困、潦倒、病痛和饥饿中解放出来……但是他未曾把中国人从无知落后中解放出来。是的,诚如其向全世界宣告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他们还站得不够高。”




邓小平


1978年11月邓访问新加坡

在李光耀眼中他是一位短小精悍、敏捷硬朗、脚步轻快的长者。

邓回忆起1920年前往法国途中曾经在新加坡逗留了两天。


正式会谈时,主要是邓在讲,谈苏联对世界构成的威胁,越南倒向苏联企图实现“中南半岛联邦”的美梦。说完话时,已经日落西山。


当晚的宴会,邓很友善亲切,但情绪没有放松,老是想着越南入侵柬埔寨。邓在席间邀请李光耀再次访华,李说等中国从文革中恢复过来就去。


第二天,双方谈及中共对马共和印共的支持、强调同亚细安国家的华人的血缘关系,使得这些国家的华人处境艰难。邓突然说出一句话:“你要我怎么做?”


李回答说:“停止那些电台广播,停止发出号召,中国要是能不强调这种血缘关系,不诉诸种族情怀,对亚细安华人来说反而更好。其实无论中国是不是强调血缘关系,亚细安各国原住民对华人的猜忌都难以消除。只是中国越是这么毫无顾忌地诉诸中华民族的血缘情绪,就益发加深了原住民的疑虑。中国必须停止马共和印共在华南所进行的电台广播。”


邓说他需要时间考虑。后来他关闭马共设在湖南的秘密电台,并且把一批又一批马共和印共领导人送出中国。


李光耀评价说:“他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虽已年届74岁,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1980年11月,李光耀再次访华,和邓会谈。谈及建交问题,邓表示完全理解新加坡的立场:必须印尼先恢复与中国邦交,新加坡才能和中国建交。邓说新加坡的盘算是正确的,也符合新加坡一贯的“战略性考量”。


邓请李转达对蒋经国的问候。邓蒋二人曾同在莫斯科大学学习。

邓还拿自己81岁的年龄开玩笑说,他并不怕老,早已准备好了随时去见马克思。


1988年9月,李光耀访华,与邓见面,这是李最后一次同邓见面。


李在回忆录里评价:

“邓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扭转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邓是个现实主义者,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强调思想意识。”




华国锋


华给李的印象是:他的样子和举止就像共产国家的公安头子一样,他也的确曾经担任过公安部长。


李光耀回忆说,1976年5月10到26日的三次会谈,华大部分时间都在按照既定套语发言,陈词滥调让人刺耳。新加坡外长拉惹勒南认为华缺乏周恩来的精明老练,换作是周,一定不会满口说教。华看起来很强悍,却缺乏技巧,粗枝大叶,为干预新加坡内政做解释,总是一味依照共产党内标准的路线行事,让李光耀感到十分失望。




赵紫阳


1985年9月和1988年9月,李光耀和赵紫阳两次在北京会面。赵称李是中国的“老朋友”。


1988 年9月16日,是李光耀65岁生日,赵在钓鱼台国宾馆为李祝寿。席间,赵提到他不久前寄给李的一套电视片集《河殇》,询问李有什么意见和感想。李说,这个片子太悲观了,中国要推行工业化和现代化,不一定就得把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全都抛弃。


李对赵的评价:

“他显露出脑筋灵活者所具有的沉稳自信,机警地聆听别人的汇报。他跟华国锋不同,是个君子,不是恶棍。他的风度讨人喜欢,既不刻薄,也不跋扈。但是要在中国的最高领导层立于不败之地,就非得强悍无情不可。而对那个时期的中国来说,赵对待法纪的方式是太开放了。”




李鹏


李光耀回忆说,李不像赵那么外向,是苏联训练出来的电气工程师,凡事考虑周详,事前准备工作到家,言辞非常谨慎。他不是那种喜欢拍肩膀以示友好亲热的人,有时会为了无心之言而耿耿于怀。


李光耀在适应李的脾气后,两人还算能融洽交谈。在对李进一步了解之后,反而觉得他是个保守却理智的人。


李不随便开玩笑,虽然有一次他也讲过让人哄堂大笑的话——称新加坡把军队派到大陆而不是台湾训练会更好,李光耀回复说:如果那样亚洲就真的和平了。李光耀和他在一起时,必须小心地连开玩笑也有所顾忌。





江泽民


江在80年代初两度访问新加坡,1988年李光耀曾访问上海,但两人一直到1990年10月李光耀访华时才见面。


李光耀从以前招待过江的新加坡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江在新加坡时不像其他官员住五星级酒店,而是住在一家三星级酒店,而且乐意和街上的行人交谈。


90年见面时,江出乎李的意料,并非典型的那种共产官员,虽然很早就听过关于有关江的汇报,但在真正接触时还是感到意外,想不到会碰上这么活泼外向的共产党官员。


在李光耀看来,江资质极高,博览群书,而且有语言天分,俄语说得流利,也能说英语和德语,并且能够引述莎士比亚和歌德的话。江告诉李说,因为曾经在罗马尼亚工作过,所以他也能讲罗马尼亚语。


而且江歌唱得很好,也弹得一手好琴,喜欢听莫扎特和贝多芬。


李光耀觉得自己和江很合得来,江喜欢交朋友,而李光耀则直接坦率。李光耀开玩笑时,江知道他没有恶意,从不见怪。江还有个不像中国人的习惯,喜欢拉着客人的前臂,殷切地看着对方的眼睛问一个直接的问题。



胡锦涛

思考周密,脚踏实地,记忆力特强



近平

李光耀回忆说:

“在我与他会面的一个小时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生命中经历了很多考验和磨难。他有8年的时间下放到农村,在福建18年后才到浙江。然后去上海。所以我会把他归类在曼德拉(南非前总统)这一级的人物——有强大的感情自制力,不会让个人的不幸和苦难影响其判断。换句话说,他让人印象深刻。”


李光耀还曾讲过初次接触下来感觉习很大气。



蒋经国


李光耀1973年5月曾到台北和蒋经国会谈,从此开始两人的交情,私交甚笃。


李光耀回忆中说到,蒋经国讲英语结结巴巴,一口浓重浙江口音的华语叫人不容易听懂。还好他能理解李光耀说的英语,加上李光耀可以说华语,双方可以在无须翻译的情况下交谈。那次访台,李光耀女儿李玮玲也随行,由于接受过华语教育,能说流利的华语,言谈举止一下子就显露出她是个华人。这使得蒋对李光耀夫妇和女儿有极不同的看法,也因而确定了新台的独特关系。


从1973年到1990年,李每年总会访台一两次。


1988年1月,蒋逝世,李亲自到台出席他的葬礼。


李回忆说:

“蒋有张白皙圆润的脸,戴着副厚厚的角质眼镜。为人沉默冷静,说话低声细语。他从不摆出思想家的模样,但是想法务实,社会知识丰富,很善于看人。他确保留在身边的都是可靠之士,随时愿意坦诚提出己见,哪怕是逆耳的忠言。在开口前,他必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绝不信口开河。”




李登辉


早在李登辉担任台北市长时。李光耀和他就有接触。偶尔一起打高尔夫球。当初,李登辉给李光耀的印象是:办事勤奋努力,胜任有余,对上司谦逊有礼,对总统和来自大陆的部长们尤其如此。当年他是位友善谦恭的官员,身材高大,头发花白。戴着副厚片眼镜,总是笑容满面。


1989年,李登辉辉访问新加坡,成为第一位访问东南亚的台湾总统。


李光耀个人象迎接任何一位来访的国家元首一样,尽一切应有的礼仪欢迎他。但是新加坡只承认一个中国,所以对李登辉的到访格外小心,没有国旗,没有军事检阅,没有国事访问的仪式。


李光耀眼中,其充满自信,博学,熟知一切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无法理解世界领袖为何不能像日本一样同情台的处境,也深信美国必定会保护。


李光耀摸不透李登辉的立场,一位李登辉的老朋友解释说,受日本教育和训练,向他灌输了日本武士道的精神。


李光耀对其有概括性评价:在任总统的12年里,公开抒发了一直潜伏着的分离主义情绪,低估了大陆政府和人民实现统一的意愿。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