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休閒旅遊的六大關係 (之六)👍
摘要
本文討論的問題:文化與主題的引領關係。對於這關係,旅遊規划者、投資者、運營者,乃至產業管理者、政策主導者、政府決策者都應有基本的認知,未來旅遊發展,只有理念正確、思路正確,才有正確的發展戰略、方向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路徑。
06
文化與主題的引領關係,文化為核,特色為魂。
文化是旅遊的核心,主題才是旅遊靈魂。
如上所言,高品質的休閒渡假體驗產品,體現在主題性、特色性和人本性方面。而主題性、特色性和人本性無一不體現在文化與精神層面。
1、文化是旅遊的核心,主題才是旅遊的靈魂
我們常說,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這兩句話聽上去很有感覺,卻差強人意,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尤其是在文化事業和旅遊產業的融合層面,既然要文旅融合,兩個不對等的事物就要參透其與生俱來的疏離感。
準確的說法,筆者以為第一句應該是:文化是旅遊的核心,主題才是旅遊的靈魂。文化可以是旅遊的核心內容,而靈魂是有思想主題的,然后文化作為內容才有依托和附着性,繼而沉澱、升華并活化延伸為產品。
第二句應該是: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因為文化的載體很多,譬如空間層面的博物館、主題樂園,其表現形式無時不在、無所不包,生存、生產、生活、生命皆蘊含文化,甚至還有生態文明。而旅遊所能承載的也不僅僅是文化,首先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生活。
還有就是:文化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旅遊回歸於生活、乃體驗生活。文化和旅遊交匯點在於生活,融合點在於生活化,融合路徑在於生活化體驗、沉浸,乃至生活本身。
搞清楚了這一現實區別,就不會產生“文化之於旅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歧念與幻想,文旅融合就不會過於勉強、生硬和無所適從,就能正確把握文旅融合的重點、方向和路徑。而不是就文化做文化,否則會鑽入文化“象牙塔”的死角。
無論認同與否,對於觀光旅遊,風景永遠是旅遊核心吸引物,此時此景,很難說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但對於休閒度假旅遊,由於有了精神層面的遊樂和休憩,故而離開文化不行,有文化內涵的的產品更容易直擊靈魂。但文化本身稱不上靈魂,只是核心或內涵,沒有主題的文化融入不叫文旅融合。
2、文旅融合聚焦於市場主題,主題文化強化特色產品
做文化旅遊有四個層次:一﹑是展陳,那是過去博物館的做法;二﹑是體驗,有些好的遊樂園,借助IP做出了主題性體驗,但大多只是無腦的遊樂;三﹑是沉浸,現在都在玩沉浸,但得其要領者不多,沉浸需要文化植入,且是有主題的文化IP,那就成了有靈魂、有線索、有情節的文化旅遊產品;四﹑是生活,這是沉浸化的極致體驗,但絕不是虛擬的光影秀。
當然,四個階段沒有主次優劣,對應着不同的空間載體和年齡群體,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沒有文化不行,單純雜糅文化也不行,重要的是植入有主題的文化線索和細節,那才是有血有肉的主題化產品。
文旅融合涉及景區文化主題的提升、特色文化氛圍的營造,以及與文化主題相關的產品和業態。主題性與特色性是互融的,因為特色性體驗與感悟大多通過主題性來體現和強化。
特色性除了天造地設、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景觀,在主題上還要與當地人文環境和精神融合在一起。具體表現在:核心吸引力景觀、建築、產品、業態,以及各類管理服務設施上。即便是功能性的附屬設施,如停車場、路面、識別牌、公用資訊圖形象徵式、公用休息設施、垃圾箱等,也可以烘托並弘揚文化主題。
3、文旅融合需要核心主題,旅遊是修身養性之道
“旅遊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吃、住、行、遊、購、娛等多個產業。隨着旅遊逐步成為越來越多百姓的日常消費,人們更加追求個性化、多樣化、有文化味的旅遊產品和便捷周到的旅遊服務”。
旅遊自古被認為是抓取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如果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是觀光旅遊的範疇,那麼”旅遊是修身養性之道”則提出了一個更深層次、更大意義、更廣領域的旅遊新課題,這是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引領,也是休閒、渡假、康養、研學旅遊的市場需求,更是現代旅遊的終極訴求。換種說法,修身養性是旅遊的核心主題。
孔子周遊列國,應算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第一個踐行者。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讚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無法至,然心向往之。”這使得“登山”、亦即當是最通行的山水之遊的內涵得以升華,以至於后世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這一說法已不止養性,還有養德之功。從現代旅遊的角度,孔子周遊列國,放意林泉,流連山水,首先提出了“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旅遊審美觀和價值觀,其所倡導的“聽樂觀禮”文化之遊和“樂山樂水”自然之遊,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旅遊之修身養性功能無所不在,而休閒度假層面的“旅養”無疑是觀光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體育旅遊、養生旅遊與現代休閒旅遊結合的最高層級。至於時下興起的另外幾種旅遊業態,如:研學旅行是在旅行中增長見識,對青少年修身養性極為有利。再如:康養旅遊,豈止在於身,更在於心,在乎文化,在乎精神。總之,不同於觀光旅遊,休閒需要慢下來、停下來、駐下來,度假和康養是休閒旅遊的重要形態,更是產生旅遊消費的重要業態,而修身養性乃度假和康養類休閒旅遊的真諦。
除了以上對休閒旅遊的6個基本認知,還有關於品牌與品質、留量與流量、網紅與IP等諸多問題,需要辯證解析。在此不再展開討論。
2022年“旅遊業面臨新機遇、新環境和新挑戰,當然需要有新思維、新戰略和新思路,努力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旅遊新產品和新服務。從戰略定位出發,文化和旅遊融合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旅遊的思想內涵、文化品質,打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遊體驗,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進一步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讓旅遊成為難忘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
圖片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授權---END---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