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社交鑄幣權」
去年年底,我把自己在 Matters Class 的觀點,總結之後寫了一篇《為什麼需要鑄幣權的民主化》。經過了半年的實踐於反思,今天讓我再次回到這個問題。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在中美衝突,疫情擴散,全球化快速走向終結的背景下,中文世界的創作和討論空間也正在不斷的萎縮, 像 matters 這樣可以自由的抒發己見的公共討論空間已經越來越稀有,這裡僅列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兩個事件:
- AO3舉報事件:有很多比較邊緣性的創作群體,他們需要能夠安全創作發聲的環境。
- 閱文條款事件:在創作者不掌握生產資料的情況下,其自身權益極易受到平台方的侵害,且數據勞工沒有類似現實中公會的組織,無異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中文創作空間面臨著資本,審查和舉報三重擠壓,人們已經越來越難以在公共場合談及自己的真實想法,例如,今年年初一檔有三位女性媒體人創辦的文化播客類節目《剩餘價值》因為 第 51 期 談論疫情的節目而遭遇審查之後,至今也沒有再更新,被封禁的微信公眾號更是不計其數,《方方日記》只是其中一撇。
越来越多有价值的内容和讨论只会在小圈子内,纯私域流量内,以及一定门槛的用户范围内流动,这个趋势不可逆转。而公开信息,免费信息,越来越倾向于只作为用户筛选。
—— 《很遗憾,网上免费的干货文章会越来越少》
因此去年開始我們就在設計並研發一種基於 Ethereum ERC20 Token 標準的社交貨幣,用於維持創作者和社群的關係,確保當創作者在被封禁的情況下,讀者依然可以通過 Token 於作者建立有機的聯繫和互動。過去的半年裡除去節假日,我們按照每週一個版本的進度進行著有序的更新,現在覺得可以拿出來於大家分享我們的成果了。
模塊分離
我們的工程師 zxplus 獨立開發了一個社交貨幣的模塊 https://github.com/Social-Money。並且在我們的內容網站 Matataki 上提供了一些基礎的使用場景。大家可以像使用 Matters 一樣在 Matataki 上使用 IPFS 網絡創作內容。
IPFS 查看歷史版本
關於 Matataki 的 IPFS 設計,我們的工程師在《面向 IPFS 的文章平台》這篇文章的下面的回覆中曾經有過不少討論,並且在 最近的更新 中,我們 diff 了每次用戶的更新,使得作者可以在 IPFS 網絡中查詢到文章的歷史版本了。
社交貨幣的應用
一個基本的使用場景就是使用社交貨幣給自己的文章進行加密和授權 🔐,除了閱讀權限,編輯權限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授權。例如 仙女座 的每次內部討論和遠程辦公的視頻會議的內容,都會使用 AND Token 進行加密,所有持有 AND Token 的同窗,都可以 Access 到其中的內容並參與進一步的討論。
除了可以設置全局的加密權限 🔐,也可以對文章中的部分段落進行加密,例如可以像 Wordpress 中的 <!more> 標籤那樣添加需要持幣才可以閱讀的段落,也可以像 itch.io 那樣添加付費可見的內容(當然,即可以選擇法幣,也可以選擇 Likecoin 那樣的 Crypto,還可以是自己的社交貨幣!)。
例如在胖車庫的《进步、后现代、抵制科技》這篇文章中的用法:
我們從 IPFS 中打開的話,可以看到這些段落也是加密的。
上面提到的就是社交貨幣的第一種應用,擴展加密語法,具體語法規則可以查閱 我們 Github 上留下的 issue。除此之外,社交貨幣也可以在 Telegram 或者 Discord 群組中使用。例如在 上週結束的 Ready Layer One Hackathon 中,就有項目組製作了基於 Near Protocol 的 Telegram Bot,無獨有偶,Meta Cartel 的 Alex 也開啟了以自己 Social Money 持倉為門檻的 Telegram 群組。
而這個功能我們半年前就已經提供了,例如這個是我的 Tg 群組 —— 暮光議會,在這個群中不僅可以轉帳,空投,發島島幣的紅包,
。。。甚至還可以用島島幣玩骰子遊戲。。。
甚至還可以拿來猜拳。。。
Social Money 宇宙
在 ETHDenver 期間,我和 Gitcoin 的 CEO Owocki 討論了 Social Money 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並且討論了如何將我們的方案植入到 Gitcoin 之中,為此我還專門 Draft 了一篇 Design Doc,雖然後來他忙著去做 Gitcoin Grants 去了,不過其中的許多討論我覺得放在今天依然很有意義。
當然,目前個人鑄幣的功能依然在早期測試階段,我們的鑄幣入口也製作的非常隱蔽,Matters 上的同學如果想體驗這一功能,可以註冊一個帳號,然後在 這個地址填寫申請表格,有什麼藝文和建議也可以在下面回覆留言,我都會一一解答。最後我相信,只有當創作者生產資料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時,才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作自由,我們才會讀到更多有價值有活力的原創內容,題材不限於文學、紀實、採訪、播客、etcs,從而促進中文世界的文化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