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空氣 | Netflix〈髒話面面觀〉微心得 🔞
由於影片分級就是限制級(不當言語),所以在此再次提醒,未滿 18 歲或心靈脆弱者請繞道離開。此外,心得難免會提到影片內容,故在此一併警告內容有雷。
吾已善盡告知義務。
雖然是衝著尼可拉斯凱吉看的影集(?),但意外地非常有趣。這是一部輕鬆小品(Netflix分類為喜劇作品),除了裡面有許多幽默的地方會讓人發笑以外,從知識的角度來看,也頗值得一觀。
原文片名為:History of Swear Words,或許可以翻成「髒話簡史」,但以內容來說更像是「髒話怪奇冷知識」,只是這裡的所長不是綠色生物,而是尼可拉斯凱吉。
第一季總共介紹了最常用的 6 個髒話:Fuck、Shit、Bitch、Dick、Pussy,以及 Damn。(真是作夢也沒想過會使用這麼陣容浩大齊全的髒話在自己的文章裡,居然有點小興奮),以語言學、行為學和使用者的角度來呈現一個髒話的過去、現在與可能的未來。又由於髒話的特性,因此也探討了不少在流行文化(電視、電影、流行音樂)裡扮演的角色。言之有物的同時,也不會感到沉悶或難以下嚥。節奏偏鬆,但也不到會感到無聊的地步。作為一個不雅語詞科普節目,拿捏得恰到好處。
語言是活的,髒話也是。髒話就彷彿是藝人一般,出生的時候只是普通人,後來某些機緣成為藝人,可能在上升期(比方說 dick);可能在巔峰大紅大紫,無人不知,無人不用,甚至成團(比方說 fuck 與其衍生詞語,變成 fuck family tree);可能即將退休,但父母長輩可能會說當年曾經風靡一時的往事(比方說 damn)。
這些詞語本身並不帶正面或負面的意思,直到使用者按照所需的用途賦予了意義。當然,作為一個髒話,一定要有冒犯人的意義,而這個從沒有那個意思,變成有那個意思,最後又失去那個意思的過程,這樣演變的過程,某種程度而言,也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部分。
這個 6 集小品裡,我最喜歡最後一集〈damn〉。因為比起如日中天的「fuck」、上升期的「dick」,「damn」已經幾乎走完了髒話的道路,漸漸地失去原本的力量,轉換成一個溫和的驚嘆詞。從這集裡,可以看到一個詞如何從詛咒之語,穿梭人類的歷史,到今日的模樣。沒看到這集前,很難想像會有一個髒話曾經出現於聖經中(直到 19 世紀的版本才被修改掉);曾經想盡辦法越過當年的電影審查(大名鼎鼎的海斯法典),出現在有史以來最有名的電影一一亂世佳人一一之中(片尾克拉克蓋博對費雯麗所說的)。這集有幾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例如,「damn」原意是指詛咒人下地獄,然而,如果要攻擊的對象根本不相信有地獄,這個令人生氣的冒犯便不存在。再比方說,各地因文化的不同,在意的點也就不同,片中舉例了幾個國家厲害的(?)髒話,其中,南非的那句真是非常生動,直接翻出的意思是「我希望你的手指變成魚鉤,同時你的蛋蛋開始發癢」。
雖然整整 6 集尼可拉斯凱吉只是作為一個座談的主持人,偶爾搞笑,有時失敗,不過最後一集的結語,卻發人深省:
Swear words tell us what we value, where our morals lie, and how we navigate the tension between public speech and our private lives. There's something innately human about swearing, right at the beautiful-ugly intersection, between our conscious brains and our animal bodies.
人群使用語言,當然一定有髒話。小的時候,或許有長輩阻止(作為女性,小時候被阻止的情形不勝其數)。等到我們長大成人,便是相處之間的默契。彷彿跳雙人舞一般,一邊移動,一邊尋找界線。尋找的過程可能有趣,可能痛苦,然而,無論如何,當舞曲終了,我們知道這是我們自願的界線,而不是讓他者畫出來,強迫大家纏繞在身上的線。
最後,為了增加大家對此片的興趣,在此分享一個片中怪奇小知識:電影裡罵最多髒話的演員,不是山繆傑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