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問題:圍爐功能的使用與預期感?創作者與收入!
這是telegram上有人詢問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公開回應做為參考/思考值,就直接寫文回應了。
Q:圍爐功能的使用後的感受與使用前的預期有什麼區別呢?
A:
我對於平台提供的功能沒有任何預期心理,我覺得「使用一個沒有收費的平台」,可以提出需求、意見、建議,但不需要有太多預設的想像、批評、責備,免費的最貴,如果想要一個「符合自己需求的文字發表平台」那麼「付錢找人做」最好,不然自己投資一個比較快。如果是依附「別人出資」的平台,那我想能夠創造共好的方式是最好的!
如果有個「預期想要」的「功能」我希望的是「不要有限免」這個條件,其他我覺得在個人的使用上是能夠做心態調整去使用現有功能,若有不及或有什麼bug或需求,可以私下與站方溝通,看看有沒有更好操作可能。
Q:請問您覺得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圍爐的功能更偏向與讀者建立深度連結?還是一個創作者的收入來源呢?目前我們(學生組織)對於賺取金錢有一些不同意見。
A:
我想「圍爐」的其中一項功能確實是「創造收入」這件事,有沒有跟讀者建立深度連結?不一定。「建立連結」這件事,不是你想要跟讀者建立連結,讀者就想跟你建立連結啊!與「他人連結」是一種「互動關係」不是單方面的。但「圍爐」的「付費」模式,有可能建立起「真的喜歡你而支持你」的群組,免去「創作」以外狗屁倒灶的麻煩。
而回答「收入」這個問題前,我應該先講幾件事:我覺得matters上有一個很大的盲點,就是「收入」。不論是圍爐也好、讚賞公民的機制也好,太多糾結都在這個收入點上。比如說:拍手數到底能不能換到一定的收入?這延伸出來的有很多問題:誰的拍手數多?分到的likecoin的多少?誰的文章夠格得到收入?占上首頁的文章拍手數會多,會得到比較多的目光,比更多人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然後問題再回到那個「誰的文章夠格得到收入」……然後無限循環!
容我再次說:「圍爐」考驗的不只是創作能力,還可能是挑戰你的「行銷」能力。更可以「破除常有人老看別人文字不入流覺得憑什麼那麼多人看」(煩死人)的太多意見。有本事讓別人對自己「寫得不怎麼樣」的東西來付費,也需要一定的經營和個人魅力。如果真的能把這種功力發揮起來,並且成為真的「獲利模式」,我也覺得沒什麼不可以。讀者沒有那麼好左右、使用者沒有那麼容易心甘情願付費,這是人性。(你認為暢銷書排行榜到底有多少人的文筆有多好呢?有時東西會熱賣,不一定是「多麼優秀」的東西,可能賣的是剛好合時宜的內容而已)
但最根本的是,從經營的角度去觀看,matters也好、用戶也好,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能夠好好行銷」的模式(互拍跟互相支持都只是最基本低階的一種行銷方法而已)。如果用「商品買賣」這件事來談「收入」之前,得先看「你認為誰應該付錢給你」「你有什麼條件讓人掏錢給你」……(「沒有啦我寫好玩的,有沒有錢無所謂」明明人的內在都渴望「被看見」「被關注」否則就不會有互拍、支持上首頁這種「小撇步」了。)
但所謂「付費訂閱」在文字的交易上真的是一種「商品買賣」嗎?
可能很多人把「收入」「錢」這種東西看得太過功利,自己都不想沾染上這種銅臭。但轉一個念想,在「付費訂閱」中,有一大塊是「支持」:支持一個人的創作的方式、支持這個人提出來的觀點、欣賞這個人的生活理念,甚至對這個人的態度給出的認同。有時候甚至就像「我今天想要喝一杯珍珠奶茶」而花了五十塊買一杯來喝而滿足自我心裡的需求而已。(把珍珠奶茶替代成:「我今天想要看這個人寫東西」,大概這樣!)不要搞得好像「這個人一定要做了多有用的事、寫多了不起的文章」,你給他一個月的訂閱費用,是多麼大的恩惠似的!
(真的寫的很好的人,真的有能力靠寫字賺錢的人,其實都在寫「有錢賺」的字了,連轉發來文字平台都沒有時間的!)
對我來說「圍爐」這件事,創造的不只是「收入」,它應該有更大的使命: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以及對創作者來說,建立起自我本身對待自己創作專注/專業的態度,最後則是練習「自我行銷」的能力。
「交友互動」在社群上好像大家都還算有基本交談、交際的能力,但是「你怎麼展現你自己,讓別人聽你說話,並且願意付錢給你」,就是另一回事了。
真的不要迷信「靠寫作賺錢」這件事。沒有人什麼都不做就會被看見,那是神才有的待遇。也不要認為「訂閱」只是「賺到收入」這個層次的事,你要為了「讓別人訂閱你」做出什麼樣的努力,那是你得思考的事,而「付錢給你當作收入」可能就只是最低階能夠表現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一些人)在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的支持。
創作有價。但想創作出什麼樣的價,只有自己能衡量。
圖:20121002-1008日本京都行Canon EOS 5D Mark II(好想出國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