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天藍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生活片段 | 還聽歌嗎?

天藍
·
·
當我越來越有能力購買唱片的時候,我的興趣由聽歌大幅度轉去閱讀,大量買小說、書籍,雜志等。
網上圖片。

確診新冠康復后的一天,為作為隔離的房間進行大掃除消毒。在一個大書柜上面發現一疊的唱片CD,里面有已經解散的日本偶像團體“Arashi”、胡夏及林宥嘉等的CD等。我順手就將這些CD裝到另外一個收納盒子里面。

記得胡夏的CD是我買的最后一張CD,那也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現在的我不止沒買唱片CD,連歌都少聽了。但以前的我卻是個愛聽歌的小孩,還是學生的時候,空閑時、做功課時會霸住收音機聽電台廣播。

聽廣播是一個我很享受的時間,準時收聽每天的聽眾來信寄語點歌環節,以及每星期一次的金曲排行榜。

當時除了重金屬、重搖滾音樂,還有黃梅調這類歌曲不在我聽歌范圍外,我大多數曲風都能接受。那時候聽歌雜,是因為沒有太多閑錢一直去買唱片,都時聽電台。

那時候,爸媽給的零用錢不多,就每天1令吉馬幣,當時還未吃素的我,習慣上午10時學校休息時間買1粒1令吉的火腿面包,或者五角錢的米粉來解饞。

如果想買唱片,就要將零用錢一點一點的存下來,很多時候存了兩個月才能買到一張歌手的卡帶,所以通常會買一兩片空白的卡帶,用卡帶收音機錄下電台播放的歌曲,雖然錄下的音質質量并不好。但可以一直循環聽自己喜歡的歌曲,而且聽厭了之后,又可以重覆錄下新歌曲,一直到該卡帶壞了。

可以一次過買很多片卡帶,是在新年拿到紅包以後。那時候會一次過買三四片的卡帶。老實說,比起想要買的卡帶,三四片不算多,所以在買之前要做功課,看那個歌手的新專輯最值得買,十首歌曲裡面起碼要一半是我會喜歡的曲風,不然一整張專輯只有主打歌好聽,那就太虧了。

那時候可說是一起床就是打開收音機,放學回家一樣第一時間就是打開收音機,到了電台沒有節目聽的時候,就放卡帶,整天就沉醉在各大歌手的歌聲中。

沒有固定喜歡什麼曲風,但偏向輕快以及抒情,一直到有一天在電台聽到一首讓我耳朵一亮,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曲風,歌手的歌聲有特點以及辨識度,而且第一次聽到一首歌里面有那么多真假音轉換,特別而且能捉住我的耳朵。

那首歌就是陶喆的《飛機場的10:30》。

電臺DJ介紹這是R&B曲風。我從此就愛上R&B了。《飛機場的10:30》應該是華語R&B的開山之作吧?而且我相信,這首歌放到現在也不過時,也可以獨領風騷。

在網絡還不是那么發達的時代,我靠“慢”的可以的連線上網(那時候是每分鐘都在算錢,不像現在一個月吃到飽)上網去了解R&B曲風,R&B就是Rhythm & Blues。中文是節奏藍調。

一首《飛機場的10:30》滿足不了我的耳朵,所以我將每天的零用錢存下來,三個星期后終于存了足夠的錢到唱片行買下陶喆的第一張專輯《陶喆》。聽了后,我就覺得陶喆是音樂奇才,除了《飛機場的10:30》,我也喜歡專輯里的《 愛,很簡單》、《沙灘》、《望春風》還有《流沙》等。

聽完整張專輯后,我深深愛上了R&B。陶喆成功后,華語樂壇涌現一批唱R&B的歌手,包括成為天王的周杰倫、王力宏、才子方大同,還有馬來西亞的張智成等,讓R&B成為主流音樂。這些歌手的歌我都聽,早期最愛陶喆,后期就喜歡方大同。

R&B的歌詞都寫的很感官、很直接,尤其陶喆的歌很抓心,比如《飛機場的10:30》,很直接簡單的字句在述說一個故事,讓我很有代入感。

出來社會工作后,有一些金錢上能力后,我開始買CD,買了多張方大同專輯,陶喆從《黑色柳丁》后的專輯我都不太喜歡,所以都沒買了。

但當我越來越有能力購買唱片的時候,我的興趣由聽歌大幅度轉去閱讀,大量買小說、書籍,雜志等。我慢慢不再買唱片,聽歌趨向出門、上班或者載送妹妹駕車時聽電台廣播,而最近幾年因為不需要載妹妹、疫情關系不出門、上班的地點離家里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連電台廣播都不聽了。而在家里因為有太多東西要做、比如看電視劇、電影,看短視頻。而我在閱讀或者寫作的時候,前面是電影上網播放電影或者綜藝節目,幾乎都不播放歌曲了。

我也不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慢慢的一點一點轉變而來不再聽歌,我想了想,問題是我年齡大了,現在歌曲不在適合我了,也聽不到好聽的R&B歌曲。現在有什么新歌手、有什么新歌、現在的歌壇巨星是誰我大致懵懂的!

雖然如此,我偶爾還是聽歌的。有幾個歌手的歌曲我一直保持聽著,而且都不是屬于R&B派的。比如兩位台灣超級星光大道的冠軍,“迷幻王子”林宥嘉和“清泉王子”胡夏的歌曲我一直在聽,聽他們的歌也超過10年了,兩人不管是歌曲質量,演唱水準,都保持在高水平。

他們兩人一有新歌,我都會找來聽聽。最近林宥嘉的新歌《完》我就很喜歡,一聽就愛上了。

偶爾我還會聽台灣歌手謝震廷和李友廷的歌曲,兩人都是才子,可以自己詞曲創作、制作專輯,曲風也特別多樣化,才是唱得之人!

我在想,接下來沒有讓我驚艷的歌手或者曲風出現,我聽歌的指數會不會越來越少呢?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