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秋涼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在米兰开一家华人书店|野聲电台

秋涼
·
·
近年来实体书店普遍不景气,但开一家独立书店仍是许多文艺青年的梦想,在海外开一家华人书店无疑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挑战。2018年11月,在意大利华人最多的城市米兰,诞生了了第一家华人书店“阿司匹林(Aspirin)”,在本期电台中,我们邀请到阿司匹林书店的活动策划人Patty一起聊了聊开书店的心得,并分享歌曲Something About Us与英国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书店》。
欢迎扫码收听我们的播客节目「野聲」


米兰第一家华人书店

秋凉:我第一次来欧洲旅行的时候,看到这边华人开得最多的商店就是餐饮和服装店,米兰虽然是意大利华人最多的城市,但还是以餐饮和服装为主,典型的比如米兰的华人街。但是在两年前,米兰出现了第一家华人书店“阿司匹林书店”(Aspirin),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阿司匹林书店的Patty,一起来聊聊在海外开华人书店是什么体验,让我们一起欢迎Patty。

Patty:「野聲」电台的听众朋友们好,我是Patty,是阿司匹林书店的活动策划者。

米兰阿司匹林书店LOGO

秋凉:想问下“阿司匹林”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Patty:因为那个时候在想一个名字,我想说读书对我来说治愈的,比如有时候心情不好,读书让我有得到安慰,对我来说就像药一样,所以一开始想的是药店一样的存在,但比较属灵一点的。刚好那天撞到腿,想到止痛药是阿司匹林,意大利语和中文的发音是一样的,你可能没吃过也是听说过的。

阿司匹林书店一角

秋凉:这个名字的由来听起来非常浪漫,那么最初为什么会想做一个书店呢?你们团队是怎么来的呢?

Patty:想要做一个书店,这边的华人和小朋友们没有中文的书籍可以阅读,会造成很多文化的断层,这是一个比较可惜的事情,因为米兰的华人那么多,但是却没有(华文)书籍或者一个读书的地方,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去找很多朋友,主要是价值观要一样,看到这件事情的价值,然后陆陆续续大家就加入了,我可能是最后一个吧。我们一开始的时候是12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忙,书店是大家额外投资的东西,所以需要有一个比较有时间的人来稳定地打理,最初是我、Alex和上海的一个小伙伴,每天一起讨论,不断地学习,到后面渐渐更多的小伙伴渐渐发现自己有很多在团队里可以做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就擅长做一些实际的很小的事情,比如做一些联系,订东西什么的,大家都会在书店里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慢慢地参与进来,团队彼此之间都是很信任的。

到今天也是经过几个阶段了,现在是Leon(Leonardo Qiu)在负责我们所有指标的运营,大大小小的事情。原本在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天主圣心的学生(注:天主教圣心大学,是意大利最大的百年私立大学,意大利语Università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他经商已经有十年了,然后又回到学校去读书,每天有很多考试还有自己的生意,后面他就把自己的所有精力拿出来放在我们书店里面,渐渐就成长起来。大家是在不同阶段投入自己的精力,最后就是一步一步地去走。

Patty和Leonardo Qiu(右一)在阿司匹林书店开幕式上(2018)

秋凉:一般我们说到独立书店,大多都是比较狭小拥挤的空间,但是阿司匹林的空间非常开阔,有楼上、楼下近四百平,听说你们书店的前身是一个银行,当时选址的时候你们有哪些考虑呢?

Patty:那个时候我们其实就是选银行,因为银行总是选在人流量最好的地理位置,所以我们就找到这家,位置OK,有9个落地大玻璃,但其实是超乎我们原本的预算的,本来打算是一个书屋,但后来越找越大,就找到来这个地方,本来想对我们十二个人可能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到后来才发现其实压力还是蛮大的,300多平的店在米兰,每个月的租金是非常高的。

阿司匹林书店

秋凉:前两年我在苏州学士街拜访过一家“半字书社”,特点是有很多古籍和民国书,后来增加了餐饮和住宿业务才扭亏为盈,所以说现在纯粹地卖书真的是难以为继。阿司匹林书店之前是有个酒吧(区域),大家可以来点饮料小吃什么的,现在功能更加齐全了,请问你们作出的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Patty:最初的时候是偏重图书,当时我被派到北京去参观了一下成熟书店的模式,看到很多书店都在做餐饮,如果没有餐饮就比较难支撑,大家都是在网上阅读,比较少人直接买书,所以我们也有一个自己的吧台。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说把重心放在吧台,本身的定位就是一个书店,但随着后面的经营发现利润实在太微薄了,只是靠卖书和吧台的饮品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场地。

秋凉:我来欧洲之后发现这里的书价和国内相比,真的是一个天生一个地下,像我们考试用书动不动就几十欧甚至上百欧,一般学生都买不起原装书,只能去附近打印店买影印本。通常我们说到买书的话第一反应不是去店里挑书买书,而是上网比价后下单,而且现在“多抓鱼”等二手书交易也很活跃,所以在国内的话买书渠道挺丰富,书价也不会太高。但即使欧洲的书卖这么贵,书商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疫情导致很多书店不能正常营业,国内书店也受到很大冲击,比如最近成都言几又还有重庆的一家方所都关门了,无论是客流还是业绩都降到了冰点。我最近有注意到阿司匹林书店在一个外送软件上有寿司外卖和送书上门服务的。

阿司匹林书店线上销售页面

Patty:其实我们在外卖软件上线很久了,最开始无人问津,那会儿只有书和茶,直到现在我们开始卖寿司,重新整理了商铺,生意开始往上走了,而且跟米理的学联有个对接,让他们的学生们有个餐补卡,在我们店里可以消费,用寿司来补充下我们的利润,而且很多顾客在我们书店一呆就是一天,是需要吃东西的,现在是把这点补上了。其实影响是一定有的,我们关门那么多个月,房租等等(成本)还是在的,但我们要坚定一点,就是这个书店还要继续往下走,那不管今天情况是多难,只要我们还能走,那就再走一步,又投资了一笔钱去做这个寿司,那出来的效果还是满意的。现在的活动就不太可能很大的规模,趋于一个比较平缓的阶段吧,先把这个阶段出来的再说,活动也会回来,或者找一些不同的方式,比如线上的活动,让大家有一个交流。

秋凉:书店开业到现在快两年,做过很多活动,我和Adon也参加过一些音乐表演活动,还是非常有趣的。

Patty:对,后来我们希望做很多文化性的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认识,建立社会联结,我在这个联结中发现了很多价值,很多人在这里认识交换了想法之后,可以诞生更多的事情,比如项目、合作机会,或者认识一些很好的朋友。

在阿司匹林书店活动的人们


当书店开始跨界

秋凉:我小时候和朋友逛书店通常就是买书,不像现在都是复合型的空间,最典型的就是诚品书店。正好Adon也是逛诚品书店的文艺青年,请他来介绍下在台湾的诚品书店。

Adon:台湾的诚品书店以一家书店来说还是蛮特殊的存在,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到这样的书店,创办人吴清友是代理欧美厨具起家,积累了资金后在台北敦南开了第一间诚品书店,一开始主要是卖人文艺术方面的书籍,跟现在的诚品有些差距,现在大家知道这家书店已经关门了,但是在90年代的时候也曾经差点要关门,迁出去(让原来的地方)变成新光三越的百货商店,后来有幸被保存了下来。相较于其他诚品,台北敦南店是24小时营业的,一开始只是一家书店,之后慢慢转向了综合型书店,卖独立设计师的产品,卖茶、咖啡、进口文具品牌等等,甚至有专门的音乐馆、电影馆,在里面举办讲座、沙龙和各种文艺活动。后来诚品书店越开越多,变成了文艺的聚集地,是一个文艺指标性存在的地方。

秋凉:在2015年苏州开了第一家内地的诚品书店,后来全国各地也出现了大同小异的书店,比如方所、钟书阁等等,但是我观察到的好像大家去拍照打卡的意义多过买书,Adon你对国内这些网红书店的印象怎么样?

苏州诚品书店

Adon:我在2018年的时候去过成都的方所,第一印象是它的商业模式和诚品书店很相似,设计得也很漂亮很大气,再来是感到大陆的书还是蛮便宜的,装帧品质又很好,忍不住买了三四本。虽然(方所)它的商业模式和诚品类似,但我个人感觉诚品书店还是有蛮多人在那里看书,因为诚品不太会赶人走,你可以坐在地上或者阶梯上白看书,他们不会赶你。但在方所,我印象中可以看书的地方比较少,欧洲的书店给你舒服看书的地方也不多。另外我注意到台湾很多的书和杂志都是封装的,你只能看外表,但在意大利封装的书很少,你可以很直接地整本阅读,而且他们也不太会去控管裸露性的内容。

另外我想说下欧洲书店对待漫画的差别,台湾一般是把漫画独立放在一起,有专门的漫画书店,好像把它们当成一个娱乐性读物,而不是严肃读物,米兰的话有些漫画、插画是可以和古典或者严肃内容放在一起,你可以只有翻阅,欧洲的出版商也比较注重设计,会让整本书的质感有提升,当然书价也是比较贵的。我的漫画家朋友陈茧去法国安古兰漫展参展的时候,我作为台湾馆配乐者也一起前往,对那座城市的印象就是漫画无处不在,而且漫画书并不是一个独立产物,深入在每一间书店,同时有很多独立的出版商。那年松本大洋也正好在安古兰参展,陈茧有幸去做了访谈,我们看到他的漫画展的时候,每一页的漫画原稿都是像艺术品一样一帧一帧地被展览起来,所以我觉得欧洲对漫画艺术有个整体的思维,在台湾还是比较少见的。其实一部好的漫画也是有很深度的价值的,并不会比一本小说来得差。

在阿司匹林书店看漫画

这就让我想到有首歌,是Daft Punk的Something About Us,这个乐团是法国双人的电音团体,两个歌手从来没有露过脸,用变音技术故意扭曲自己的声音,所以你不知道他们的真正声音和长相。他们很喜欢日本漫画家松本零士(代表作是《银河铁道999》),这首歌就拿这部漫画作品直接作为MV背景,这种文化交流与跨界的合作都是非常有趣的。这首歌的原曲是电子音乐的编曲,加上一些爵士和弦的进行,是蛮常见的流行电子的编制,我自己在街头的时候把它改编成了民谣的版本。

秋凉:那让我们一起欣赏Adon带来的Something About Us


让意大利了解中国

秋凉:那我想问下Patty,开书店免不了要和意大利人打交道,他们对书店是什么态度呢?

Patty:我们房东是意大利人,供货商也是意大利人,就没有遇到过奇怪的情况,一切都还是正常的,我们合作过一些意大利协会和社群,包括区长也会邀请他们过来参加活动,大家对于我们的书店都很积极的,他们知道在米兰有很多中国人,但平时碰到不会聊天超过20分钟,现在有这样一个书店,让他们对中国人的固化印象渐渐在改变,跟他们平时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都会常常来。

秋凉:那你们最初的客人是意大利人为主还是中国人?

Patty:一开始来的都是意大利人,直到后面我们针对中国人做活动的时候比如亲子教育、文化交流的时候,才渐渐有中国顾客过来,到现在是一半一半吧,只是后期我们活动更加偏重意大利的方向了,因为毕竟还是基于米兰本土的市场,我们也希望更好地让意大利人了解中国人,毕竟你从新闻上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实际的,都是片面的。

秋凉:来书店的意大利人都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吗?

Patty:大部分会是这样子,但也有一些诗歌协会或者东欧文化协会,他们都是抱着很开放的态度,不一定是针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而是因为这是文化,当然也有特别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

央视国际频道对阿司匹林“端午雅集”活动的报道(2019)

秋凉:像米大的语言学院也有很多学中文的意大利人,他们也会参加阿司匹林的活动,去年端午的时候央视作过报道。今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有些意大利人对华人有敌意,华人社区发起了反歧视的活动,制作和张贴了一些消除误会、加强合作的口号,也被意大利共和国报所报道了。

Patty:活动是意大利的学联和领馆一起组织的筹款活动,场地选在我们的书店来发放,基本这个活动不是我们主办的。那段时间知道很多中国商家受到冲击,但很奇妙的是我们反而是往上走的,是个蛮大的祝福吧。

今年疫情初期,意大利共和国报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阿司匹林书店门口的海报。

秋凉:在阿司匹林书店里什么书最畅销呢?

Patty:一个是学语言的书,另一个是我们进了很多连环画,小人书,再者就是很多意大利人回来找余华的书,中国的顾客比较喜欢年轻作家的书,比如李诞、东野圭吾,比较热门的偏文艺的书籍,就是我自己平时会看的书。(团队中)我们都是很相信的,比如我负责选文学性比较强的书,别的同事负责教育、心灵和历史等等。

阿司匹林书店的书

秋凉:去年我有看到习大大的书在书店的醒目位置上架,真的会有意大利人来买习大大的理论书吗?

Patty:是的,会有些意大利人要学习,比如有天主圣心的教授过来问“可不可以帮我订本习大大的书”。(笑)

2019年3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意读者会在罗马举行。

秋凉:那作为一个开在意大利的中文书店,你会更看重意大利还是华人社群的影响力呢?

Patty:我觉得两边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国社群有些人是看重自己价值的,我们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很多的协会,在意大利的社区里不管是商界还是政界,对我们有天然的好感,会自动地来到我们面前,和我们自然地去交流,看可以做哪些事情,对我们来说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没有想得太多。

秋凉:2016年天津台曾经拍过一部12集的专题纪录片《海外书店》,选了7家代表性的海外书店,比如日本的内山书店就是主导了日本和新中国外交的一家百年老店,美国的中国书刊社致力于消除中美之间的文化误解和意识形态之间的隔阂,澳大利亚最大的华文书店中华书籍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学在西方首次获得合法地位,法国的凤凰书店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登陆欧洲的第一站,英国伦敦有家光华书店,包括在巴西有个近五十多年的文昌书局,可以说在推广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这些海外的华人书店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在海外开一家华文书店确实很难。这些年毕业后留在米兰的留学生也有些人选择文化领域的创业,Patty你作为过来人,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12集纪录片《海外书店》

Patty:我觉得在全球范围做单纯文化事业的人真的很少的,除非特别有钱,像我们既没有钱,这中间不单是我们的努力,也是一个祝福的事情吧,也是有很多人的帮助,真的是不容易,走到今天没有信心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如果让我自己来做,我知道自己是做不到,是因为今天有这样一个团队,大家的目标是如此的一致,价值观这么的统一,所以这个店还在,还走得不错。但如果自己创业的话,对本地的情况又不太熟悉的话,我觉得一定要思考,其实正常的方式是你先找到一个利润的支撑点,然后再找个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发展得更多,如果一开始就跳到文化的话,就会比较艰难,我们是经历过这个阶段的艰难的,诚实地说是真的非常地难。

秋凉:你们目前运营的情况和当时的初心有保持一致吗?

Patty:我觉得跟我们的初心是保持了一致的,就是大家能够把一开始的东西保持到今天,一直没有变过,当然我们的做法是不断地调整,做点有价值的事情,不单单是一个商业的事情,让大家来这里聚一聚,聊一聊文化的事情,就非常简单。如果是谈论赚钱的话,其实并没有在赚钱,一直在亏钱。其实我们一开始在畅想未来的时候就畅想了十家分店,但是后来发现一家都比较难(笑),但走到今天,大家信心还是蛮大的,经历的困难很多,但是都过来了,所以非常坚定说,我们希望最初的想法可以到最后。

秋凉:开一家独立书店是很多文艺青年的梦想,但这年头开书店不太可能是为了赚钱。在这里我推荐一本来自英国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书店》,这位作者可谓是大器晚成,年轻的时候做过老师,经营过书店,二战期间在食品局和BBC工作,58岁才开始文学创作,并一直写作到79岁,共创作了9部长篇小说,多次获得布克奖提名,被《泰晤士报》列为“自1945年以来的50个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之一。

《书店》这部小说讲述的是50年代末的英国,女主角弗洛伦斯在丈夫去世后,来到偏远的海滨小镇哈堡,在这个不足千人的小镇上倾其所有,开了一家小小的书店,这也是当地唯一的一家书店,在此之前,小镇上的所有人都从来没有接触过文学,书店的出现也使得这个小镇发生了变化,催生了新的故事。女主角开店的念头非常简单,只是因为认为小镇应该有一家书店,就像是应该拥有面包和牛奶一样,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像开书店这样的行动仍然属于理想主义者,常常会面临误解和挑战,但也正是书店的到来,搅动了旧空气,带来了新气象。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书店》(2017)

秋凉:感谢Patty做客「野聲」电台,也祝福米兰的阿司匹林书店越来越好。

米兰阿司匹林书店一角

感谢收听「野聲」电台,让我们下期再见。❤️


文案策划/秋凉 音乐制作/Adon


CC BY-NC-ND 2.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