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与芒格的对话 扯下了资管行业的遮羞布
虽然我之前一直说富人“为富不仁”“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富人确实对世界的运行和底层财富逻辑有着清晰的认知,这也让他们能够采取尽可能多的手段,规避风险,聚敛财富。
最近看到芒格在生前参加的最后一次《每日期刊》股东年会上的问答,其中芒格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认知可谓一绝,分析他的这段话,相信能给我们普通人,带来很多启发。
提问:ChatGPT给您提了一个问题:“芒格先生,您讲了很多种造成人类误判的心理倾向。请问哪种心理倾向最难克服?您是怎么做的?”
芒格:因为“否认现实”这种心理倾向,人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有时候,现实让人难以接受,人们会自己骗自己,装作事情没有发生。在商业中,如果大环境已经彻底变了,还是执拗地走老路,把钱大笔大笔地扔进去,最后只能凄惨收场。
在资产管理行业,我们也能看到“否认现实”的现象。扣除所有费用,有多少基金经理能跑赢指数?我估计,100个里,大概只有5个能长期稳定地跑赢指数。那些跑不赢的,他们不就是在“否认现实”吗?他们明明做的是无用功,却还向客户收取大笔费用。一个寡妇,把50万元钱交给了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经理每年收她1%的管理费,业绩还不如指数,这基金经理良心何在?没办法,基金经理挣的就是这个钱。他们不可能去考虑什么寡妇不寡妇,有用没有用的。整个资管行业都被自欺欺人的氛围笼罩着。
2000 多年前,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 (Demosthenes) 说过:“人们善于自欺,人们想得到什么,就会相信什么。”(Nothing is easier than self-deceit. For what each man wishes, that he also believes to be true.)人们欺骗自己的例子还有很多。“否认现实”的心理倾向很普遍,也很难克服。
资管行业吞噬了巨额的代理人费用,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没一个基金经理敢面对现实。基金经理要养家糊口,没这些管理费、手续费,他们就没法生活。先保住自己的利益再说,至于客户的利益,他们顾不了那么多。
伯克希尔不一样,《每日期刊》也不一样。盖林和我没从公司领过一分钱,我们不拿工资,不领董事薪酬。我用自己的电话谈生意,用自己的车办公事,从来没让公司给报销过。像我们这样的,太少了。伯克希尔、《每日期刊》如同鹤立鸡群。
目前,期刊科技制定了一项股权激励计划,我们准备了100万美元的《每日期刊》公司的股票。这100万美元的股票不是公司发行的,而是我个人赠予公司的,让公司用这部分股票激励员工。这个做法是我和比亚迪的王传福学的。
在比亚迪的发展过程中,创始人和董事会主席王传福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股票,用于激励公司高管。他没让公司发行股票,而是自掏腰包。去年,比亚迪爆发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强劲增长,比亚迪的税后净利润预计可达160多亿人民币。
作为汽车行业的一股新生力量,比亚迪160亿元的成绩单十分亮眼。俗世中,人们堂而皇之地追逐自己的利益,哪管什么道义不道义。《每日期刊》、伯克希尔、比亚迪不一样,在这里,仍然能找到资本主义的古风道义。
在这段话中,芒格对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确实,从现实来看,又有多少基金经理能跑赢指数的。
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完毕。去年公募基金共收取管理费用1458.26亿元,但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的净利润则合计亏损1.47万亿元。
之后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落下帷幕,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继第二季度亏损近2200亿元之后,第三季度再亏3471.32亿元。截至前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的基金利润由盈转亏,累计亏损超过2045亿元。
我们买基金的目的是,因为基金经理学历更高,经验更丰富,手上工具很多,还有团队打辅助,所以我们愿意交一点管理费给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让他们帮助我们打理资产,换个角度说,基民雇佣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希望借由他们的手,实现自己财富的保值增值。
我并不认为,基民在这个过程中是“自欺欺人”,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人收了钱了,应该给出专业的意见,到底是该“进”还是该“退”。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只能“进”不能“退”。
是,今年权益市场表现不佳,诸多老基金业绩持续低迷,投资者持有体验没有明显改善,而新基金的发行也格外艰难,或创下近5年来的发行新低。
那就该采取守势,甚至该清盘的就清盘嘛,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
2023年是公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的第25年。回顾今年前三季度,一方面,公募基金继续着增长的步伐,总规模已经远超28万亿元。尤其是ETF的大发展,是今年以来的一大亮点。
如果有基金说环境不好,建议投资人“撤退”的话,就会被当成“异类”。就好像之前的那封“‘鼎泰公司’致投资人的信”。
我们郑重建议各位投资人全部赎回本公司基金的份额。因为,股市已失去长期价值投资的基础,我们作为基于企业基本面的长线投资策略已经失效。最后,今年四季度很可能有小幅反弹行情,我们争取在顶部将全部头寸变现,各位投资人可根据自身判断提出赎回。
环境不好,咱就不要投了,养精蓄锐,等行情回暖了再说,我认为建议投资人赎回的策略,是中性的,确实是在为客户着想。
只不过忠言逆耳,最后鼎泰资本出面澄清说:个别员工看法,长期看好资本市场前景。
那我就想问了,长期看好,请问是多长期,一般来说,短期和长期的划分就是1年,那1年以上是建议投资人再熬几年,5年还是10年?长夜漫漫,黎明将至,但是倒在日出前最后一刻的案例也不罕见,这个时候反而要先活下去,苟住,才有博未来的可能。
环境不好,却拼命唱多,未免有忽悠的嫌疑,只不过基民可能被忽悠瘸了,但是人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该收的管理费倒是分文不少。
所以当基金经理“自欺欺人”,告诉大家,静待花开,拐点将至,未来可期的时候,我们就要谈责任了,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财富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基金经理没管理好自己的财富,那就应当停止注资,不再购买,如果亏损不多,可以考虑赎回,如果亏的很多,那看个人抉择了,赎回也行,放在里面不动,寻找其他赚钱办法也是一种选择。
毕竟普通人跟芒格、巴菲特、段永平这样的大佬的差距就在于,我们真的输不起,他们亏了几千万不会影响生活,甚至还有其他现金奶牛给他们创造源源不断的收益,但是普通人如果一次亏了几十万上百万,可能很多年都难以爬起来,因此对于投资理财应该更为慎重,万一没看准,多少年积累的养老钱,可能付之一炬。
所以,芒格的这一大段话,我认为,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远离“自欺欺人”的人,承担起责任守住个人财富,同时破除了基金经理身上的光环,没有为客户赚到多少钱,却收取了巨额管理费,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但是芒格的话,我认为看到点评完资管行业乱象之后就够了,至于说拿伯克希尔、《每日期刊》来进行对比,我认为是自己给自己打广告,毕竟伯克希尔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三季度投资巨亏241亿美元。只不过之前赚的利润足够多,所以就算亏了200多亿美元,也能hold住。
还有后面宣传比亚迪的部分我觉得看看也就行了,感觉也像是在打广告,毕竟他们手上还有那么多的比亚迪股票。而且我也觉得,你作为比亚迪的股东之一,利用自己的名人身份,这么去赞扬自己持股的企业,并不是很妥当,也不会显得很公正。
虽然如此,芒格的话当中,依然有值得学习的部分,那就是谨慎对待资产管理行业,并对自己的财富负责。
参考资料:
生而为人,就必须面对|芒格最后一次《每日期刊》年会问答——搜狐新闻客户端
早新闻|公募基金前三季度累亏超2000亿元——证券时报
2022年公募基金亏1.47万亿,管理费收了1400亿元——机智查
有私募建议投资人全部赎回?回应:个别员工看法,长期看好资本市场前景——澎湃新闻
拆解美股财报|伯克希尔三季度投资巨亏241亿美元,1572亿美元现金总额刷新纪录——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