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更新,只想推荐你们看书
怎么讲,3000 years later,我们居然又更新了。
这次更新前,我和安安老师一起去了一次云南,再上一次一起旅行竟已经是很早之前去Glastonbury。疫情期间的旅行只要不戴口罩还是非常快乐的,竟有一丝回到过去的错觉。心想也是年龄到了,之前从来都是憧憬着BACK TO THE FUTURE电影般的情节,而现在只想回到平淡正常的人生。
倒也不是要写这次旅行的细节(虽然可以对松赞和云南吹1000字的彩虹屁,且在旅游期间成功获得了云南滤镜并谈话间的智商都纷纷下降了50个点),只是在旅行期间因为闲暇所以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虽然是通过手机),但慢慢又找回了读书的节奏。所以落地上海之后就贪婪地问周围朋友要了一圈书,以每天一本的速度扫荡一空,只求能填补一下B格多年未更新的空缺。
《美术馆的秩序》
蓝庆伟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6
《美术馆的秘密》
蓝庆伟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20
Post COVID-19之后,至少国内是逐步恢复正常了。最近又喜迎了影院开门的消息,让我产生了还能回到之前正常生活的错觉。倒是在COVID-19爆发期间,时隔半年多没去看展的我,还是去了一次西岸蓬皮杜找了一下感觉,看到大家进展馆还要排队,还是挺感慨的:年轻人到底是憋不住(感慨的点不对。最近收到了厉害的B格读者的两本著作,非常有趣,可以说是美术馆内行人士为大家用外行人也能看懂的方式来介绍,了解美术馆的运营机制,内部管理,这样在逛的时候才有更加深刻的体悟。毕竟作者本身是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我们的读者怎么都那么厉害),而且有非常丰富的策展经验,但同时这两本书的语言又很平时亲民,有些案例也挺滑稽的,文艺青年学习一下,在晚上喝酒时分享一些谈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骑士的献祭》
那多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0
我一直都还挺喜欢那多,一部分是推理悬疑这一块国内文笔流畅优美的作者并不多见,另外很大一部分是他的三国系列丰富了我青春期时的阅读范围。那多老师孜孜不倦地出书这一点也很让人欣慰:虽然已经没有年轻时清奇的脑洞,文后记也坦承了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警察朋友转述的真实事件(警察朋友真的很重要),但阅读中的感情代入明显更强烈了。虽然并没有什么推理也不太悬疑,而且所有的动机都是爱,使得我对于那多老师前一本书《19年间谋杀小叙》更加偏爱一些(可能我更喜爱猎奇题材),不过也不影响我睡前说“只看10分钟”结果一整本书酣畅翻完的淋漓感受。
《小文艺·口袋文库·33⅓系列》(第二辑)
这个同名书系品牌引进自英国Bloomsbury出版集团,每本书都邀请一个人讲述1960年代以来西方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知名乐队的一张重要专辑。出了第二辑之后才知道有过第一辑(喷了),而且第一辑的时候似乎在圈内还引起了一些纷扰,不过回头看看,乐迷的一些“苛刻”标准和译者作者之间的碰撞也给这套受众其实还算小众的系列增加了一些火花。第二辑的出版无非是国内欧美摇滚乐迷的福音了,毕竟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有一些干货”对于乐迷来说已经是值得一看的选择。
有了第一第二,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第三第四,引进选材会更加丰富多样。B格老师的朋友们分别参与了如下两本书的翻译工作,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我负责转达,不接受批评(。
《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①》
[日]长谷川町藏、[日]大和田俊之 / 耳田 / 拜德雅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再来一本音乐相关的书。之前其实很少听Hip-hop的我,在2-3年前开始,说是被逼也好主动也罢,陆陆续续听了不少嘻哈相关,以及补了一些课。眼看着嘻哈逐渐变成主流音乐,然后最近Hamilton上线,感觉自己也陆续从土摇中升华了(不是。这本书是日本作者所著,同样的东亚文化旁观者眼光去解读嘻哈,文化隔阂相对而言会小一些,历史发展的梳理和分类也更容易被中国读者吸收,基本是一本圈内人士(主要是可特老师)交口称赞的好书了。据说①卖得不错,已经再版了,期待②和③的引进,丰富一下(土摇)之外的音乐知识。
眼看着电影院已经解封,剧场慢慢也恢复了活力,上海电影节终于也定了下来(虽然只能30%上座率加上2个钟头时长我也是吃不准是要怎么搞),《乐队的夏天》熬到了秋天终于也算是录上了,临近几天空窗多看几遍Hamilton就过去了。世界能不能回到过去倒是并不奢望,但破冰的希望还是不能没有的。也是希望以后能更新得更勤快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