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市安利大會| Max Planck 期刊
" 馬特市安利大會" 真是有趣的徵文題目。想了半天,只想到古老的歌曲,黃梅調和校園民歌,不過從之前活動反應看來,馬特市市民平均年齡應是25上下,我的年代太遙遠。本人甚至沒玩過任何電動遊戲。喜歡的日本少女漫畫作者現在都70了, 那時候稱為「花樣的24年組」。代表作是 風與木之詩,奧爾佛士之窗。繪本建築取景來自 Regensburg, 感謝德國古蹟維護落實。亞洲來朝聖的粉絲實地探查, 可認出漫畫書中的城堡。
真讓我想到一可以跟大家介紹的有趣讀物。非常合適家裏有高中/國中生。或者你自己是個好奇,喜歡探索廣雜知識面 --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機構的期刊。
wikipedia 小知識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馬克斯·普朗克的前身是威廉皇帝學會,成立於1911年。在1947年為了紀念前一年過世的前會長,量子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而更名。
協會為一非營利性法人機構,登記在柏林,但中央行政單位是在慕尼黑。主要運作財源由德國聯邦政府科研部及各州政府各出資一半。2004年協會總預算約為12億5千萬歐元。2018年協會總預算為18億歐元。除了各研究所外,尚有國際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學院等附屬機構。截止2011年1月1日,馬普下設了80個研究所和研究實驗室,大多數分佈在德國各地,其中,4個研究所和1個研究實驗室建立在德國本土之外[1]。共雇用約12,000名人員,另經常約9,000名訪問學者於此工作。
馬普所的任務是研究基礎科學,分為以下三個領域:生物學和醫學、物理化學技術、人文科學,涵蓋所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經常緊密與所在地大學合作,但仍為大學外之獨立機構,機構人員不負責大學內部教學工作,並擁用較大學更良好的設備和更充裕的資金,維持其世界級的學術地位。由於不受大學分科的影響,在跨領域研究上特別擅長。
各研究所底下有數個大致上獨立運作的學系和研究組。各由系主任領導,為終身職,在自己的系上有近乎絕對的權力,可自行決定雇用和經費使用,研究任何他感興趣的科學問題。在系主任退休時,該系結束運作。
這學術機構期刊內容包羅萬象。除了科技新知,更少不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介紹。連非常冷門的考古,林業也有。
登記後會免費收到德文紙版本。連郵費都不用付。 看到這你可能想,我又不會德文,有什麽好看的?現在說到重點, 上這個網站可以看/下載英文電子版。
科學雜志報道研究所當前研究課題發展。是以一種普遍可理解的方式介紹科學主題, 有科普的意義在。所以撰寫能盡量淺顯。一般老百姓是看得懂。
我也愛,雖然有時半看半猜, 但也叫我看的津津有味。
印象深刻的有一篇關於檔案學。 提到研究唐代宮廷荷花種植以及收成之後之分配記錄。
有一篇討論到基因剪刀。
有篇報導西班牙某一個時期。在三種不同宗教-社會-倫理背景下的共同學習/慶祝體。
這份期刊從孩子國中時候開始訂閱。
初期他們小,没興趣,只有我在看。慢慢的, 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他們翻着揀出有興趣的看。後來養成習慣,期刊到了總是會翻翻。看到有意思的,會和我們聊。
如今兩人大學搬出去唸。自個兒在宿舍也訂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