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冰和去冰

蒟蒻魚
·
·
IPFS
·
但願他下次提要求的時候記得冰是被「去」掉的, 而不是「走」出來的。

       粵語和國語,在日常生活的的用詞遣字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地方,純屬文化或習慣差異。當我們從粵語的環境轉到國語環境生活,還沒有完全學習好台灣國語之前,總是忍不住在言語間透露出粵語的用字習慣,結果有時候說出來的話不倫不類的,自己也覺得很好笑。

        話說下午的時候,和先生大人一起外出買仙草飲。

       「其中一杯麻煩走冰。」先生大人習以為常地開口提要求。

       「您意思是要做去冰嗎?」 聰明的店員愣了兩秒之後問。

       「是的,去冰,麻煩你囉!」先生大人還沒反應過來,急性子的我已經忍不住接口。

        如果對飲品有特別要求,不想要當中的某些成分,香港用「走」,而台灣則習慣用「去」字。若要問我的話,我倒是比較喜歡香港的說法,同樣是飲品不要加冰塊,台灣的「去冰」,是實際操作的一個動作說明,而香港的說法卻帶有一種漫畫式的喜感,好像當你說了「走冰」,冰塊會自己從飲品杯裡跌跌撞撞地走出來一樣。在香港茶餐廳喝冷飲,通常是沒有「走冰」這個選項的,因為地方狹窄和人流密集,香港的茶餐廳不會預先冰好大桶飲品,然後再給予食客有去冰的選擇,他們所供應的飲品都是接到點單後即刻用熱水沖泡出來的, 需要變成冷飲的時候,加上一大鏟冰塊就是了。同理可知,「微冰」也沒有的,因為零星的冰塊不足以令熱飲變冰。我們通常只有「少冰」或者「正常冰」這兩種選擇, 如果不特別指明就是正常冰,冰塊會塞滿杯子。如果你說「走冰」,估計會換來伙計一頓白眼,想喝熱的直接說熱飲好了,走什麼冰。 只有在速食店喝從汽水機流出來的飲料,我們才有機會要求走冰,因為機器裡流出來的汽水本身是冰的, 加冰的話,冰塊會佔用杯子的體積,還會沖淡汽水的味道,反正我們是一點虧都不吃的就對了。

       經常有研究或報導指出一杯港式飲品裡的糖分有多驚人,為了健康,越來越多人喝飲品前會交代對糖分的特殊要求。不像台灣有全糖、半糖、微糖、去糖這麼多的選擇, 香港茶餐廳通常只有「少甜」或「走甜」兩種選擇,大概對應台灣的「半糖」和「去糖」吧。香港這些年也開了很多的台式茶飲店, 開始和台灣一樣對冰塊和糖份有了精確的分類,但我在香港的時候,還是會遵循自己古老的習慣要求「少甜少冰」。搬到台灣暫居後,我才開始認真根據花樣更繁多的飲品和心情去搭配冰量和甜度,至少我要時刻提醒自己以檸檬汁為基調的飲品要求微糖是會酸掉牙的。

       先生大人對我每天還關心香港新聞感到很是不以為然,在他看來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他怎麼努力忽略過往的痕跡,一些語言習慣還會是固執地停留到他的腦中,但願他下次提要求的時候記得冰是被「去」掉的, 而不是「走」出來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蒟蒻魚就是一條鹹魚!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