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極簡主義者嗎?|極簡理想生活
一年都不買
2008年我執行一年都不買的實驗,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衛生紙等等,其他東西一概不買。在過程中,我漸漸領悟到自己擁有的很多,而需要的非常少。畢竟,我不需要10雙以上的襪子(每天穿一雙,一周洗一次還有剩)。
那年開始,我彷彿大夢初醒,突然看見了過去生活的不合理、沉重與滯礙。
小時候我常常納悶,為什麼家中整理完的清靜感總是無法維持超過一天?為何家中看起來總是雜亂、缺乏美感?大學離家之後,我自助搬家超過10次以上。每次都非常辛苦,尤其是研究所開始累積的書籍,成了上班族之後仍扛著,不願放下。
就此踏上了尋找理想生活的路途。
所需的少
2015-2016年,我與伴侶說書人各扛起了一個大背包與小背包,踏上了環遊世界的旅程。7個月的路途中,我所有的日常用品都在肩膀上。留在台灣的物品,在旅行不到兩個禮拜,就已經忘了大半。
我體驗到所需的少 v.s. 想要的多。
2021年,我實驗了極簡30天,總共斷捨離超過465件物品。Day1極簡1項物品、Day2極簡2項物品、Day3極簡3項物品,以此類推。
我是極簡主義者嗎?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避免使用「極簡」這兩字,覺得用斷捨離似乎比較貼近我在做的事情, 畢竟,極簡是一個如此沉重的標籤,尤其是看過了這麼多極簡達人如佐佐木典士、山下英子、蜜雪兒等等的書籍,讓我覺得似乎只有到那個程度才能稱為極簡。
然而,根據The Minimalists兩位網站創辦人,而他們也是The Minimalism紀錄片的主角,極簡主義是一個工具,為的是擺脫人生中過剩的,並聚焦在重要的事物──於是你能夠找到快樂、滿足與自由。
"Minimalism is a tool to rid yourself of life’s excess in favor of focusing on what’s important—so you can find happiness, fulfillment, and freedom."
山下英子的斷捨離,其實標準並沒有比極簡主義來的寬鬆。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對我來說,這完全是到達了修行層次了。
我認同上述的這兩種定義與練習,也在生活中不斷地反思與執行。 那麼,為什麼之前我無法說出「我是個極簡主義者」呢?
因為我不喜歡被貼上極簡主義的標籤。 因為我感到自己不夠好、不夠格,我還沒有到達「那個」標準 (天知道是哪個)。
關於標籤,語言與文字是為了溝通。
說到極簡主義,每個人想到的都是不一樣的畫面或定義,畢竟每個人需要的都不同。 然而,這個名詞的確可以幫助我們溝通。
我也是用這個名詞去搜尋有興趣的Youtube影片或文章。
關於沒達到標準這件事,除了要更釐清我自己所想望的理想生活樣貌,我也看到了自己沒自信與過於嚴苛的習性。
印象中,極簡主義者Ronald L. Banks在一支影片Ronald L. Banks' Youtube 中直接說出了「如果你正在實行極簡主義,就承認(自己是極簡主義者)吧。」(原文好像是用”own it”之類的句子)
因為校準自己的意圖,有助於對焦與執行。
這句話打中了我。
極簡這個詞讓人以為那是一個終點、一個終極狀態。 但是,它跟人生中所有的事情都一樣,是一段過程、經歷、努力。
我承認我正在練習極簡主義/斷捨離,
我尚未抵達終點 (也許要到死亡的那天),
但我的確感受到愈來愈快樂、滿足、自由。
接下來我會不定期分享關於極簡理想生活的實踐與反思,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 #極簡理想生活
- The Minimalists "什麼是極簡主義"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贊助或拍手,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https://liker.land/gisele166/civic
FB| 拉拉手。環遊世界
Podcast|拉子幸福生活
IG| 喬安納
方格子| 喬安納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