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主主义哲学的特征
在一般的人性哲学、社会历史哲学、价值哲学层面上,主要作为一种经济政治社会学说的社会民主主义,与保守主义(权威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其他学说,具有诸多共同之处,大家都承认一些基本的元素,差别在于各自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并因此而形成不同的结构图式和历史预期。原典马克思主义,本身包含了经济史观、共产主义、具有科学外观的乌托邦主义与人本史观、人道主义、现实可行的社会主义两方面的思想资源,前一方面被“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国际、东方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和发扬,后一方面被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党国际、西方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和发扬,在历史上,这两股思潮的斗争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斗争,也就是说,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是一种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而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几乎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
一、社会民主主义人性哲学的特征
关于人性的哲学,自由主义片面强调人性之恶的自发消解和平衡,而忽视对人性善的信任和发扬;片面强调人的生物性、生存竞争和经济属性,而忽视人的创造性、自我实现和超经济属性;片面强调个性和个人自由,而忽视共性和群体团结。共产主义则把人性善、人的创造性、人的共性夸张到应该和可以在地上建立天堂的地步,夸大到假大空的狂热虚妄程度,从而远离了人性的实际,一旦运用暴力和强制力将这种“伟大、崇高、光辉灿烂”的理想付诸实施,必定并且已经制造出血淋淋的人间惨剧和人间地狱。
与这两个极端不同,社会民主主义在承认人性恶的力量的同时,也特别重视调动、培育、激励、张扬和发展人的尤其是普通人的性善的力量;它在关注人的生物性以及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问题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人的创造性以及每个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它在尊重人的个体性的优先地位的同时,也特别致力于重新阐释和构建人的共性、群体性、社会性,尤其是倡导普通人的互助、合作、联合和团结,以弥补其历史地积累下来的个体力量的不足,同时推动所有平庸的个人转变为优秀的个人。
二、社会民主主义社会历史哲学的特征
自由主义从其原子式个体这一基本的逻辑预设出发,提出一些五花八门的社会历史观,有的人主张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丛林动物史观,有的人主张唯心主义、自由意志论、文化决定论和英雄史观,有的人主张天赋人权的自然法历史观,有的人则干脆否认社会历史哲学的任何可能性,以多元性和偶然性之名,拒绝对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趋势做出任何解释和预测。与此相反,共产主义则遵循其整体主义、本质主义、结构主义、一元论、决定论、直线进化论的逻辑预设,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对社会结构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释,提出了从原始社会出发,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类历史路线图,并自称已经达到了对人类历史的科学认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的基本要点可以归纳如下:
1、社会民主主义综合了自由主义和原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一方面肯认个人为终极的社会历史主体,另一方面也认为个人不是原子式个体,而是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个人”即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个人;他们既具有不可还原、不可替代的独立自主性,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人性和个性力量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到积极、由弱小到强大、由封闭到开放、由贫乏到丰富、由片面到全面的演化过程;他们是社会结构赖以形成的原点和轴心,也是历史演变的原动力和发动机,但社会结构也规定、限制了他们的活动空间和选择机会,历史演变也不以任何一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个人、个体相对群体、整体具有一定的优先性,但社会历史的真实运动发生在个人与群体、个体与整体的相互作用之中,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均不能单方面揭示社会历史。
2、社会民主主义不接受一元论、决定论和绝对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认为推动社会历史演变的力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来自潜在人性层面的善性与恶性、生物性与创造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等等内驱力,而且来自现实存在层面的暴力和诈力、生产力和经济力、精神力和文化力、自然力和社会力、内力和外力都在发挥作用,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足以成为某种决定一切、推动一切、创造一切的本原和本体力量;社会民主主义也不接受多元论、偶然论和相对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而认为所有的力量都是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并且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性质相关的力量组合会成为主导的力量,决定、规定、限定其他的力量——在早期历史阶段,由恶性、生物性、群体性和暴力、诈力形成的力量组合,控制了整个社会生活;在近现代历史阶段,由善性、生物性、创造性、个体性和生产力、经济力形成的力量组合,控制了整个社会生活;可以展望的是,在未来更高的历史阶段,由善性、创造性、个体性、群体性和精神力、文化力形成的力量组合,会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决定力量。
3、社会民主主义整体上持一种历史进化论或进步主义历史观,认定善性终将战胜恶性,创造性终将大于和强于生物性,优良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终将驾驭恶劣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终将取代假、丑、恶、奴役、等级、不公而成为普世价值,人类历史总的来讲是一个向前、向上的发展过程,虽然说目前尚有半数国家和人口生活在极权主义和威权主义之下,但在质量和力量对比上,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占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和强势地位,这让我们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充满信心。但是,社会民主主义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不是直线进化论和单向发展论,绝对不会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神明般的力量会保障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绝对不会相信,历史就像一列沿着既定轨道从原始社会深处奔向共产主义天堂的列车,我们每一个人只需要打一张车票对号入座就可以了。不仅历史上曾经很多次出现过社会的崩溃和解体与文明的倒退和灭绝,而且也不能排除人类死于自己制造的毁灭性核武器和毁灭性环境灾变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人类死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变的可能性。
三、社会民主主义价值哲学的特征
自由主义对真善美的理解,偏重于利己主义的视角,意识到这可能诱惑和引发人性之恶,因此非常重视契约、制度和法律的约束和激励;自由主义也把经济价值放在首位,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价值都是围绕着经济价值来展开的。与此相反,共产主义对真善美的理解,偏重于利他主义的视角,意识到顽强的自私自利的阻挠,因此格外强调精神、舆论和道德力量的约束和激励;共产主义也宣称要超越个人对经济价值和经济利益的追求,而把整个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放在首位。
与此不同,社会民主主义从利己与利他动态平衡的视角去理解真善美的价值,对人性恶和假丑恶的力量,主张同时从契约、制度、法律和精神、舆论、道德两个方面加以制约;社会民主主义注重以政治民主推动经济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公平分配,以社会的力量制约市场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高问题,提出以人本身的自由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首要目标的经济理念和经济伦理。这也是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人本史观和人本主义价值观的改造和扬弃。
在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关系问题上,自由主义更加强调自由的价值,至于平等的价值,不是被忽视,就是被并入自由价值,甚至被严厉否定;在此前提下,自由主义提出的公平、正义、公正理论,基本上就是把正义理解为个人自由的边界和自由人之间的共同游戏规则,古典自由主义、新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是从自由与平等两个价值之间的平衡来考虑正义问题的,我们从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与诺齐克的获得的正义和转让的正义理论,就可以得到清晰的印证。一些自由主义者也说到平等,但基本上理解为人格、资格、权利、机会的平等,对起点和结果的平等三缄其口、不置一词。比他们更为重视平等价值的自由主义者,像穆勒、罗尔斯这样的社会自由主义者,其实也可以说就是社会民主主义者了,或者说左翼自由主义者其实就是右翼社会民主主义者。
与自由主义恰好相反,共产主义显然是把平等作为第一价值,至于自由的价值,不是被看轻,就是被归结为平等,甚至被彻底否定。马克思有许多关于自由的论述,他甚至认为共产主义是以个人自由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态,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者,他其实继承了自由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很多思想资源,共产主义对他是一个不太合适的、名实不副的能指,用以指称他所说的自由王国和真正人的历史。真正原教旨的共产主义,是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主义,在它们那里,个人自由被彻底否定,平等价值沦为平均主义、整体主义和极权主义,它们所理解的公平正义就是这种否定自由的平等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哲学,确认自由优先的原则,但让平等紧随其后,而正义就是自由与平等两者之间的一种动态的平衡。鉴于自由主义在历史上率先出现并成为主流思潮,占据优势地位,晚出一点的社会民主主义,虽然在原理上也承认自由价值的优先性,但为了获得思想、学术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等地位,就不得不把重点放在平等价值的弘扬上;鉴于自由主义基本上是拥有较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的精英阶级和阶层的价值观,而劳动大众和底层民众却全面处于弱势地位,为弱者代言的社会民主主义在很长时间也就着重强调平等价值而相对忽视自由价值,只有在社会民主主义运动蔚为大观的时候,才重申适用于包括底层民众在内的每个人的自由价值的优先性。
哲学家不一定是社会民主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不一定有系统的哲学思想,但社会民主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治社会思潮,的确具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和哲学资源,这从一些著名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家,如伯恩施坦、考茨基、饶勒斯、勃鲁姆、阿德勒、西德尼·韦伯、托尼、贝弗里奇、罗素、拉斯基、张君劢、张东逊、罗隆基、坦尼鲍姆、加尔布雷思、缪尔达尔、熊彼特、勃兰特、帕尔默、阿玛蒂亚·森、斯蒂格勒、詹姆斯·米德、吉登斯、皮卡迪等人的著述,以及从与社会民主主义有许多交叉共识的社会自由主义者穆勒、格林、霍布豪斯、霍布森、马歇尔、凯恩斯、加尔布雷斯、柏林、狄尔泰、涂尔干、韦伯、波兰尼、奥本海默、詹姆斯、杜威、冈帕斯、康芒斯、罗尔斯、德沃金等人的著述,都可以看出来。本书对社会民主主义哲学思想的表述,并不是对这些思想家们的哲学思想的系统的学术梳理和总结,这将是一项洋洋百万言的专题研究的任务,但本书站在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思潮之间表述的这些哲学思想,应该说具有某种结构性的优势和方位上的准确性,这些思想将会被贯穿到后面关于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论述之中。
王江松文集(1~4)销售链接
亚马逊:1、卷一:《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
https://www.amazon.com/s?k=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ref=nb_sb_noss
简介:在最近四十余年中国的启蒙运动和社会运动中,作为宪政民主右翼的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宪政民主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在时间上晚出、在影响上微弱。自从2010年中国劳工运动兴起以来,社会民主主义就被推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了,正像欧洲劳工运动曾经把社会民主主义锻造成了欧洲社会和世界范围内一支基础性、结构性的思想政治力量一样。本书从哲学、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出发,全方位阐述了中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学理、根据、源起和发展前景,以及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伟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关键性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作者对其亲身参与的十年中国劳工运动的总结和提升,可谓字字呕心,句句沥血;这是作者生命体验和思想探险的结晶,处处洋溢着深挚的社会责任感、鲜活的知行合一风格和无畏的理论勇气。
2、卷二:《劳动文化学:当代中国的劳工意识》(上下册)
https://www.amazon.com/s?k=劳动文化学&ref=nb_sb_noss
简介:谈到文化,人们大都想到的是贵族的、士大夫的、资本的、权力的文化,很少有人想到一种独立而完整的劳动文化或劳工文化。本书与它的前身《劳动哲学》(人民出版社,2012)一样,是由作者在汉语文化圈中首创的劳动哲学和劳动文化学研究成果,其宗旨和中心思想是,劳动者和劳工阶级要成为独立而完整的历史主体和社会主体,要发起卓有成效的组织行为和集体行动,要作为宪政民主左翼力量积极地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就不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和文化,否则就永远只能蹒跚地、被动地跟随在别的阶级之后。 所谓劳动文化,是文化的劳动化或向劳动的回归,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伸张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所谓劳动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紧紧抓住劳动的精神性、主体性、主观性方面,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把劳工哲学意识、劳工经济意识、劳工政治意识、劳工心理、劳工伦理、劳工法律意识、劳工审美意识、劳工文学、劳工艺术、劳工文化传播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劳工文化体系。
3、卷三:《致敬底层: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上下册)
https://www.amazon.com/s?k=致敬底层&ref=nb_sb_noss
简介:这本书是对当代中国第一次劳工运动高潮的同时态的亲历、追踪、记录、呐喊、思考和传播,围绕着四个主题构成了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劳工界需要自己的代言人和思想家、 中国社会转型与劳工运动、关于劳工问题的思想争鸣和理论探讨以及关于劳工运动的评论、文告、声明、访谈。正像作者在序言《从倾听底层到致敬底层》中所论述的,这表明中国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正在与底层民众相结合,与他们一起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生活价值,追求宪政、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 本书深刻而厚重的苦心孤诣在于,知识分子和中间阶层,既不能弃底层于不顾而径直追求自己的目标,更不能愚蠢地把底层民众推到极左或极右那边去。中国的社会转型,有赖于依托中产阶级的宪政民主右翼与依托劳工阶级的宪政民主左翼的团结和联合,否则必将长期陷入转型陷阱而无法自拔。
4、卷四:《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
https://www.amazon.com/s?k=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ref=nb_sb_noss
简介:本书是《致敬底层: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一书的姊妹篇,精选了二十来个发生在本世纪一0年代中国劳工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劳工集体维权经典案例,客观记录和描述了这些事件的过程,对其成败得失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评论,像教科书一般向劳工大众和社会公众介绍劳工运动的优势和弱势、战略和策略、经验和教训,同时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和思想学术价值。 由于遭受强力打压,以珠三角地区为主的第一波劳工运动目前已经陷入了低潮,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劳工还将再一次、很多次奋起。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必将载入当代中国劳工运动和社会运动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