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還稅於民」

喃喃字嶼
·
·
IPFS
·

近日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的「還稅於民」你是否有跟到呢? 不管怎樣,先來說說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依據目前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說法: 要還稅於民,首先得編預算、經立法院通過,再來,還得考量財源從哪來;官員進一步解釋,所謂超徵,是實徵數高過預算數,這是總預算的部分,但特別預算財源多半是舉債支應,計入這部分,事實上仍是赤字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還稅於民的規劃。

參考新聞連結:

https://tw.news.yahoo.com/%E7%A8%85%E6%94%B6%E8%B6%85%E5%BE%B5%E9%82%84%E7%A8%85%E6%96%BC%E6%B0%91-%E8%B2%A1%E9%83%A8-%E7%94%A8%E6%96%BC%E6%B8%9B%E5%B0%91%E8%88%89%E5%82%B5-%E5%A2%9E%E5%8A%A0%E9%82%84%E6%9C%AC-141847962.html

上述這句話乍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卻不知哪裡怪怪的,而且越聽越覺得不舒服。

後來我明白為何這句話會讓我感到不舒服,因為這句話名義上正確但實際裡卻是個謬誤。

為何這樣說? 因為財政部對於超額稅收4500億的概念與人民所認知的是有落差的,而且這落差還不小。

先說人民認知的超額稅收,超額稅收4500億代表的是政府要求人民多付出的血與汗,背後代表著多少疲憊與辛勞,既然政府預收了人民的血汗,理當有餘額時就應補償回給人民,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財政部的說法卻是: 因為年度還有特別預算的關係,所以稅收實際是有點短促的。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特別預算(一樣為人民的血汗)讓人民原本多餘付出的血與汗不在多餘,甚至還有點不夠? 只能說這種說法聽了讓人難受。

我只能說這些官僚真的跟民眾的距離太過遙遠,他們眼中的世界只有數字、報表、計算公式,他們忽視了這些數字與計算公式背後所支撐的是每一個人民的心,沒有這些人心當作後盾,你哪來的數字與報表。

既然政策的基礎起於人心,當然在考量政策時也必須以人心為本作考量,而不是只為了好看的數字,或者為了下台一鞠躬時能張口閉口拿出來炫耀的政績。

以下連結可以看到台灣負債佔GDP占比(約28),跟其他國家比真的財政算好的,我想台灣不會因為一次還稅於民就金融風暴或變得與斯里蘭卡一樣;但卻會因為還稅於民讓每個人的生活有點不一樣。

https://www.stockq.org/economy/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