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林安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自由撰稿,如何从0开始做到月薪几万? | 100个不上班的人

林安
·
·
从一开始辞职后的0收入,到如今比不上班时翻了几倍的月薪。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考研失败、帮人代笔、先后与豆瓣阅读和某知识付费平台签约、上线十几本电子小说等诸多事情。有过焦虑得睡不着觉的夜晚,也体会过写完一篇专业稿件后难以抑制的成就感。随着这几年内容创作和知识共享越来越受大众重视,从前大家观念中“难以靠写字养活自己的自由撰稿人”开始有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变现渠道。

工作几乎占据每个人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时间。所以工作开心与否,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过去,人们在事业单位有一份能做一辈子的“铁饭碗”,就很满足;现在,互联网创业的热潮打破了人们对一份稳定事业的期待;与此同时,自由职业、斜杠一代正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是时候重新定义工作了。不做朝五晚九的上班族,工作还有多少种可能?一个不上班的人,又将如何存活于世?

在这个宏观庞大的社会问题下,我试图从一个个微观个体中寻找答案。我将陆续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希望从这些人的生活中,你我能得到答案。

今天是“100个不上班的人”第五期,分享的是工作3年多的市场人,如何在辞职后的半年时间内,成为一名月薪几万的自由撰稿人。

葛亚坤
26岁  北京
自由撰稿人/小说作者

在葛亚坤的豆瓣阅读作者主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最焦虑作者没有之一”。

距离2017年7月从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辞职做自由撰稿、写小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

从一开始辞职后的0收入,到如今比不上班时翻了几倍的月薪。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考研失败、帮人代笔、先后与豆瓣阅读和某知识付费平台签约、上线十几本电子小说等诸多事情。有过焦虑得睡不着觉的夜晚,也体会过写完一篇专业稿件后难以抑制的成就感。

随着这几年内容创作和知识共享越来越受大众重视,从前大家观念中“难以靠写字养活自己的自由撰稿人”开始有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变现渠道。

葛亚坤作为其中一员,其不上班的人生经历可能只是这类人群中的一个缩影。乍听之下没有太多波澜起伏的故事,但细品之后会发现,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波流暗涌。

不断试错 发现内心所爱

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写文章,五年级就开始写长篇小说的葛亚坤从小就有一颗热爱写作的心。由于父亲是一名军人,四年级和父亲一起从山东老家随军到北京的他,刚到北京时人生地不熟,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只能通过在家读书解闷。

“我爸爸在部队里是做保密工作的,所以家里有很多谍战、情报类的书。平时没事做的时候我就读那些书,读得多了也就开始自己写了。”谈起写作的源头时,葛亚坤这样解释。

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写作的习惯保持了下来,从诗歌小说到散文随笔,写作的类型也一直在发生变化。

但即便是如此热爱写作的他,在学生时代也从未想过以后要以写作为生,因为在当时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写作产生不了经济收益,应该等退休以后再做”——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共识。

于是2014年毕业后的葛亚坤,进入了一种“不断折腾、反复试错”的状态之中。

他在北京中关村的互联网公司做过市场助理,也去山东烟台创业开过西餐厅,之后又回到北京做了几个月的商务BD,发现自己不适合后,又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主管。

3年时间里,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的葛亚坤平均每半年都会换一份工作。正是在这些不断尝试和试错的过程中,他逐渐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性格里的优劣势和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比如在烟台开西餐厅,虽然半年时间里西餐厅运营得还不错,也在当地做出了名声和口碑,甚至吸引来了不少加盟商,但由于葛亚坤和他的合伙人都太年轻,没有强大的管理经验,导致日订单量超过300单就控制不住——不是后厨的水平不稳定,就是送餐员的配送协调不过来。

葛亚坤的餐厅主营健身餐

再加上当时餐厅周边已经开始有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在模仿他们,为了避免将来的恶性竞争,葛亚坤决定趁着当时餐厅的生意和名声还不错,把店给转让了。虽然最后赚了几十万,但算下来发现,开店半年赚的钱其实和在北京上班差不多。

于是葛亚坤又重新回到了北京,进入了一家做高端餐饮的互联网公司做商务BD。由于他有餐饮创业的经验,又比较能说,几个月的时间就被提升到了商务总监的职位,带领一支20多人的团队,与此同时,他在管理上的短板再次暴露了出来。

“通过这两段经历,我渐渐发现我不适合从事与人沟通协作的工作,之前创业的时候与创始人的沟通也存在很大问题。” 很快,葛亚坤就提出了离职。

从那时起,他心中就衍生了专职写作的想法,但那时的他对于“写作能否养活自己”这件事情仍然存有疑虑。为了解决这些疑虑,辞职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他把自己关在家中写了近十篇小说,其中最短的一篇约一万字,最长的近九万。这些小说后来全部投稿给了豆瓣,现在均已在豆瓣阅读上架。

葛亚坤在豆瓣上的部分小说

“我当时很着急,过完年后就要出去重新找工作了,在那之前,如果我花一个多月时间写的东西能带来机会的话,之后就可以坐等回报。”葛亚坤说。

但是豆瓣阅读的审核时间比较漫长,一般在1-3个月左右。所以2017年7月之前,仍然对写作能否养活自己存疑的他按耐不住内心的焦虑,抱着“不能做自由职业的话,就找一个以写东西为主的工作”的想法,又出去找了一份新媒体运营主管的工作。

幸运的是,2017年7月,豆瓣阅读的几篇小说均通过了审核,并且邀请他成为签约小说作家。这意味着他以后写小说有收入了,按照当时的合同和他自己写字的速度来看,一个月光给豆瓣写小说,也能赚一万块。

于是7月底,他向上司提出了离职。

“上司当时挺不高兴的,问我辞职是为了什么?我说想写小说,上司就说了些挺难听的话,例如将来会饿死啊什么的。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只能陪着傻笑,一边笑,一边说:是,我自己也挺没信心的,就是想试一下。”

这是正式辞职半年后,在豆瓣年终总结里,葛亚坤回忆起提离职的场景时写下的话。

于是从“想试一下”开始,葛亚坤正式踏上了自由撰稿之路。

从0到1  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

“万事开头难”,葛亚坤辞职后的道路并没有他计划中顺利。

一开始,他给自己定下的计划是接一些外包软文赚钱。上一份工作时他接过一些软文,写完一篇平均2小时,能赚几百块。这让他觉得自己可以靠写软文维持生计,再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

然而真正辞职以后才发现,不定期的外包软文根本解决不了生计问题。“一个没有签合同的、不定期的任务,不该对它抱有太高期望。”葛亚坤说,直到7月份豆瓣阅读找他签约,才算有了第一份比较长远、稳定的收入来源。

那之后,他把计划调整为“一边给豆瓣阅读写小说,一边准备考研。”他设想在豆瓣签约期间靠写小说赚到的稿费维持生计,如果几年后小说火了,就正式成为职业作家;如果小说没火,研究生毕业后还可以再找工作嘛。

一开始他还为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沾沾自喜,但事实证明:写小说和考研哪一件事情都不简单,同时做两件有难度的事情的结果就是,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那个夏天,葛亚坤一个人憋在通州宋庄那边的房子里一边写小说,一边准备考研,房子周围既荒凉又没有WiFi,日子过得清苦又憋闷——既没有通过撰稿赚到多少钱,也没有心思安心准备考研。与兜里的存款一日日突破底线一同发生的,还有考研日期的日益逼近。

专心写小说?不甘心放弃考研;专心考研?又害怕断了收入...

在内心的焦灼与各种欲望的撕扯中,葛亚坤终于熬到了12月考研结束。

“考研结束后的感受是什么?”我问他,“说实话,有种解脱的感觉。”葛亚坤说,考研的结果是预料之中的惨败,那以后他马上就投入到了小说和稿子的写作之中。

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就写完了7篇稿子,效率是一般写手的3倍以上,常常写完后整个人都处于麻木状态,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当初拍脑门儿做决定踩过的两个坑,无疑给葛亚坤上了生动的一课:重要的事情,一次只能做一件。

代笔风波 撰稿圈的那些事儿

虽说豆瓣阅读的签约合同给葛亚坤带来了每个月的固定收入,但和自己上班时的工资比起来,这些钱还远远不够。但促使他不断寻找新项目的动力并非金钱压力带来的,而是内心的焦虑。

考研那段时间是葛亚坤内心最焦灼的一段时光。某天在一个新媒体写作群里,有一个保险公司的人在帮一家著名出版社招外包写手,开出的条件是五六千字的稿子1000元。

由于内心焦灼,葛亚坤很快就加了那个人,当时群里共有20多人报名,但是通过中间的层层筛选和反复修改,一篇1000块的稿子前后竟耗时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最后还在参与的只剩下4人。

“我因为内心焦虑,又不想前面的付出白费,所以一直硬着头皮修改一遍、两遍、三遍…”葛亚坤说,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有人退群,但好在咬牙坚持下来后,修改意见已经从第一次的“从头改到位”,变成修改“局部措辞和逻辑问题”了。

但到第二期稿子时,甲方的要求依旧十分严格,群内剩下的几个人终于忍不住和中间人吵了一架,最后倍感为难的中间人干脆把甲方的联系方式给了他们,葛亚坤说这算走了个“狗屎运”,让他得以直接和那个所谓的“甲方”对接。因为对接以后他发现:原来每篇稿子的稿费是3000元,那个中间人赚了一倍以上的差价。

此后在和“甲方”的直接对接中,葛亚坤又完成了第三期稿子,并在11月中旬拿到了4500元稿费,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葛亚坤在某知名知识共享类APP上看到了自己的那篇文章,署名却是那个中间人的。他这才明白原来所谓的“甲方”也不过是另一个中间人而已。

于是葛亚坤直接给APP的负责人发了邮件,希望能直接与他们对接,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双方沟通清楚前因后果后,对方同意按照一个字一元钱的价格与他签署合同。

至此,葛亚坤又多了一份可以通过写作获得的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通过这次“代笔”事件,他也了解到原来“代笔现象”在撰稿圈中十分常见。但他并不把这次经历作为一次教训,反而感激它让自己在不断修改稿件的过程中学到了撰稿的规范和套路,并且最终得到了与平台方直接签署合同的机会。

现在在网上搜索“征稿”,会看到无数公司和出版社的需求,但作为一个自由撰稿新人,很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百度搜索“征稿”后出来的信息

这时候有一个中间人进来,以资深撰稿人的身份告诉你各种套路规范,在他的培养下去入门这一行,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机会。然后通过帮别人代笔一段时间,熟练掌握撰写稿件的技巧后,再自己去找甲方对接,成功率也更高。

葛亚坤后来帮一些名人代笔写过20多篇文章,也帮某学者写过一本书,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基本一个月时间写完,按照一个字一块钱的标准付费。

“在撰稿界,这是一条比较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资深撰稿人到后期,名声和资源积攒到位以后,会招一些写手去帮他写书,他做审核管理。”葛亚坤说。

自由撰稿  当焦虑成为一种习惯

如今,葛亚坤已经和两家平台签下了比较稳定的合同,有了这两份合同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撰稿工作,他的收入也从最开始的难以维持生计,变成了比上班时翻出几倍。

但即便如此,焦虑感还是常常伴随左右,这种焦虑主要来自对写作和市场的不可控,并且不同阶段焦虑的点也不一样。

比如刚辞职时,他经常因为稿子的事情焦虑得睡不着觉,既担心甲方解除合作,也担心稿子通不过审核。

“写作是一个创意工作,没有一个标准在里面。比如跑步,100米只要跑够多少秒就可以算合格。但写作写到什么程度算合格?没有标准。所以初期自己写稿没有把控能力,只能去模仿别人,很难百分百确定写完的稿子一定能通过审核,挣回来钱。” 这是自由撰稿初期葛亚坤的焦虑。

后来随着撰稿能力的不断提升,稿子能否通过审核的焦虑减少了,但怎么去平衡理想与商业的关系,又成了新的焦虑。

就像他认识的一个畅销书作家,之前写商业性的悬疑科幻小说,在市场上卖得很好。现在想转茅盾文学奖的严肃小说风格,写了几十万字,市场反响却一片惨淡,于是不得不重新回去写商业小说,但那并不是他真正想写的东西。

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们,葛亚坤认识的很多编剧、导演和畅销书作家,也每天都在焦虑这些事情。

而现阶段葛亚坤最大的焦虑是怎么分配写小说和稿件的时间,以及需要给自己定一个每月到底要挣多少钱的标准。因为他每多工作一小时就可以多挣几百块,每个月再多工作几天,可以再多挣几万。如果不给自己设限,可能会陷入这种无法满足的状态中,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不够,最后把自己弄崩溃。

而作为一名已经入门且收入还不错的自由撰稿人,葛亚坤现在的状态是一个星期工作六天,一般从早上八点开始写到晚上8-9点,有特殊任务时会写到凌晨。

他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如果是写小说,每天至少要写5000字以上;如果是稿件就3天一篇,大概6500字左右。

前阵子他接了一个写书评的活,工作节奏是50万字以内的专业书籍两天内看完,然后花一天时间写稿,强度非常高,但由于审稿的都是行业内的大咖,稿件能得到他们的修改建议,写完很有成就感。

这就是葛亚坤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听上去并不比上班轻松,且日子似乎有些过于枯燥。但这其实是他想要的一种生活状态: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还可以靠写字换取粮食。

未来,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通过1-2年的时间写稿成为一名专业的撰稿人,攒一些钱然后专职写小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三年后可以靠小说盈利,比如通过出版或影视改编赚钱,或者已经有了稳定的读者群。如果三年后还没有达到当初给自己立下的标准,就会考虑重新上班。

至于焦虑,这是一个写作者始终无法摆脱的“寄生虫”。有时焦虑的时间长了,反而变成了一种习惯,变得不那么焦虑了。

“我现在有时发现自己对自己已经比较放心了,还会担心这种状态会不会太危险。”葛亚坤说。

看来焦虑已经成功融入到了他的体内,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后记

常常有人说“不要把你的兴趣变成工作,否则你会失去你的兴趣”。但自从开始做“100个不上班的人”独立采访计划后,我渐渐发现这个世界上真正活得自由、开心的那一群人,都正在做着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的事情。

也许那些事情无法为外人所理解,甚至被评价为枯燥无味。但我始终记得刚毕业时看日本电影《编舟记》时,被深深击中的一句话“年纪轻轻就找到了毕生的事业,仅此一点就很幸福了,接下来只要一个劲儿地往前走就好了!

不把年轻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消磨时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希望每个人都能早日找到值得自己付诸终身的事业与内心所爱。

然后,倾尽全力,一直走下去。

更多写作干货

自由撰稿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个需要自己判断遇到的客户可不可靠。作为一名撰稿新人,初期接的活稿费都比较低,谈合同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你跟对方谈合同,就会错失这个机会。

我的建议是:如果这个活比较小,也不费太多时间,就帮他试写一篇,如果写完一篇对方不给钱还让你写下一篇,就可以停止了,纯当练笔了。

但如果是比较大的活,比如写一本书稿。就先给他写3000字的试稿,如果对方觉得ok,就先签合同、预付款,这些都做完了再正式合作。

写小说没灵感了怎么办?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想专职写作,还需要靠灵感写故事,就不太适合做这个。专职作家只要想写,坐下来应该马上就能写,翻一下微博、知乎就能编一个故事出来。

我写《黑客帝国杀人事件》这本小说的时候,就是看了知乎上的一个诈骗方法后马上编了一个故事,当天开始写,第二天截稿,三万字就写出来了。

和天赋文笔比起来,写故事需要的是长时间的锻炼,需要有框架意识,对小说大纲的把控。想一个故事很简单,但故事适不适合写成小说,这个需要自己去把控。

写作新人,有什么写小说的方法可以借鉴?

从模仿开始。如果小说想往畅销书方向发展,就去看下畅销榜,然后模仿它们。比如我一开始想写悬疑,悬疑类的畅销榜是东野圭吾,我就去找一本自己想要写的小说完全按照他的故事框架模仿——看小说首先看故事框架和节奏,模仿几遍之后就知道怎么写了。

其次,我从来不看方法论的书,一般编了一个故事出来,会先在大脑里回忆哪本书和这个故事的框架相似,然后去看这本书。

比如写《交河故城》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和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框架相似,适合用他的线性叙事日记体的形式来写,于是看一遍《太阳照常升起》这本书就去写了。

葛亚坤的小说《交河故城》

写作有哪些常见的赚钱方式?

1.写小说,赚钱方式一般两种:一个是和平台签约会有补贴,卖小说赚不了多少钱;另一个是小说影视改编,这种靠的是机会和运气。

2.写广告,接一些广告公司的软文和文案。听说广告行业的费用很高,一个优秀的广告撰稿人,收入不亚于明星。

3.给杂志写影评、书评、游记。

4.编剧,这种一般挂靠在一家公司下帮他们写剧本。但国内对编剧不太重视,演员、导演、投资方都可以给你提建议,据说收入也不会太高。

自由撰稿每天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我的一天是:早上7点起床,8点吃完饭开始写。写到12点吃饭,1点午觉、2点起来继续写,写到五点多吃晚饭,休息一下7点之前继续写,如果当天任务多写到11点或凌晨,正常写到9点结束。

如果为了钱写一个稿子,需要量产一个产品会比较痛苦。上个月我接了一个短期的活,每天写6篇稿子,每篇1000多字,连续写了4、5天就受不了快吐了。

但写小说还好,写小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写小说有一个缺点是容易亢奋,晚上会睡不着觉。

有什么建议,给想要从事自由撰稿的年轻人?

务实来说,先找一个平台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再去做这件事。因为写东西需要的不是文笔和逻辑思维,而是毅力。当甲方不断提出修改建议的时候你能不能修改完。

如果经济上有困难,不要轻易辞职去尝试这件事,你可能不会被金钱打败,而是被焦虑打败。所以需要准备充分后比较理性地去衡量这个事情,像我之前辞职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去尝试,验证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走通。

再就是不要总是去看一些方法论,多去务实地研究甲方的需求、征稿的需求。不要太自我,撰稿和创作不同,如果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会忽略甲方的需求和标准。

最后,如果没有自控能力和专心能力,平时工作中性格特别散漫的话,不适合做这个,因为自己一个人做后会发现,可以偷懒的机会太多了,但偷懒一天,就一天没有钱赚。

我现在一天工作3个小时一个月也能收获1万块,但我不会一天只做三个小时,具体看你怎么衡量了。

-部分配图来自日本电影《编舟记》-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