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eeJay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所看見的金剛經不說什麼!

SeeJay
·
·

這篇原本發表在Medium《金剛經不說破,你不會知道的秘密》,這裡有再補充一些,標題也改了沒有那麼聳動。


大膽地告訴你,金剛經裡面有邏輯思考、認知偏誤,與正念…,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金剛經被說是最高的智慧,但是版本之間的差異,因為解讀人的派別差異,解釋會不一樣!中間還可能是經過不同派別的人加油添醋!更多的是「發揮式」的解讀方式,我認為這其中必定有「後見之明」與「確認偏誤」的狀況。

那些用術語解讀術語的說法,定義就不清不楚,任何有科學概念的人,大概都不太可能去碰此類的宗教經典,除非心靈上有需求吧~

我之所以會去閱讀,是因為之前父親過世時助念了多種經文,而其中只有金剛經看起來比較正常,沒有太多奇怪的驚人神蹟。

不料,這一看下去,一發不可收拾,找了一堆解釋,這都怪網路太方便囉,太多各方的說法,轟然出現,不只是解讀版本有分不同語言,還有論述、註解、講義、圖解,這個亂象,說亂象可能得罪宗教界人士,但是這麼說也確實是真實地描述了現象呀!

冷靜一下(日本 寺廟)

因此,我想從不同角度(來添亂!),從合理邏輯與批判性思考的方面,想要找出金剛經到底在講什麼普世智慧,讓它被說是最高的智慧,我要從反方向來找出隱藏在深處的秘密,而不是像過去的人們,一句一句的解釋,而忘卻了隱藏在文章脈絡中的寶藏!(嗯~這就像金剛經講的一樣,人們住色而生心!)

首先來講,金剛經的內容主旨是什麼,以免完全沒有看過的人不了解接下來講的東西,它的內容主要是佛陀與須菩提之間的對話,佛陀教菩薩們應該怎麼注意自己的注意力與應該怎麼降伏自己的注意力(或是講念頭、心,都行)。

這裡就不講解經文,而是著重在串連整篇經文,用過去沒有用過的方式來找出現代的「後見之明」,是經文沒有講出來的秘密之處。以下會從理性與感性兩個方面來討論注意力,最後解釋它們兩者怎麼互相幫助。

澎湖天后宮 (by SeeJay Huang)

注意力的理性面

金剛經經文中有「若P則Q」、「若非Q則非P」等等理性的邏輯推論在其中。它的寫法都是從反面表述,這衍生出複雜的道理不可說、無所得的概念。

「努力就一定成功」,這說法就是「若P則Q」,而「不努力就不可能成功」就是「若非P則非Q」。

經文中的例子:「不可以身相(或是三十二相)得見如來」,我們可以解釋為:不可以因為外貌而說對方是開悟的人 ;要成為如來還有其他重要因素。(這些其他因素就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中的非相。就這麼簡單?看來也合理呀~)拿更白話的例子來講,不可因為明星(佛陀)代言產品,就認為那(佛經)是個好產品。

上面那句寫成「若P則Q」的樣子會是:如果他是如來,則他應該有圓滿的三十二相(我不知是否如此,當成假設吧)。但是反過來是不對的!正確的是:即使他有圓滿的三十二相,他不一定是如來。你如果要超解成身相也是空的,我們就談不下去了。

還有這些例子,也都可以這樣來理解:「如果他沒有任一個三十二相,則他不是如來。」、「如果他有個人立場等等,則他不是菩薩」、「如果東方虛空可思量,則虛空不是一合相」。

如來、菩薩、虛空都是錯綜複雜的、難以理解或是解釋不了的道理,我們只能說它不是什麼!而沒有辦法說它是什麼,因此不可說、無所得

你看!這不就是邏輯推論嗎!

中國 黃龍 (by SeeJay Huang)

要懂得怎麼運用

上述這樣一個概念,我們可以運用到很多地方,想成功、人生目標、產品開發、企業經營都是困難的事情。「努力就一定成功」是對的嗎?大錯特錯呀!正確說法是「不努力就不會成功」。

其實,這樣還是有問題!人們看了這句話,還是會自動腦補而錯誤理解:「努力就會成功」,這是我們人腦感性面的問題,是我們天生的因果思維,喜歡正面而有順序的故事。這樣看來,即使我們已經有正確的寫法,還是不夠啊!因為我們大腦天生就是有認知偏誤。

從實際面來想,這個邏輯的影響巨大,如果不能理解而產生錯誤的觀念,是先拒絕了正確的觀念(統計上叫做Type 2 Error),然後接受錯誤的觀念(統計上叫做Type 1 Error),一錯!再錯!後續就會白忙一場,一次錯誤可能還好,更慘的是從這觀念持續衍生出更多一輩子的錯誤觀念(業力累積?),難怪會產生更多錯綜複雜的人生難題出來。那麼怎麼辦呢?

統計錯誤與如實知見的關聯!

證明有不可思議的福德!

這樣來說,人們對於所有需有一個以上的必要條件的道理,都可能會有認知障礙,這樣的因果思維(這不同於邏輯推論),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運作,我們可說一切都是運用這個簡單的因果邏輯所衍生出來的,是一個超級根本的普世智慧!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因果思維並不同於邏輯思考」,就可以避免前述的錯誤觀念,如果能夠理解,並教給別人正確的觀念,一傳十、十傳百,自助助人,自然功德無量。那麼這世間,錯將「有關係」當成「有因果關係」的迷信行為就會少一點了!這是很大的福德呀!

這樣的概念不是只限定在小範圍,甚至能應用至制度面上。拿此次大型傳染疾病為例,社會的運作方式如果是集權體制,大眾的意見被壓制著,或是傳統官僚只能是聽命行事,透過一連串的聽命行事,只聽正面的指示,而沒有反思,累績問題,最終因小破口疏忽的結果,就是大流行。這樣的形式,指出逆向思考、反對者的角色是很重要的!能夠提早發現問題。

如果我們只是誦經、念經,而不反思,能夠理解而破除這些迷障嗎?即使有,效果也是有限。想要有不可思議的效果累積,要將指數型成長的每次影響效果越大越好,並且大家都能認同與理解,最好是形成文化趨勢。

別只是看~(by SeeJay Huang)

不過我們還是要反思,千萬不要不懂裝懂!更不要因為是佛陀說的就覺得正確,葛拉瑪經(這是什麼?請自行Google吧)裡面說得很清楚,為何又不聽呢?

上面的解釋是將經文裡面的意思抽象化出來,但是大部分解經的人們,因為他們都從宗教面來解讀,而不是去看事實是什麼,因此我覺得都會將佛、如來、智慧或是效果誇大的感覺,似乎就有點引誘的味道。如果照金剛經的說法,這樣就有我相了,置入了個人想法,而不是講事實。佛陀教我們要「如實知見」不是嗎?我們為何不能去看其中「樸實無華」的那一面呢?

理性的這一面,就講到這裡,另一面相,感性,是更為息息相關。

其實上述邏輯是從理性這面向的說法,從感性這方面來說:文字的描述方式會影響你的注意力!因為人腦天生地習慣於使用因果思維模式,它不同於上述的邏輯命題推論。因果思維就是用因果律的思考方式,人們習慣於順向的因果律,而不容易逆向思考因果律,從「果」反向思考回「因」。

注意力的感性面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看了這些文字,我們只會將注意力放在寫出來的文字上,這是人類固有的認知偏誤,天生會有選擇性注意力錯覺的發生,其實我們視覺只專注在視角幾度內的畫面,會認為合理也是因為因果思維的關係。

我們視覺也會跟隨著兩人視角而受影響(by SeeJay Huang)

不過,你自以為的理性思考(因果思維或是邏輯思考),其實只是用來服務你的感性,加強自己的信念,很有可能越錯越嚴重。畢竟你根本沒有看見那些「你不知道的東西」,你怎麼會發現自己的理性其實是有問題的。因此,「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為了避免我們的感性太快動作而讓注意力失焦,「四念住」或是「正念」就像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都可以幫助我們強化我們對於注意力的控制,這可以說是強化「注意力的注意力」、「元注意力」。

此外,這些例子也展現了一個沒有講出來的秘密!我們的理解過程就是用譬喻方式,一再地用抽象概念的「等於關係」來說明同一個事實。

理性與感性之間的等於關係

單純的理性思考不會存在,我們的理解都必須依賴我們的感性能力。因而我們可看到佛陀用了很多具體的感受,來幫助須菩提理解。前面提的身相、東方、色聲香味觸法,以及最後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都是如此。

別再只是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想成短暫的存在,而心感悲哀了,因為它不是那樣的意思(可參考後面參考資料,了解我的看法)。那多半也是你的認知偏誤。

咖啡多了拉花,就感覺比較好喝~

好的~有很多的疑問出來了。你說你的金剛經不是這樣的!應該是在講空性、銘印、潛能?如果是,那很好!請也寫一篇出來解釋一番吧!畢竟這裡只是解讀金剛經的一個小小觀念,它可能碰巧與我講的道理一樣,如果你能夠理解並記住,並在日常中想起這個概念(想得到,這最重要),就會對於你的眼界擴展有不可思議的幫助。

好吧~我必須承認,其實我所說就是「後見之明」,各個解讀,哪有什麼對與錯。從金剛經的發展歷史來看,成功與否也就在於,這樣的說法能夠讓多少眾人相信囉!

最後,請特別注意,不要全然相信你自己的邏輯分析,是因果邏輯?還是邏輯思考呢?你的理性思考其實是用來服務你的感性的!自然也不見得要相信我,但是我哪裡有講錯了呢?請告訴我,謝謝大家的閱讀。

請記得分享正確的觀念,就像金剛經講的一樣,受持讀誦而「如理作意」,然後分享,勝過分享滿恆河七寶的福德,我認為其重點是在於分享正確的觀念,這樣的影響力!

我這樣解釋是否清楚呢?(這樣的說法也是金剛經所揭示的秘密之一:我只能說這是我的理解,而不是說道理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

  1. 另有解釋金剛經的兩個重點,在此篇《有邏輯能斷金剛經》,這篇很長,真的很長,花了我好多時間,這篇更多解釋。
  2. 有興趣我對於「如實知見」的看法,請見《搞懂「知道」與「相信」的差別,是開悟的起點
  3. 對於想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感性說法,請看這裡《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