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美联储 读书笔记5
利率政策的局限性,首先影响金融市场的因素很多,利率只是其中一种。更重要的因素是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即市场预期。利率政策如何影响市场预期,取决于投资者对政策的解读。所以降息后,股市按道理会涨,因为货币量增加,货币使用成本降低。但实际要看投资者的解读,如果认为降息会给经济带来支撑,是利好,就会买股票,推高股价。如果认为降息是因为经济数据不如美联储预期,恶化风险大,那就会卖股票,股市下跌。而我们无法提前预知民众对降息的态度,无形中增大了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
第二,联邦基金利率属于短期利率,调整后如何影响长期利率和实体经济也不确定。一般短期利率提高,长期利率也会提高,但是提高幅度和速度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且2004年到2005年美联储连续5次提高短期利率,但长期利率不升反而降了50个基点。可能是中国等国家大量购买美国长期国债造成的,全球一体化打破了固有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关系,而这会直接影响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效果,削弱了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第三,即使可以准确预测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关系,但长期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旧没法控制。长期利率下降后,企业和家庭究竟是用这些资金来投资生产,提高未来生产效率呢还是购置房地产等消费。若投资生产,未来则会有强劲的经济增长。若投资房地产则会引起房地产泡沫。美联储可以通过利率短期影响市场里的资金,但无法控制资金用途。
第四,美联储制定政策时,要面临数据滞后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递交数据慢,所以劳工部是先通过部分数据预估,收到数据后再不断更正数据。不仅如此,利率政策的效果也存在滞后性,因为民众需要时间来消化政策变化,逐渐调整自己的投资和消费情况,所以政策效果不会立刻显现在经济数据中,往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短期难以判断效果。数据的不确定性及政策效果的滞后性,给政策的制定增加了难度,要循序渐进的制定政策,避免给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波动。
第五,用什么工具执行及瞄点也是不断变化的,1980年以前是瞄准货币发行量,提前设定货币发行的增长目标,超了就回收货币,不够就继续发。但难点是货币发行量难以统计,增加了货币政策犯错的风险,且合理的货币发行量的衡量标准在不断变化。1990年开始,美联储慢慢放弃控制货币发行量,改为控制联邦基金利率。理论来讲,这两者是一样的。但是利率有明确的数据,而货币发行量则难以统计,容易因为误差而造成政策出错。
除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还有折扣贷款窗口和储备金率。折扣贷款窗口就是银行可以向美联储借款,但要提供高质量抵押品,且价值高于贷款额。抵押1万的资产只能贷8千。金融机构不愿从美联储贷款,一是折扣窗口的利率高于市场同等利率。二是从美联储贷款会让公众怀疑,公司是否出了问题,导致无法从市场上贷到款,会动摇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更难从市场上融资。所以这个工具并不常用。
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储备金率来调节市场上的资金量,从而改变联邦基金利率。储备金率增加,市场里的钱就会减少,利率就会提高。这个也不常用,因为频繁变化储备金率会干扰银行的日常运营。和前面说的一样,预期稳定问题。另外银行的储备金也是定期检查,而非天天都要查,银行无需每天都要为了满足储备金要求而四处筹款。设定储备金利率的权限属于联邦储备局,而非公开市场委员会,这等于委员会失去发言权,所以这个工具也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