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漂流(之十)

kuleko
·
·
IPFS
·

接下來的兩天,雨時斷時續地下,氣溫也低。我們待在房間裡,只在吃飯的時候才出門。我聯繫W,他說已經安排媽媽在養老院內的別墅區隔離。我又問父親的情況怎樣。 W告訴我還是在C人民醫院治療,具體情況不明。連日來蒐集到的信息都印證了患新冠肺炎的老人比較危險,特別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老人更加高危。我發信息給W:有什麼情況請說無妨,自己對現狀已有心理準備。

被雨困在酒店裡,除了休息就是聊天看新聞,偶爾也看看電視,頻道跟醫院的差不多,但是預設了應用程序,竟然有YouTube。我用手機登錄了賬號,這下子可以看到中文節目了。酒店的房間費要1400元/天,住到14號複查還可以承受,如果時間再長些可有些吃不消。我們開始規劃民宿。最先想到的是熟人關係,輾轉聯繫到兩位可以提供民宿的同胞,約好時間看房。又下載了Airbnb。為了拓展信息獲取渠道,我在google上用簡體中文“日本華人論壇”關鍵字搜索,註冊了2個本地生活信息交流類的中文論壇——小春網和有家華人論壇,還搜到一個功能更完備的app——八幡町。

然後回到微信,關注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又發起了一個名為“日本滯留旅客”的群聊,把群二維碼發到註冊好的論壇裡推廣。從論壇得知,日本使用率較高的手機社交通訊應用是Twitter和Line,於是又安裝了Line。使用Line必須用日本的手機號碼註冊,這下可難住了,再細看,好在還可以用Facebook賬號註冊,順利完成註冊,登錄後發現與微信操作類似,用起來還算順手。得虧提前想辦法恢復了GMS,可以下載到這些“乾淨”的應用。

折騰完這些,頭有點暈乎,點開電視上的YouTube放鬆一下。一則標題吸引了我——日本鞠躬妹子穿著媽媽的旗袍為中國募捐,這一家日本人和中國究竟有怎麼樣的緣? “咦,這是那位鞠躬少女小美嗎?”點開視頻,果真是她。在屏幕上如此清晰地看到她的面容,真是有點感動啊。原來這位小美如此害羞,還要躲在媽媽的背後,卻能夠如冬冬所說“她對著鏡頭這麼緊張,她怎麼可以在街上對每一個人鞠躬……”,真是了不起的姑娘。看完視頻,毫不猶豫地訂閱了發布者——“和之夢”。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成了常看的節目,我也成了竹內亮導演的粉絲。

12號,天放晴,我們再到上野公園,這次參觀國立西洋美術館。展館門口有幅大海報,整幅梵高的向日葵,看下方的小字,是倫敦國家美術館特展,時間從3月3日—6月14日。 “要是能待到三月份,我們就能看到這個展了。”T打趣道。一件作品的著名程度,取決於被談論的次數,這個特展的作品大概是被地球人談論最多的吧,不知我們有沒有機會一睹。

這天不是免費參觀日,孩子仍是免票。主館門廳裡矗立著羅丹的雕塑作品。步入展廳,繪畫、雕塑作品按時代安置,從文藝復興到近代。孩子看得開心,頻頻用相機拍攝,忙不迭地發到說說裡。我理解她的心情,這些作品保護得如此完善,近距離地欣賞經典,怎能不激動呢。莫奈的睡蓮系列之一曾在武漢美術館展覽,但眼前這幅顏色新鮮,筆觸清晰,立於畫前,會重拾對大師的敬仰。

參觀完國立西洋美術館,我們在一樓的餐廳修整片刻,又穿過廣場,來到東京都美術館。一看時間不早,就沒有繼續參觀,T在美術館商店挑了一個筆記本和一方手絹,準備送給S醫生和J翻譯,以作紀念。

傍晚回到酒店,休息時看到一篇奇文——長江日報評論:相比“風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漢加油”。鞠躬少女小美在街頭募捐時背後掛著的橫幅上就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些詩也出現在日本援助中國物資外包裝上。回溯十年,如果用簡體中文在Google上搜索,還可以搜到五花八門的內容,現在Google搜索結果是百度抓取的內容,你必須用繁體中文再搜索,才會有不太雷同的結果。甚至有時候還不得用英文搜索。中文作者要么自我審查,要么被動審查,他們正在用的過濾,屏蔽的方法戕害中文,就是為了他們所說的“自信”。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