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的是「鄭成功」?還是「政成功」?打開《決戰熱蘭遮》確認一下吧!
前陣子,有名嘴在節目上指出郭董的女兒不知道岳飛是誰,並據此指控這是政府刻意在歷史課綱中去中國化的結果。然而,此說立刻遭到打臉,有人翻出國中歷史課本證明岳飛的大名仍舊在上面。
其實,對我們七年級生來說,岳飛的事蹟是否出現在國中歷史課本上,完全不影響我們認識這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還記得,我生平第一次追的劇,是華視於1988年製作,講述岳飛故事的《八千里路雲和月》。我至今對於由何家勁所飾演的岳飛,在行刑前堅毅不屈的表情,印象深刻。
但問題是:我透過戲劇認識的岳飛及其事蹟,究竟是「歷史事實」還是「歷史解釋」?毫無疑問,戲劇中的岳飛,只是對岳飛的一種解釋角度,並非事實。而劇中特別強化岳飛的民族英雄光環,同時也是國民黨政府試圖透過岳飛形象的塑造,深化民眾光復大陸的決心。
因此,名嘴在抨擊現在學生不知道岳飛之前,應該先自我反思:
我所認識的岳飛,是歷史脈胳裡的岳飛,還是那個經過詮釋與塑造的岳飛?
如果是後者,那他對岳飛的認識,比起不知岳飛之名的學生來說,好不到哪裡。
同樣深受政治性解釋之害,而且跟台灣人息息相關的歷史人物是--鄭成功。有趣的是,在國共分裂以後,鄭成功同時被兩個政權作為政治宣傳的工具。對國民黨來說,由於鄭成功反清復明的主張,恰可拿來宣傳反共復國;而對共產黨來說,趕走荷蘭人的鄭成功,正好是解放台灣的代言人。(詳見陳芳明:〈鄭成功與施琅--臺灣歷史人物評價的反思〉)
那麼,我們該怎麼樣好好認識這一位在台灣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呢?我鄭重推薦漢學家歐陽泰的--《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
- 《決戰熱蘭遮》博客來連結:https://is.gd/DdhlR5
不同於以往為政治服務的狹隘觀點,歐陽泰以宏觀視野,借鏡全球史、軍事史、東西交通史、氣候史……等多元視角,帶領讀者了解鄭成功與荷蘭人的這一場戰役在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談到近代中國與西方列強之間的戰爭,在我的印象裡,只記得中國早早發明火藥後,除了製作鞭炮外,別無他用;白白把這項發明拱手讓給西方人,任其製成槍砲彈藥,回過頭來打中國。接著,就是鴉片戰爭以降,中國接連被西方壓著打,打得慘不忍睹、跪地求饒的畫面。
然而,歐陽泰站在歷史修正主義者的立場,指出槍砲其實早在十二世紀中葉已在中國出現,在明朝成立以前,便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事實上,軍事革命是起源於中國,而後傳播至世界各地;直到十八世紀末,歐洲各國才在工業化及經濟革命下突飛猛進,大幅領先亞洲。
所以,十七世紀的鄭荷大戰,中國與荷蘭的科技水平其實相差不多。在戰場上,荷蘭人對於鄭軍所使用的火砲之精良,以及操作火砲技術之精準,感到嘆服,至於鄭軍使用的火槍及軍事紀律,也絲毫不遜色於荷軍。
站在宏觀的角度觀察這段歷史,你不會再被鄭成功的個人光環所迷惑,不會再被有政治意圖的詮釋角度所綁架,從而回歸歷史脈胳,站在東西方交會的高度,重新審視其中的歷史人物。
再者,你會發現這裡的鄭成功 ,和過去為政治服務的鄭成功,形象截然不同:
--鄭成功是收復台灣民族英雄?還是打不贏清朝而退守台灣的戰敗狗熊?
--鄭成功是拯黎民於水火的救星?還是在戰役中任由士兵對平民燒殺劫掠,讓台灣百姓懷念起荷治時稅賦分明、生活安頓的日子的大禍星?
--鄭成功是溫良恭儉的一代儒將?還是脾氣暴躁,動輒處決手下官兵、虐殺荷蘭戰俘、強娶荷蘭牧師的女兒的一代魔頭?
請放心,在歐陽泰的《決戰熱蘭遮》中,你不會見到如此非黑即白的人物價值判斷。他在豐富的中、西方史料的基礎之上,以小說筆法夾敘夾議,盡可能客觀呈現荷鄭戰役的始末,以及鄭成功、荷蘭駐台長官揆一等人的面面觀--兼顧閱讀趣味與歷史事實。
鄭成功雖然是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你所認識的鄭成功,是歷史上的鄭成功?抑或是抽離歷史脈胳,為政治服務的「政成功」?不妨打開《決戰熱蘭遮》,親自確認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