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如何成為極權政府的操縱利器

JC
·
(修改过)
·
IPFS
·
探討了中國政府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平台進行大規模的資訊戰。從假帳號和機器人操縱,到平台算法的不透明性,再到審查機制的漏洞,中共利用這些手段推動其政治宣傳並控制輿論。儘管社交媒體平台嘗試應對這些挑戰,但效果有限,許多帳號被刪除後又迅速重建。文章還強調了國會在監督這些平台上的角色,呼籲議員們提出更具深度和專業性的問題,以提高平台的透明度和責任感。
大量假帳號,概念圖

在這個大數據與社交媒體的時代,資訊流通似乎變得更加自由與透明。然而,現實卻告訴我們,這些科技巨頭的平台正在成為極權政府進行資訊戰的工具。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在這方面的操作可謂爐火純青。讓我們來細細道來,看看這些資訊戰術如何在全球範圍內肆虐,而社交媒體平台又是如何束手無策。

大量假帳號:真真假假的資訊迷霧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些平台上的假帳號和機器人。根據Nisos的一份報告,約有648個假帳號在Twitter上推廣有關新疆的積極敘事,反駁國際上對該地區人權侵害的指控 oai_citation:1,Report: Fake Twitter accounts spread Chinese propaganda。這些帳號通常以機器人形式運作,協同操作,轉發、評論和點贊官方賬號的內容,以增加其可見度和影響力。這些活動無疑讓人懷疑,這些平台上的「熱點話題」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民意表達。

平台算法,概念圖

平台算法:誰在背後操控?

再來談談這些平台的推薦算法和審查機制。YouTube和Twitter等平台依賴複雜的算法來決定哪些內容會被推薦給用戶,這本應該是一個中立的過程,但事實上卻可能被操縱。這些算法背後的邏輯和權重參數往往是商業機密,但正是這些不透明的操作,讓極權政府有了可乘之機。社交媒體巨頭們,是否應該在國會聽證會上解釋清楚他們的推薦和審查機制呢?尤其是當這些算法可能被用來推廣政治宣傳時,透明度顯得尤為重要。

大規模審查與虛假資訊,概念圖

大規模審查與虛假資訊:防不勝防

在談到審查機制時,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平台如何應對大規模舉報行為。大量舉報往往會導致自動化系統錯誤地標記和刪除內容,這給了極權政府一個方便的工具來控制言論。根據Twitter和YouTube的報導,這些平台曾刪除成千上萬個與中國有關的假帳號,這些帳號主要用於宣傳和散布虛假資訊 oai_citation:2,Social media giants delete thousands of accounts pushing Chinese propaganda — Radio Free Asia。但新的帳號會不斷被創建和激活,這種「打地鼠」式的審查方式顯然效果有限

國會聽證會,概念圖

國會聽證會:究竟能問出什麼來?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那些無知的議員們。他們在Facebook和TikTok的聽證會上問出的一些低層次問題,讓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為何不事先進行專業培訓,讓議員們對社交媒體的基本運作有個起碼的了解?當然,除了培訓,還應該聘請技術專家和數據科學家作為顧問,幫助制定深思熟慮且具體的問題。

例如,議員們可以問:「YouTube 的推薦算法如何確定哪些影片會被推薦給用戶?具體說明算法的關鍵參數和權重。」或者,「Twitter 的內容審查流程是怎樣的?哪些類型的內容會被優先審查和刪除?」這些具體的問題能夠揭示平台運作的真相,迫使它們提高透明度和責任感。

結論

在這場資訊戰中,極權政府似乎如入無人之境,利用社交媒體平台的漏洞肆意操縱輿論。而我們,作為用戶和監督者,必須保持警惕,要求這些平台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嚴格的審查機制。同時,我們也希望國會議員們能夠更好地準備,在聽證會上提出深思熟慮且具體的問題,真正起到監督和規範的作用。畢竟,只有了解真相,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言論自由和資訊安全。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C老大哥看著你。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SAT包容性試卷樣板

開發者的故事

玩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