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十五屆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之祈願壇|由《教觀綱宗》爬梳修行的方向
一、人天法為基礎
(一)心中有阻礙時,眼中的世界皆不平;心中無困境時,眼前世界都美好。
(二)持守五戒十善:
1.五戒:不殺生(主要不殺人)、不偷盜、不邪淫(不私通)、不妄語、不飲酒(若是生活上所必須的交際應酬,只要不酒駕喝到酩酊大醉,損壞身體即可。)
2.十善:
(1)身三業:離殺生、離偷盜、離邪淫。
(2)口四業: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
(3)意三業:離貪欲、離瞋恚、離邪見。
不過,大家也不要覺得五戒十善僅是佛教的教條,其實這跟我們從小在家或學校接受的品德教育非常相近,五戒十善只是再次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不必因此感到被束縛或拘束,只要依循善的方向,一定不會輕易犯規。因此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勉勵我們 :「總之,佛教對於戒的要求是諸惡莫作與眾善奉行,凡是有害於身心、家庭、社會、國家、人類,乃至一切有情眾生的事,都要在這五戒十善的範圍之內,盡量不做,否則,就要盡量去做。作了惡是犯戒,不作善也是犯戒。不過,佛教是開明的。如果不知做的是犯戒的行為,雖做了也不算破戒,如果無心犯戒,雖犯了戒,也不成破戒的正罪;如果存心犯戒,結果縱然沒有破戒,還是有罪;如果女人遭受了惡人的強暴,只要女的不感受淫欲的快樂,雖被姦汙了,也不算犯戒,仍然是清淨。犯戒,一定要心、境、事三者的相應相成,才得破戒的正罪。」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第5輯第2冊,頁36-頁37)。取自:法鼓全集https://ddc.shengyen.org/?doc=05-02-011
3.果慨法師分享:
當法師之後最常碰到大眾跟她詢問:「可以看到六道鬼道眾生怎麼辦?」法師解說:「大家的心若不小心掉到別道去,只要輕輕提起覺照,安住在平常法師教導我們的正信佛法,就可以出離令自己感到恐懼害怕的情境。」
所以,我們不用去求神問卜說:「下一輩子會到哪一道去?」只要把我們的一生,濃縮成一天,覺察自己的心大多在哪裡活動?就可以知道下一輩子,我們去哪裡投生的機會比較大。
依儒認為常常愛生氣者,心其實就處在「阿修羅道」。處於天道雖然非常快樂,但卻因為太快樂,而容易忘了修福慧。若是時常愛貪小便宜,非常不喜歡與人分享,就要以布施來戒慳貪,但不必操之過急,在能力範圍所及即可。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專長,無法十全十美。處於人道的我們是非常幸福的,可以藉著人身來成就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例如:隨緣、隨分、隨力、隨時、隨地關心他人,貢獻己力。所以我們萬不可以妄自菲薄,而誤入歧途、為非作歹,應該找尋屬於我們自己有興趣,能夠自利利人的正派職業,方能活出自我,擁有美麗人生。
二、解脫法為過程
(一)佛教徒具有的核心概念:緣起性空
1.不執著人天善法進而修習菩薩道
何謂菩薩行,必須先發「大菩提心」,利他為第一。依儒本身是初學者,也覺得「利他為第一」難度非常高,所以時常聆聽法鼓山「菩薩行」來自我勉勵。現在跟讀者一起來欣賞佛曲之美:
詞:聖嚴法師 曲:嚴子貿
如何成佛道 菩提心為先 何謂菩提心 利他為第一
為利眾生故 不畏諸苦難 若眾生離苦 自苦即安樂
發心學佛者 即名為菩薩 菩薩最勝行 悲智度眾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TQ_zTPUHY
(出處:【菩薩行 】2020僧大-3分45秒版)
2.大梵天王問陀羅尼的相貌
(1)大慈悲心
(2)平等心
(3)無為心
(4)無染著心
(5)空觀心
(6)恭敬心
(7)卑下心
(8)無雜亂心
(9)無見取心
(10)無上菩提心
3.持誦《大悲心陀羅尼經》
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知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
觀世音菩薩說是語已。於眾會前。合掌正住。於諸眾生。起大悲心。開顏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神妙章句。
《大悲心陀羅尼經》簡稱《大悲咒》,咒語是諸佛菩薩密碼,咒語是音聲法門,所以只取其音,建議不必加以翻譯。
三、菩薩道為根本: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從文學角度來看,《楞嚴經》是一部內容非常豐富、文字簡潔優美的文學作品;以佛法的修持而言,經中包含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密宗的持咒法門,以及禪宗的禪修法門。
以佛法的理論而言,它講空宗的般若,也講唯識的法相,同時又與華嚴宗和天臺宗的思想有密切的關係。
若是從佛教的信仰來說,臺灣人所信仰的觀音媽,除了《法華經》的<普門品>之外,在《楞嚴經》裡也介紹得非常清楚。
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經,自宋朝以來,漸漸成為佛教各宗各派共同的依靠。
四、結語
法鼓山聖嚴法師的生命是一段非常寶貴實踐佛法歷程,沒有任何神秘色彩,只有扎實的精進修行。慈悲雙運的師父蓋法鼓山道場,讓懵懵懂懂的依儒,有一座金山寶山可以挖礦,佛的境界宛如元宇宙一般廣闊無邊,任君遨遊,邀請您一起同遊佛的元宇宙,包準您滿載而歸,法音滿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