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程式到藝術 看黃新如何搭建通往 Web3 的橋樑
新型態藝術創作越來越流行,近一兩年來 NFT 的興起,更是讓此類型的作品數量有了飛躍性的成長,並且有更多的人開始從事藝術創作。
本次 c2x3 有幸能邀請到致力於將藝術與新技術接軌的黃新,與我們分享如何協助創作家前進Web3,並透過技術與科技創造更多元的藝術呈現。
生成藝術之路的起點
黃新是一名接案者,同時也是政大區塊鏈應用課程的講師,協助許多學生了解程式編碼、Web3 藝術社群,並且與 NFT 世界接軌。
黃新大學時期就讀資訊管理,從而打下程式技術的基礎,自小喜歡畫畫的他,後來開始思考美術與程式技術結合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他也對互動裝置產生強烈的興趣。2012 第七屆的台北數位藝術節「第二自然」展中的程式互動作品令黃新驚豔不已,也成為他走上創作之路的契機。
後來 NFT 的出現成為了不小的推力,讓非藝術大學的他,有機會接觸到互動產業以外的藝術界人脈。
創作之路困難重重
對黃新來說,任何令他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伴隨著一點困難度,例如結合電子、電路、程式去呈現某種視覺或互動效果。其技術層面需要考量到的部分可能包含連線問題、input 的裝置使用,或 output 的呈現方式,而當一個效果用演算法解不出來的時候,黃新認為只要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例如認真地去審視 api 等,通常都可以找到替代的解決方案。
除了搞定技術上的困難,創作者還得面臨靈感枯竭的窘境,黃新曾與藝術家 (林逸文) 討論過如何發想靈感,林哥的做法是先找一張圖,研究裡面的內容後,想辦法用程式去臨摹、接近畫面中的感覺,通常在這過程中就會催生出新想法,而後再慢慢調整畫面,將其變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黃新回想起過去的創作,大多也是採取這樣的方式,黃新分享道曾有一名老師對此表示:「靈感就像肌肉,只要持續創作便會產生新的想法。」想讓作品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透過不間斷地練習與創作來激發靈感,並長時間研究與實驗呈現出來的畫面。
推廣與學習最重要的關鍵
雖然創作有難度,但推廣遠比個人創作還複雜許多,想要成為導師並引領初心者進入新領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黃新以生成藝術教學為例,坦言程式技術本身就是很大的門檻,要學會基礎程式技術,起碼得花一到兩學期,然而在生成藝術課中,他並沒有這麼多的時間能帶大家從基礎程式學起。
但做作品需要 coding 怎麼辦?對此,黃新的解決策略是直接線上帶領學員們見證 NFT 交易平台的搶購狀況,並鼓勵大家嘗試購買 NFT,如果後續有上漲,學生就會有創作的動力。黃新在部分同學身上看見該策略所帶來的效果,只要動機夠強烈,便能促使同學自發性地去找資源,補足自己缺乏的基礎技術,並完成他們的作品。
當藝術涉足虛擬 Web3
在推廣教育的過程中,有一個案例讓黃新至今難以忘懷,關於版畫家黃佩麗的故事。她是黃新區塊鏈課程的旁聽生,同時也是一名得過 2018 西班牙卡達克斯國際迷你版畫展大獎的藝術家,儘管在獲獎後開始有銷售作品的想法,然而無論是接觸藝廊或是找店家寄售都沒有結果。
就在去年,無法銷售的作品在 NFT 世界有了轉機。認真上完課程後,她與黃新討論如何銷售作品,從了解平台、經營 Twitter,到嘗試在 Objkt 上發行 Star Atlas 系列版畫 NFT。但實際上想將版畫傳到數位空間,並不是只有掃描、上傳這麼簡單,其思考層面與實體展示是截然不同的。
創作者需要對圖像進行後製處理,黃新認為一個作品的完整度,包含了有機會被轉印輸出的解析度 (起碼 3000x3000),儘管 NFT 沒有實體,但生成藝術圈有不少藏家喜歡將做品印出來裱框, 因此諸如對比程度、解析度等,都會是後製處理時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至今佩麗已發佈上百件作品, 並且有穩定的交易量,這樣的結果超出了她的預期,也是很大的鼓勵。其實不僅是版畫,過去程式類的作品也有銷售不易的問題,而 NFT 的出現帶起了生成藝術的風潮,並增加了作品販售的可能性,這是過去藝術界少有的現象。
相似卻不盡相同的藝術型態
生成藝術 VS 實體版畫
以程式為核心產出多件作品的生成式藝術,與版畫一版多印的概念十分相近,但有別於版畫的一致性,生成藝術的變化是無窮的,由於發佈時會限制張數,因此在鑑賞生成藝術作品時,並不只會欣賞它單張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樣貌,而是會去欣賞它一整個系列 (collection) 中,每張作品之間不同的變化,與追求每版之間要一模一樣的版畫有所不同。
生成藝術 VS 互動藝術
黃新曾與林哥聊到,過去做互動藝術的時候,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程式運行的順暢度上,不過以目前的主流來看,生成式藝術會追求畫面上的感受,反而比較不會注重在效能上,儘管同為數位藝術,然而在實作上 Generative art 尤其是 NFT 上演變出了與過去不一樣的概念。
新形態藝術或許比我們想中的更接近傳統藝術
除了上述概念上的差異,黃新認為 NFT 的技術,與互動機制,和過去創作數位藝術,與傳統互動藝術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作為藝術品本身,其視覺美感也和傳統藝術十分相近,例如存在於 NFT 世界中的 PFP 類型創作,就可以比擬為現實世界中的潮藝術。
而買家心態都有其相似之處,以 NFT 圈中常出現的轉賣行為「Flipping」來說,傳統藝術世界中其實也有著不少這樣的投資行為,差別只在於區塊鏈的銷售快速,並且資料透明,每一筆交易都會被看見。
以客群層面來看,其關鍵會在於藏家對加密藝術的熟悉程度,如果懂錢包、認同 Web3 去中心化的概念,也認同虛擬藝術,或許就會喜歡NFT。NFT 本體是確認擁有,若人們可以理解、信任 NFT 做為擁有權這件事,那麼客群上便不太會有差異,但因為現今接觸的人還不多,所以目前還是比較熟悉、樂觀看待區塊鏈技術的人比較能夠接受。
NFT 藝術美學的變化
雖然藝術上的差異是小的,但區塊鏈卻無時無刻都在變化,這不單是因為區塊鏈持續更新的機制,與線上社群平台發展也有所關聯,過去發表藝術作品會透過藝廊,或是在一年一度的藝博會上公開展示所有的作品,進行競爭。
但如今的數位化,使發表作品變得更加簡單、無國界,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而藝術演變這件事,在 fxhash 平台出現後,更是出現飛躍性的成長,當時每天都會有一兩百件作品上架,數量相當驚人!
以至於從外界觀點來看會覺得 NFT 的美學演變很快,但圈內人因為每天都接觸了大量的作品,當月流行什麼風格,就會看到上百甚至上千件相同風格的作品,當大家膩了之後,又會開始出現新的風潮、進入下一個循環,因此也就不會覺得變化很快了,直到回過頭梳理歷史的那一刻,才會察覺這段時期經歷了多少演變。
初心者建議
黃新呼籲如果對 NFT、生成藝術領域有興趣的人,不一定要補完所有的教育學程,有時候內心想要有一個完整課程,反而會比較怠惰,讓自己充滿趨力的狀態,並且實際開始執行是比較重要的。
黃新在 fxhash 上看見同學們作品的銷售狀況,發現社群其實對於新手的友善程度很高,所以其實並不一定要學到完整的技術才開始。雖然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想等別人的教學,但因為區塊鏈仍是初期狀態,黃新認為如果想加入,可能還是需要一點冒險犯難的精神,投入進去試試看。
因為真正要學的,並不是只有技術面,審美、看作品激發靈感,和社群互動,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尤其是要經營藝術家、創作者身分的話,和社群的連結與互動度就格外重要,但這並沒有任何文獻資料可以參考,必須要加入這個世界、常看作品、到Twitter上與其他藝術家互動,才能漸漸深入到這個社群中,所以建議早一點進到這個領域體驗,就能早點了解這世界的樣貌。
未來規劃
近期黃新分享同學們的案例,讓身邊不少朋友表示非常感興趣,加上目前還沒有比較完整的資源去教導新手如何創作、銷售、與社群互動,因此有在規劃未來要在 Hahow 上開一門有完整規劃的課程。
同學們課堂上的作品也會在今年三月,於政大一檔與 NFT 相關的展覽上展出,並且預計會有 Live Mint 活動,讓參觀者可以在現場領到限定的 Token。緊接著四月份 Volum DAO 也會有一場相關的展覽,令人十分期待。
結語
隨著科技進步,藝術不再僅只能透過實體的方式展出,新技術讓創作者可以在保有藝術本質的同時,讓作品能更廣泛的接觸到不同的觀眾與前在的藏家,為創作者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也開始對這個領域感到好奇,不妨像黃新說的,鼓起一點勇氣,跳進來試試看,或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