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生活纪录# 创伤体验也许会像感冒一样好起来
在我对政治慢慢建立了基础认知之后,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对于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政治冷感的大陆人来说,这越来越被挤压的自由派立场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几乎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在每一次看新闻感到难过和痛苦的时候,我都在问自己,又能如何?“睁开眼睛”之后的无力感几乎如影随形,随之而来的是自我审查的意识在当下的环境下被迫迅速生长。不可避免地,好不容易生长出来的一点点关于自由的意识在生活中再度被围剿。
大陆长期以来像一个玻璃罩里一样跟外界的世界隔绝着,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即便肉身出国,未能真正理解更多的时候身上也带着那一层社会主义留下的思想薄膜,轻微地隔绝着我们与世界上的其他人。即使有幸了解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真的学会批判性思考,也几乎在同一时刻看到了走出这个玻璃罩子的代价,是前人经历过的国保询问和突然消失,也是现在正在发生的炸号,跟亲朋好友立场相左,派出所喝茶和骚扰家人。思想上的那一层薄膜剥离时的痛楚既深刻又普遍,它留下很多未曾意识到的疤痕。与这些疤痕共处,比身处薄膜之中,既困难千百倍又真实温暖千百倍。
新疆的新闻,武汉的新闻,推特上洞物园的遭遇等等新闻,都一遍遍冲刷加剧着愤怒和无力。这两种情绪交替出现,带着恐惧一起,在我的疤痕上不停撒盐,又痛又无法结痂。这个疤痕也许永远都无法愈合,但就像每个女生都要学会跟自己的大姨妈相处一样,我慢慢开始练习跟这些疤痕和它的反噬做朋友。
我也尝试过假装过没有疤痕的生活,重新回到磨皮过后平滑美好的世界中去,却没办法再被挑逗起那些兴奋的情绪,情绪渐渐趋于麻木和孤独。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微博上有心理学从业者科普了替代性创伤的概念,这个概念把我从狂热的责任感中解救了出来。之前的我带着“如果我不看这些新闻,我不关注,这个世界上就又少了一个关注这件事情的人”的自大和奇异的责任感,体会着自己关注新闻时脑补的公民责任感和同时袭来的无力感。替代性创伤的概念让我把自己从这种必须关注的责任感中解放了出来。是的,我不能否认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命运也许有一天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不能否认我应当背负起为受害者们发声的责任。但是,当下的我真正的遭遇与受害者们不同,我只是看到了这件事情,真正经历的人是他们。这之后大概还可以引申出一万个问题来诘问(例如,那为什么不去为他们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使自己感到内疚和痛苦。这些引申出来的责任感当然有机会引发更大程度上的行动和牺牲,但是自我保护机制同时也牢牢地把我锁在原地,给我一些时间再多去想想。
再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遇到了一位新疆的朋友,当时全国已经好转,新疆却处在封锁之中。这位朋友在疆外工作,车上提起了他们经历过的新疆内网,提起了她如何给自己正在因为疫情被封锁的奶奶跳舞解忧。在封网严重的时候,她的家人们在新疆一个小酒馆地下一层的小角落里,一起抱头痛哭。日子是很难熬的,她讲述的当场,几位朋友都已经眼中含泪,她完全没有要掉眼泪的迹象。比起描述事情如何糟糕,她更喜欢讲一家子如何面对这件事情,父母在家踢键子,爸爸从不会踢到可以连踢很多下;妈妈从邻居那里借了竖笛来学。这种乐观又坚强的resistence让我在之后的两天里忍不住回味。
真正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坏又这么不公平,也不是我为什么会有一个这么小众的立场,而是我应当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位只有机会见过一面的朋友,用她的亲身经历给我新的启发。
沉溺于痛苦和无力,把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完全丢锅给时代发展,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不公的体系中所享有的特权和同时不得不承受的亏欠,是一件几乎所有承担起道德责任的人不得不经历的情绪创伤。经历这个创伤时的体验并不好,所以我们需要抱团取暖,需要彼此相互支持,需要从经历过独裁和暴政的人身上学习获取经验。
确实非常难熬,但是我同时也发现,事情是很难一直完完全全坏下去的。<<This is us>>中Rebecca缅怀亡夫的仪式是让自己完全地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但每一次都会被一点点小小的开心逗笑。我的感受也是这样,无论外界环境在怎么样地恶化,总有好事发生,这些星星点点的希望总能打破我被坏事训练得有点迟缓的情绪反应,让眼泪好好地流一流。今年夏天的泰国街头抗议,学生们一度成为主力,我的好朋友也非常兴奋地说她为这些学生自豪,她开开心心地为他们捐款了。在那么多性别领域的案子判得不清不楚的时候,十几名高中女生状告自己同班男同学偷拍的案子在女法官手里获得了公正的判决。在电视剧还在围剿小三,让正房打小三的时候,颜怡颜悦写出了手劲越大越独立的段子,对号入座杨笠的储殷被全网嘲讽,肉眼可见的女性性别意识提高在互联网中声浪越来越大。
<<Years and Years>>中对未来的预言几乎是一路坏下去的,人工智能把人类的工作抢走,网格化管理蔓延到英国,新时代的希特勒也可能是一个女性领袖,但对性少数群体的包容和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是进步。
是啊,有那么多值得关注的坏事正在发生,且我们阻止不了它们发生,除了为这些坏事感到心痛难过,也要给好不容易发生的好事尽情祝贺。即便纵容悲伤,继续沉溺,求生的本能也会把人稍微捞起来一点,稍微能喘口气的时候,就有机会在前人留下的著作,当代小伙伴发出的每一点光亮,同温层的理解中被搭救。
如果我们在意个体被伤害,就应当也在意个体获得的每一点好运气,尊重个体身上每一点自我选择和自我赋能的坚韧和勇气。如果我们允许自己为别人的遭遇感到生气和痛苦,就也应当鼓励自己为他们的幸运鼓掌欢呼。
最后也想为更多正在遭受情绪困扰的朋友们分享一点我自己有体会的实用建议。分清楚线上生活与线下生活,分清楚自己的遭遇和他人的遭遇。技术如此爆炸的时代带给我们的联通感也许太强了,几乎所有内容生产商都在争夺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所以保护好这个资源。如果线上生活感受到的情绪太汹涌激烈自己可能无法承受,就回到线下生活去,允许自己做一些完全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情,找回到一点对生活踏踏实实的感受。尝试经营线下的生活,跟朋友见面,亲身听到TA讲话的声音,看到TA的表情,感受TA的情绪变化带来的气氛变化。尝试好好对待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把进展不顺利丢锅给时代是容易的,但是这两件事里多少还有一点自己可控的部分,在这一点可控的部分里,感受一下努力能带来的成就感吧。经营自己的生活,给自己一个支点,找到可以蓄力的空间和安全屋,然后选择自己有能力进行的战斗,做那一颗松动的螺丝钉,或者暗中为他们助力。
我们不要轻易认输,也不要战斗前就气馁,如果战线又长又缓慢,钝刀子割肉很难受,就练习一下耐心和坚韧。在完全失望放弃时,希望是很磨人的,所以还是拥抱它吧。在认清现实之后,痛苦爆发完之后,这场情绪创伤在我身上像一场重感冒一样慢慢过去了,大概率还会复发,但每次都获得一点康复经验。
希望你的创伤也能好起来,希望你也能重新获取力量。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